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和石油價格戰擊落的家族:林恩強家族旗下興隆集團破產

林恩強在新加坡有著“石油教父”之稱,坊間傳言,在新加坡,他不點頭,你買不到燃料油。在中國,他帶出的“福建油幫”,佔據3000億民營石油市場的半壁江山。



被疫情和石油價格戰擊落的家族:林恩強家族旗下興隆集團破產

路透社援引一份日期為4月17日的法庭文件報道稱,新加坡最大的獨立石油交易商之一興隆集團表示,它沒有申報“這些年來約8億美元的期貨損失”。該公司欠23家銀行的約38.5億美元的債務將延期6個月償還。


1

家族企業被迫破產


該公司的創始人兼董事、77歲的林恩強在文件中被指負責指揮財務部門隱瞞公司財務報表中出現的數億美元損失。


林恩強唯一的兒子林志朋在另一份文件中說,他的父親出售了公司的大量石油庫存,並將所得作為普通基金使用,儘管這些石油被用作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抵押品。


林志朋寫道: “其結果是,與為提供庫存融資的銀行貸方擔保的大量庫存相比,庫存有很大的缺口。”


林志朋還是興隆集團及其子公司新加坡海洋油船公司的董事,新加坡海洋油船公司是該集團的航運分支,聲稱擁有100多艘油輪,但根據新加坡公司法第211B條,該公司也向債權人申請了破產保護。公司文件顯示,這兩家公司都是林氏家族的獨資企業。


在興隆向法院尋求債權人保護之際,沙特與俄羅斯之間的價格戰導致油價跌至20年來的低點,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導致全球需求疲軟。該公司提交給法院的文件顯示,問題出現的時間要早得多,因為過去幾年該公司一直在虧損。


據路透社報道,在本月早些時候向債權人提交的一份報告中,興隆透露,其總負債為40.5億美元,資產價值僅為7.14億美元。該公司沒有回覆通過電子郵件發出的置評請求。


林恩強家族在去年新加坡最富有人士榜上排名第18位,淨資產估計為16.5億美元。而在披露豐隆的破產申請並承認持續虧損之後,福布斯不再將他視為億萬富翁。


2

發家於草莽之間



林恩強在新加坡有著“石油教父”之稱,坊間傳言,在新加坡,他不點頭,你買不到燃料油。在中國,他帶出的“福建油幫”,佔據3000億民營石油市場的半壁江山。


林恩強祖籍福建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石城村,其父早年在新加坡經商,12歲那年,母親帶著林恩強遷居新加坡,讀完中二後林恩強就輟學跟著父親林和義跑船賣魚。


但真正引領林恩強踏入石油圈的則是彼時混亂無序,草莽橫行的貿易市場。


新加坡是亞洲最大的石油貿易中心,每天從新加坡經過的大小油輪不計其數,“由於馬六甲海峽過往的運輸船隻眾多,當時膽子大的人都會和‘船老大’搞好關係,弄點油賣養家餬口。”


第一次出海時,林恩強年僅18歲。一位熟識林恩強的民間石油人士說,剛入道時林恩強敢闖敢拼,僅兩年時間,20歲的林恩強就已經在當地的地下石油走私圈中小有名氣。


依靠手裡積攢的資金,林恩強開始逐漸盤活並擴大自己的地盤。1963年,林恩強一個人開著油車往返於新加坡的運輸公司、郊區電廠、以及建築工地,為他們提供柴油。精力旺盛的林恩強從與夜幕相伴的“油耗子”變成了“油販子”,其業務渠道也日漸擴大,並開始招兵買馬,購買油槽車,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的伐木場、種植園丘、漁船、礦場、工廠以及旅館等地供應石油產品。而這,也是林恩強掌管的新加坡興隆集團的前身。


1968年,興隆集團購入了第一艘100噸油輪——海獅號,這艘油輪也成了興隆集團走向財富之旅的轉折點,而林恩強的黑白人生也由此完成轉型。


隨後,興隆集團開始為新加坡過往船隻提供船舶加油服務,這一部分業務也讓其資產迅速膨脹。在完成公司的框架搭建後,林恩強決定進軍國際石油貿易和航運業務,開始逐步購入大型油輪參與石油貿易,並出租油輪供跨國石油公司使用。


在短短數十年間,興隆集團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船用燃料供貨商之一,資產包括130艘船舶和石油貿易、碼頭、儲油、燃油供應、潤滑油製造等業務。上世紀80年代末期,興隆成為新加坡本地僅有的兩家持有「核准石油貿易商資格」的本地公司,興隆在世界油輪運營商中排名第16。


然而,2020年石油價格暴跌,新加坡當地金融機構對大宗商品交易提供資金的態度已經越發謹慎。消息指,部分銀行此前已拒絕向興隆發出信用證,主要擔心公司短期的還債能力,而信用證是商品貿易公司重要的財務工具,主要用作短期貿易融資。


在這場疫情之中,遭受到重大損失的不只是林恩強家族,世事無常,超高淨值家族還是應該及早做好家族的風險管理,而家族辦公室正是可靠的選擇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