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我國火箭紀錄!長征五號 B 發射成功,我國空間站又近了一步

“胖五 B”的成功首飛,不僅打破了中國火箭紀錄,也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首秀,更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拉開了序幕。

2020 年 5 月 5 日 18 時,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CZ-5B)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在約 488 秒後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圓滿成功。

打破我國火箭紀錄!長征五號 B 發射成功,我國空間站又近了一步

【圖源火箭發射視頻畫面】

十年磨一“箭”

準確來講,此次發射升空的火箭全稱為「長征五號 B 遙一運載火箭」。名稱中的“遙”是指是遙測系統,代表飛行器和地面間有數據交換;“一”表示執行第一個任務的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

火箭名稱中“遙”之後的數字表示某一型號火箭接到的第幾項任務,我們可以將其簡單地理解為產品生產序列號,如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中的長征五號遙一、長征五號遙二表示長征五號的首次、第二次飛行任務。

雷鋒網瞭解到,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主要用於我國空間站艙段發射等重大航天任務,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就其參數而言,全箭總長 53.7 米,起飛重量 837.5 噸,直徑為 5 米,捆綁了 4 個直徑 3.35 米的助推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 22 噸。

按飛行程序,實驗艙和試驗船完成在軌試驗後,分別計劃於 5 月 6 日和 5 月 8 日返回位於我國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的東風著陸場。

打破我國火箭紀錄!長征五號 B 發射成功,我國空間站又近了一步

【圖源百度百科】

事實上,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從立項至首飛成功,差不多快要十個年頭了:

  • 2011 年 11 月,正式批覆立項,承擔發射空間站艙段的任務;

  • 2012 年 1 月,方案通過評審,轉入初樣研製階段;

  • 2018 年 11 月,試樣研製階完成;

  • 2020 年 2 月 5 日,長征五號 B 遙一運載火箭安全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隨後與先期運抵的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一同進行發射場合練;

  • 2020 年 5 月 5 日 18 時,點火升空。

不僅是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一款火箭的平均研發時間至少都在數年不等,火箭的研發需要數萬名工程人員的參與,涉及材料、發動機、電子工業、空氣動力等數十個專業。

當前,能夠實現自研運載火箭的國家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其中第一梯度是美俄,第二梯度是中歐日。

作為衡量國家科技的重要指標,運載火箭可將人造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推向太空,關係到了航天事業乃至人類科技的進步。

實力不凡的“胖五”家族

提到“長征”二字,不僅是當年紅軍兩萬五千裡的征途,也代表了我國自行研製的、不斷將衛星、航天員送入太空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50 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東方紅》樂曲響徹世界。而搭載“東方紅一號”達成我國航天史上這一偉大壯舉的,正是我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CZ-1)。

2006 年,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立項研製,為起步於 20 世紀 60 年代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注入了新鮮血液。

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為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 5 米的火箭系列,相比於長征家族的其它成員,長征五號系列個頭大、腰圍粗,因此也被親切地稱為“胖五”。

運載能力是衡量火箭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而“胖五”家族的實力僅是通過其運載能力便可略知一二。

據瞭解,長征五號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可實現近地軌道 25 噸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14 噸級的運力。在世界現役火箭中,長征五號與 SpaceX 公司建造的獵鷹重型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 63.8 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 26.7 噸)和美國德爾塔重型火箭(可將最多 28.79 噸的有效載荷送入低地軌道、將 11 噸有效載荷送入通信衛星所在的地球同步軌道)共同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而此次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也是我國乃至亞洲運載火箭首次發射超過 20 噸的航天器,打破我國火箭紀錄,再次鞏固了“胖五”家族的地位。

正如上文所述,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是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而成,因此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根據《科技日報》報道,二者主要區別如下:

  • 外觀和構型方面:相比於長征五號,長征五號 B“身高”矮大約 3 米,“體重”輕 20 噸,這是由於長征五號 B 少了芯二級和級間段;長征五號 B 的整流罩遠大於長征五號,長度超 20 米,可容納 10 餘米長、4 米多粗的空間站核心艙;

  • 運送距離方面,長征五號的主要運送目的地都較為遙遠,如約 36000 公里外的地球同步軌道、38 萬公里外的月球、及最近也有 5 千萬公里距離的火星;長征五號 B 則主要關注高度 200-400 公里的近地軌道;

  • 加速度方面,長征五號 B 的加速度更快。

打破我國火箭紀錄!長征五號 B 發射成功,我國空間站又近了一步

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二者的構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二級半構型、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為一級半構型。

