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傑普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深圳市傑普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代碼:688025 公司簡稱:傑普特

深圳市傑普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一重要提示

1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瞭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投資者應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等中國證監會指定媒體上仔細閱讀年度報告全文。

2重大風險提示

(1)技術升級迭代風險

激光相關產業發展速度較快,企業需通過不斷的技術升級迭代以提升產品性能和技術水平,公司存在因技術升級迭代速度緩於產業發展速度而導致產品競爭力降低的風險。

(2)研發失敗風險

激光器、激光/光學智能裝備屬於技術密集型產品,公司在根據市場和客戶需求進行新產品研發時,存在因未能正確理解行業及相關核心技術的發展趨勢或無法在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等領域取得進步而導致研發失敗的風險。

(3)技術未能形成產品或實現產業化等風險

激光器、激光/光學智能裝備從技術到應用需要較多的實施經驗,公司研發的技術存在因穩定性差、應用難度大、成本高昂、與下游客戶需求不匹配等因素而導致不能形成產品或實現產業化的風險。

(4)客戶集中度較高和激光/光學智能裝備業務存在大客戶依賴的風險

由於下游行業競爭激烈,以及宏觀經濟波動、技術更新換代等因素導致大客戶需求不斷變化提升,如果大客戶未來因選擇其他供應商等原因減少對公司產品的採購量,可能會對公司整體業務的銷售收入、毛利率和淨利潤等指標構成較大不利影響。

(5)人才流失的風險

人才是激光器、激光/光學智能裝備相關技術發展的核心,由於公司目前整體規模偏小,公司存在因人才流失而導致技術發展放緩的風險。

(6)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下簡稱“新冠疫情”)自2020年1月全球爆發,疫情期間公司積極響應並嚴格執行國家各級政府對病毒疫情防控的各項規定和要求,配合國家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2月公司已在嚴格遵守當地政府對復工復產要求的前提下積極復工復產,但疫情對宏觀經濟及激光行業造成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公司部分客戶延緩簽署合同,或相關營銷及投放預算縮減等,對公司未來業務發展帶來不確定風險。

3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

4公司全體董事出席董事會會議。

5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為本公司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6經董事會審議的報告期利潤分配預案或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

公司擬以2019年度實施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登記的總股本數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2.10元(含稅),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19,397,400.96元(含稅),佔本公司2019年度合併報表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的30.00%。公司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不送紅股。本事項已獲公司第二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尚需提交公司股東大會審議。

7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項

□適用 √不適用

二公司基本情況

1公司簡介

公司股票簡況

√適用 □不適用

公司存託憑證簡況

□適用 √不適用

聯繫人和聯繫方式

2報告期公司主要業務簡介

(一)主要業務、主要產品或服務情況

(1)公司的主營業務

公司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激光器以及主要用於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光電相關器件精密檢測及微加工的智能裝備。公司是中國首家商用“脈寬可調高功率脈衝光纖激光器(MOPA脈衝光纖激光器)”生產製造商和領先的光電精密檢測及激光加工智能裝備提供商。

經過多年發展,公司以激光器研發為基礎,打造激光與光學、測試與測量、運動控制與自動化、機器視覺等技術平臺。目前公司已擁有一支以深圳和新加坡為中心的國際化研發、銷售團隊,產品和服務覆蓋亞洲、北美、歐洲等地區的眾多知名客戶。公司生產的MOPA脈衝光纖激光器產品為泰德激光、聯贏激光、光大激光等知名激光裝備製造商提供了核心部件;公司生產的激光/光學智能裝備產品為Apple、AMS、意法半導體、LGIT、Kamaya、國巨股份、厚聲電子、乾坤科技、華新科技等各行業知名企業所採用。

(2)公司的主要產品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激光器、激光/光學智能裝備和光纖器件。公司的激光器產品包括脈衝光纖激光器、連續光纖激光器和固體激光器等。公司自主研發的MOPA脈衝光纖激光器在國內率先實現了批量生產和銷售,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技術空白。近年來,公司緊密圍繞客戶對激光技術解決方案的需求,開發了智能光譜檢測機、激光調阻機、芯片激光標識追溯系統、激光劃線機、VCSEL激光模組檢測系統、硅光晶圓測試系統等多款激光/光學智能裝備,廣泛應用於激光精密加工、光譜檢測、消費電子產品製造、貼片元器件製造等領域。

(二)主要經營模式

公司專注於激光器及激光/光學智能裝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擁有獨立、完整的採購、生產、營銷與研發體系,形成了穩定的盈利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主要通過向國內外客戶銷售激光器、激光/光學智能裝備、光纖器件等產品實現收入。在激光器方面,公司綜合考慮客戶實際需求和庫存管理進行生產交付;在激光/光學智能裝備方面,公司通過參與客戶產品的前期研發過程,結合客戶應用場景進行研發和生產並交付;在光纖器件方面,公司結合客戶訂單需求和庫存情況進行生產,並批量供貨。

