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斯把火箭逼得如此为难,但他真的错了吗?

豪斯把火箭逼得如此为难,但他真的错了吗?

从火箭计划与卡梅隆·安东尼分手为起点,球队的一系列操作是:

签下加里·克拉克,送走迈卡威,裁掉周琦,签下奥斯汀·里弗斯。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在无法送走负资产的情况下,也尽量不动用选秀权。根据球队的需求做能力范围内的修补,但效果卓然。以及,那时候我曾说过,火箭留出来的那个位置,很有可能是丹纽尔·豪斯的。

直到豪斯和火箭签约突生变故之前,我甚至很难在网上找到他像样的图片。原本我会以为,他会毫不犹豫的和火箭达成一致,但结果显然是和大部分人的预期不一样的。不过,我们还需要知道以下这些事。

豪斯把火箭逼得如此为难,但他真的错了吗?

豪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球员?

于进攻端来说,豪斯场均9分的数据排在联盟所有241名前锋中的第85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定位在轮换三号位上是最优的选择。但他对于火箭进攻端的重要性,在近来的比赛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一方面,他是球队不可或缺的外线输出点。场均4次三分出手,命中率39%,兼具产量和效率。如果再加上他接球三分命中率43.4%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放心的为其贴上投射高效的标签。

另一方面,他是火箭侧翼球员中对禁区杀伤最有欲望的一员,每场比赛2.6次突破,1.2次出手,便能换来1.4分。配合不俗的罚球命中率,豪斯不仅可以成为转换进攻的箭头,也能够为球队弥补一些进攻纵深的不足。

当然,对比豪斯的进攻,他在防守方面的贡献就没有那么可观。尽管勤勉积极,勇猛果敢,但臂展有限的情况下,抢断、盖帽的小数据不算好,错位时的防守选位和意识都有待提高。不过,即便如此,豪斯在场时仍旧能够在防守端产生积极的影响——球队百回合少丢0.8分。要知道,火箭如今全队百回合的净胜分也只有2.1分。

以及,截止至1月10日,豪斯的RPM可以排在联盟所有三号位球员中的第22位。

所以,大抵上,我们可以把他视为这样一位球员:

——不错的侧翼射手,有突刺的能力和欲望,并对前场篮板有不错的嗅觉(场均0.8个前场篮板)。

——防守能力有限,但拼劲十足,不会太拖球队的后腿,是火箭三号位中最好的选择。

考虑到他已经出战了25场比赛,这样的样本是有足够说服力的。

眼下火箭克林特·卡佩拉伤病长休,一个足尺寸、有进攻能力的三号位,对于要在更多时间内排出小个阵容的火箭队来说,其攻防意义可想而知。那么,这里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豪斯可能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首发三号位,球队没有办法依赖他来满足所有的需求,更不要说实现未来的野心。但,仅就眼下而言,不论是队内还是市面上,火箭都很难找出一个比豪斯更好的替代者。

豪斯把火箭逼得如此为难,但他真的错了吗?

火箭和豪斯各有烦恼

众所周知,火箭是奢侈税球队,每一笔签约带来的薪资和奢侈税负担,都会让他们的未来更加拮据。而球队所希望的,当然是在有限的情况下保证最大的利益,这也就说明了他们只肯为豪斯提供三年有保障底薪的原因。只是,现阶段没有更好的替代者,就意味着球队的战绩会受到影响,在詹姆斯·哈登大包大揽的封神赛季拿掉这么一块筹码,会有什么样的连锁反应让人不敢想象。这也就是火箭如今的为难之处。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清楚的意识到,豪斯宁可不签约,去发展联盟打球,成为一名被限制的自由球员,本身也是一种赌博。毕竟,这并不利于他在夏天谋求更高的薪资。可反过来想想,本赛季结束后,他就26岁了,如果和火箭签下一笔三年底薪的合同,在29岁那个档口,豪斯也很难寻求到一份更好的合同。站在他的角度上,未尝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与火箭做博弈。

在商言商的说,两者各有各的考量和难处,这不能用谁是谁非来评价。只能说契合的双方在错误的节点碰上,引发了后续的尴尬。

豪斯把火箭逼得如此为难,但他真的错了吗?

矛盾都摆在台面上了,怎么办呢?

火箭希望留下豪斯,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是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的留下豪斯,来保证现有的战绩。即使在未来有三号位的补强,他也能够成为一个尚佳的轮换球员。

豪斯希望得到大合同,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他有着天然的顾虑,也有冒险的决心。

根据火箭随队记者傅予的说法,火箭能在本赛季单方把豪斯转成正式合同,这大概会是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相对折中的办法。

一方面,火箭能够继续保持即战力,在本赛季剩余的比赛中争取更好的战绩。另一方面,豪斯也能够在联盟继续打球,向更多的球队证明自己的实力,以便于在未来谋取一份更好的报价,火箭也不用担心他的态度问题。至于说未来双方是否还会携手,船到桥头自然直嘛。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火箭用十天短合同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彻底摒弃豪斯。或者,豪斯在这场风波之后,与球队失去化学反应沦为路人。只是,我们更希望一切都能朝着好的方向去前进,而最好的方向,自然是兼顾集体和个人的。

NBA发展到今天,球员对于话语权的掌握欲望已经越来越高了,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联盟球员平均职业生涯只有4-6年的统计数据下,角色球员会在高光时刻为自己争取利益,和球队产生矛盾,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列举出大量的事例来证明谁是谁非,也不要用过去来裹挟现在。既然有了矛盾,解决比站队重要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