據瞭解,火箭分為單級火箭和多級火箭兩類,火箭助推器算作半級。

長征五號 B 火箭只有一個芯級配備 4 個助推器,屬於一級半火箭,其系統更具有穩定性——這是因為級間分離是火箭飛行中最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

新一代載人飛船

提起楊利偉,我們一定不陌生。

2003 年 10 月 15 日 9 時,楊利偉乘坐由長征二號 F 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著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

神舟五號飛船屬於神舟系列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

而此次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主要荷載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雷鋒網通過 5 月 5 日晚間“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的介紹瞭解到,此次長征五號 B 遙一運載火箭搭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以及十餘項試驗載荷。

而這其中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面向我國空間站運營及未來載人探月需求而研發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器。本次任務將對飛船高速載入返回的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進行驗證。

該試驗船是我國建立下一代空間站的重要運載工具,將為未來運送航天員往返打下技術基礎。

據《科學大院》報道,該試驗船質量大於 20 噸,超過了 13 噸重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因此刷新了我國載荷投送質量的紀錄;同時該試驗船將是我國除了 2014 年發射的“嫦娥五號 T1”飛行試驗器之外再入大氣層時速度最快的航天器。

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於神舟系列飛船,有了不少改進。具體區別在於:

  • 新一代載人飛船隻有 “指令艙-服務艙”兩個艙段,“神舟”飛船為“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三艙佈局;

  • 新一代載人飛船底部直徑擴大至 4.2 米,容積也進一步提升;

  • 新一代載人飛船噸位增大,僅指令艙就達到 7 噸,神舟飛船整船僅 8 噸;

  • 新一代載人飛船可回收利用,降低了飛行成本。

可見,此次火箭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相較於神舟系列飛船的確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我國空間站工程

據火箭發射當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表示:

我國空間站將於 2022 年前後完成建造,一共規劃 12 次飛行任務。此次任務後,將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規劃發射 4 艘神舟載人飛船和 4 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那麼,什麼是空間站?

實際上,空間站又稱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航天器,不具備返回地球的能力(最終在大氣層中被燒燬)。

20 世紀 60、70 年代,美國阿波羅 11 號飛船(即阿姆斯特朗乘坐的飛船)搶先登陸了月球,前蘇聯在太空競賽中落敗,因此轉向了其他太空領域的探索,其中就包括空間站。

1971 年,世界首個空間站禮炮(Salyut)1 號問世,由前蘇聯發射升空。不幸的是,3 名航天員在乘坐禮炮 1 號上的聯盟號飛船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由於返回艙上平衡閥異常打開造成的返回艙失壓而全部死亡。

1973 年,美國緊隨其後,發射了天空實驗室號(Skylab)空間站,科學家利用該空間站做了許多關於醫藥、地質和天文等方面的科學實驗。

此後,各國便開始了在空間站方面的不斷探索。

如今,世界上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站為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這一空間站於 2010 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主要由 NASA、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Roscosmos)、歐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加拿大空間局(CSA)共同運營。

而當前我國的天宮一號(2011 年 9 月 29 日發射)、天宮二號(2016 年 9 月 15 日發射)都屬於空間實驗室,是一種開展空間試驗活動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可以說是空間站的雛形。

正如季啟明所說,預計 2022 年前後,我國也將完成中國空間站(又稱天宮空間站,Chinese Space Station )的建造並開始運營,規模約 100 噸,可載 3 人。

打破我國火箭紀錄!長征五號 B 發射成功,我國空間站又近了一步

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的序幕。

實際上,根據飛行任務規劃,我國空間站工程共有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 3 個階段。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包括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首飛、試驗核心艙發射等 6 次飛行任務,因此長征五號 B 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的意義也便不言而喻。

雷鋒網在此祝願我國空間站工程順利推進。

引用來源: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5%BF%E5%BE%81%E4%BA%94%E5%8F%B7B%E8%BF%90%E8%BD%BD%E7%81%AB%E7%AE%AD/11368471?fr=aladdin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909234692657850&wfr=spider&for=pc

[3]https://mp.weixin.qq.com/s/r6HHW32XB1D-kr6LjOZjoQ

[4]https://mp.weixin.qq.com/s/-N7t8xXVAI-QAeI-4jNzmg

[5]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723496

[6]https://mp.weixin.qq.com/s/UIEDq4Ntkc1fOtF-FOleQQ

[7]https://mp.weixin.qq.com/s/UIEDq4Ntkc1fOtF-FOleQ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