硬幣有正反面,德國有疫苗和群體免疫法?柏林會選擇哪一面?

一個國家長時間的封閉,顯然是不現實的,尤其是經濟聯繫日趨緊密的今天。作為傳統的出口型國家,德國在抗疫路線的一舉一動,對於整個歐洲、甚至世界,都會起到表率的作用。那麼德國將如何實現生產生活與自我防護的“統一”呢?

據觀察者網採訪德國生物科學院市場外聯部主任亨德里克·伯魯茨基(Hendrik Borucki),他認為,放開經濟管制與加強個人防護,二者並不矛盾,不成對立關係。德國在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後,該國的疫情峰值已經開始逐步趨緩。隨著民眾衛生意識的不斷增強,相信再次爆發大規模的流行病的可能性將變低。

硬幣有正反面,德國有疫苗和群體免疫法?柏林會選擇哪一面?

當然,柏林不會就此放鬆,德國已經儲備了足夠多的口罩原材料,並動員很多企業轉產,從而為疫情可能出現的第二波蔓延做好準備。在這個節點,重啟經濟具有相對的積極性意義。

一則,德國的失業率將由此減少,冰封的市場就此打開,隨著經濟的復甦,德國的產能將進一步釋放。

二則,疫情給予的慘痛教訓遠勝於政府的示範意義。疫情前,德國普通民眾對戴口罩嗤之以鼻,認為那是一種心理上的虛假保護;疫情後,德國民眾的衛生意識進一步加強,減少了外出的頻次,有意拉開了交往距離,併力主對衛生事業投以更多的關注。

這一切表明,經歷了疫情,歐洲人的很多習慣已經就此發生改變,即便當局放鬆管控,但普通民眾心裡的警戒意識也一時半會難以消除,很多人不會就此麻痺大意。

硬幣有正反面,德國有疫苗和群體免疫法?柏林會選擇哪一面?

人類將與病毒共存。世衛組織、柳葉刀等機構雜誌獲得的數據表明,新冠源於動物界,動物是第一宿主,人類由於某種原因接觸到了新冠病毒,病毒很好地適應了人體的生理結構,從而得以在世界大範圍流行。德國要做的是,在加強國家管控的同時,啟動醫學研究能力,早日研發出對抗新冠病毒的良藥和疫苗。

伯魯茨基指出,德國雖然感染病例數超過了16萬人,但死亡人數仍在萬人以內徘徊。德國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源於該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以及採取的切實有效的手段。

德國是歐洲幾個很早就已經意識到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國家,也是為數不多的和世衛組織採取一致步驟的國家之一。默克爾很早就指出:新冠可能讓德國60%—70%的人感染,德國恐無法做到完全遏制。德國可能對群體免疫療法在重新評估。

硬幣有正反面,德國有疫苗和群體免疫法?柏林會選擇哪一面?

​換言之,德國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奮戰後,已經總結出新冠病毒的諸多規律:傳染性超強、致死率低(至少在德國表現出了這般特點),變異性強。這般詭異的病毒,靠國家層面的防控估計也只是“螳臂當車”,政府能做的就是在如何保障經濟運行的同時,和病毒做長期的鬥爭。

毫無疑問,人類在疫情傳播的第一階段完全“敗下了陣來”,通過300多萬人感染、20多萬人死亡的代價,只是總結出新冠病毒特性的一點皮毛,對於這個病毒的機理仍未通透理解。而德國解封、率先放開經濟的做法,將給予病毒傳播更廣闊的機會,德國或在沿群體免疫療法的歧路大步前進。

硬幣有正反面,病毒也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多國經歷了“垂死掙扎”後,或已經喪失了繼續抗爭的動力和能力。

亨德里克·伯魯茨基對國家機器的盲目自信以及對疫情形勢發展的樂觀,都可能誤導上層和民眾。德國需要做的是,全力防疫,而非放鬆經濟,畢竟德國每天仍有上千人在不斷確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