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学语文:中国文化知识汇总(一)

官府职能部门

1. 六部:礼部 吏部 户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礼部:负责外交、祭祀、皇室殡葬、分封、追封、评定谥号、科举考试、学校管理

吏部(仅管理文官):官员任免调换、考授、人事调动、世职、恩荫、出入籍、终养

户部:掌管全国人口情况

兵部:国家保卫、戍边、征战、兵籍、军械、军令

刑部:掌管司法、诉讼、刑事案件

工部:修建大型工程,例如皇室陵寝、水利工程、长城等等

六部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尚书”,副长官称为

“侍郎”

2. 三省: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趣味学语文:中国文化知识汇总(一)


3. 五寺:大理寺 太常寺 太仆寺 光禄寺 鸿胪寺

大理寺:负责全国的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复核

太常寺:礼乐最高行政机构

太仆寺:掌管皇宫中的车马

光禄寺:负责国宴策划

鸿胪寺:负责外交


经典并称

4. 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苏洵 苏轼 苏辙

5. 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刘伶 王戎 阮咸

6. 前七子:李梦阳 何景明 徐祯卿 边贡 康海 王九思 王廷相(明弘治、正德年间文学家,拟古主义运动,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7. 后七子:李攀龙 王世贞 谢榛 宗臣 梁有誉 徐申行 吴国伦(明嘉靖、隆庆年间文学家)

8.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9. 书法四大家: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赵孟頫

10.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最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1.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2.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原称六经,但因《乐经》早已亡轶,故现多称为五经)

13.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4. 四库:经 史 子 集

15.《诗经》六义:赋 比 兴 风 雅 颂

16. 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

17. 三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分别是蓬莱、瀛洲、方丈

18. 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19. 北斗七星:天枢 天璇 天玑 天璇 玉衡 开阳 摇光

20. 可以代指天下或者国家的词语:四海 八荒 九州 赤县 海内 六合

21. 在古代文言文中,“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2. 七庙:天子的宗庙

2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24. 九州:兖州 冀州 青州 徐州 豫州 荆州 扬州 梁州 雍州

25. 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天的陕西西安附近

26. 畿辅:就是京都。辅,三辅,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官员所管辖的京都周围的地区

27. 三司会审:这三个部门分别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28. 三法司:这三个部门指的是大理寺、刑部、都察院


古文典籍

29.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30.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了解说《春秋》而著,合称“春秋三传”

31.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时期,跨越3000多年的历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3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33.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34.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族最长的叙事诗

35.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36.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37.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成书约在战国初年,侧重论证记言

38.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策谋言论的汇编,该书文笔恣肆,论事透辟,写人传神,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说明道理

39. 《老子》亦称《道德经》,先秦道家的代表著作,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40. 《墨子》是墨家经典的总汇,墨家学派接近下层劳动者,其思想体系总体倾向是反对儒家的

41.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著,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

42.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以“寓言”、“重言”、“厄言”为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漠视礼法权贵而倡导逍遥自由

43.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著,重点宣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

44. 《荀子》是记录荀子思想的著作,体现了他“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

45.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经刘向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

46.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经典”,体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47. 《吕氏春秋》实在秦国相国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纂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

48.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会同门下文人杂采众说编纂而成。主要描写“魏晋风流”,写名士的放荡不羁、适意而行的处世态度

49. 《文心雕龙》,作者南朝刘勰,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内容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部

50.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修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的史实。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51.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52. 三坟:古代典籍。指《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连山》《归藏》现已亡轶

官职名称

53. 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4. 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55. 郎中:古代宫廷的侍卫,不同于民间所说的医生

56. 参乘:亦做“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57. 丈人:对老人或者长辈的尊称

58. 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59. 主簿:古代官名,各级主管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60. 内阁大学士:明代的内阁大学士是指身在内阁并有大学士头衔的人,共有6个类别 ,一般称为“四殿”“两阁”。“四殿”分别是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两阁”是指文渊阁、东阁

61. 博士:中国古代学官名,六国时即有博士,秦朝沿用。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授予官职。国子博士即在国子监任职之学官

62. 仆射(ye)

:“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为“仆射”

63. 内阁制敕房舍人:明代中书舍人的一种,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题奏等机密文书,同时管理各王府敕符底簿

64. 将作大匠:古代官名,将作监的长官,掌管宫室、宗庙、陵寝以及其他的土木修建之职

65. 东厂:明代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和东西厂并立,合称“厂卫”

66. 太守:是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隋朝初年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是知府的别称

67. 御史中丞:古代官名,汉为御使大夫次官,唐代以中丞代行其位

68. 给事中

:供职于宫禁中,陪伴皇帝左右,给皇帝提供咨询,隶属于门下省

69. 团练:指中国古代地方民兵制度,唐代设有团练使一职,类似于民间的自卫队队长,以管理团练事物,宋代置诸州团练使

70. 左议谏大夫:秦代置议谏大夫之官,专掌议论。隋唐置左、右议谏大夫各四人,宋初沿用其置。后置谏院,谏院下设鼓院,以左、右议谏大夫为最长

71. 祗(zhi)候:古代官职名,宋代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

72. 经略使:指在边境重要区域设置的主管边防事物的长官,唐宋诸朝多有设置

73. 斥候:侦察兵

74. 宦骑

: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75. 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76. 赐紫金:赐给紫色官服同时赐金鱼袋。宋初沿袭唐制,元丰改制后,四品以上官员服紫

77. 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司。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78. 奉祠:指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只领俸禄而无职事

79. 月廪:指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的原意是“米仓”,也指储存的米

80. 漕挽

:“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