公司在採購、銷售、生產等基本業務模式和相關業務開展情況方面,與同行業公司相比無顯著差異,在新型產品實現銷售前的環節具有一定創新性和獨特性。

2、採購模式

公司生產所需物料等由供應鏈部集中採購。在原材料採購方面,公司基於生產計劃並結合實際研發、生產需要,制定相應的採購計劃,由供應鏈部具體負責採購實施;在生產設備、檢測儀器採購方面,由相關部門做出評估並經總經理確定後,由供應鏈部進行採購。公司通過資信備案、樣品認證、批量認證等嚴格把關,通過詢價、比價及談判確定採購價格,依客戶交貨日期要求與供應商協調交期,對供貨質量嚴格實行到貨檢驗。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採購管理體系,制訂了規範的供應商遴選制度,核心物料最少有2家以上供應商供料並按評定分數分配採購額度,在降低供貨風險的同時確保供貨的質量及時效性。同時,公司對供應商建立了考評制度,及時淘汰不合格供應商,挑選新的優質供應商。

3、生產模式

公司產品生產主要採取“以銷定產”和“訂單式生產”相結合的模式,其中激光器產品根據客戶需求,以銷定產並分批次進行生產;激光/光學智能裝備產品研發生產週期較長,結合訂單需求進行生產;光纖器件標準化程度較高、單次需求量較大,以批量生產為主。

整體而言,公司依據客戶需求並結合訂單制定生產計劃,並依照公司《生產過程控制程序》制度文件執行生產計劃。激光器的生產主要涉及測試、組裝等工序;激光/光學智能裝備產品的生產主要涉及研發、測試、組裝等工序;光纖器件的生產主要涉及裁纜、固化、組裝、研磨、端檢等工序。在生產過程中,公司嚴格按照金蝶ERP管理系統分別進行生產前準備、生產執行、半成品管制與成品入庫等工作。

4、營銷模式

公司在國內外市場採用直銷模式進行銷售,公司與主要客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營銷體系。

在激光器方面,公司主要通過專業展會樹立企業形象,通過應邀參與行業沙龍、論壇等活動介紹公司技術優勢和產品特點,並通過完善的售前與售後服務提升既有客戶粘性。在新興的應用領域,公司會與客戶深入研究材料與激光的作用原理和應用效果,利用技術優勢開發更適合特定領域的產品。

在激光/光學智能裝備方面,鑑於產品構成的複雜程度較高,且客戶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較多,公司主要通過參與客戶的生產應用場景,深入瞭解客戶需求,並經過充分的方案溝通,形成最終產品研發設計方案並進行生產,實現產品銷售。

在光纖器件方面,針對通信設備製造商的光纖通信連接線產品以批量定製為主的銷售特點,公司主要採取了持續開發和鞏固大客戶的營銷策略。

5、研發模式

公司根據市場情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自主研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同時對具有商業化價值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生產。

公司的核心研發方向主要為各類激光器和激光/光學智能裝備。根據項目研發難度,研發週期約為4個月至3年不等,報告期內年均研發課題約二十個。在項目研發初期,研發部門通過對市場情況與客戶需求進行調研,形成項目可行性的初步分析結論,進而建立項目研發小組對具體產品進行研發。在產品研發過程中,研發小組負責產品各部分參數的設計、原材料購買、元器件加工、安裝調試,並在各環節進行必要的參數測試與參數優化,完成整機調試,確立最終參數。在產品研發完成後,新產品將交由生產部門進行小批量的試產試銷,併為大批量生產銷售做準備。

6、影響經營模式的關鍵因素、變化情況及未來變化趨勢

公司根據自身多年的生產管理經驗、技術實力、資金規模以及公司所處的行業特點和行業發展情況等採取了目前的採購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和研發模式,關鍵影響因素包括產業鏈上下游供求關係、產品研發與生產週期等。自設立以來,公司一直專注於激光器、激光/光學智能裝備及光纖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報告期內主營業務、主要經營模式及上述影響公司經營模式的關鍵因素未發生重大變化,預計未來公司的經營模式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三)所處行業情況

1.行業的發展階段、基本特點、主要技術門檻

結合公司的業務情況,根據中國證監會2012年10月26日發佈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公司所屬於製造業(C)—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C39)。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公司屬於製造業(C)—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C39)。

2019年,全球激光行業來自材料加工和光刻市場的激光產品銷售收入為61.42億美元,為最大的細分市場;通信和光存儲市場的激光產品銷售收入為41.05億美元,排第二位;接下來依次是科研和軍用市場18.19億美元、醫療和美容市場12.47億美元、儀器儀表和傳感器市場12.78億美元,以及娛樂、顯示和打印市場的5.41億美元,合計總收入為151.32億美元。

激光技術在工業領域最主要的應用是激光材料加工,其是利用激光束對材料進行切割、焊接、表面處理、打孔及微加工等的一種加工技術。激光加工作為先進製造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航空、冶金、機械製造等國民經濟重要部門,對提高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自動化以及減少材料消耗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激光器的應用領域與國家宏觀經濟聯繫較為緊密,近年來,由於激光焊接、激光測距(激光雷達)、激光去汙、增材製造在汽車、船舶、航空航天、油氣管道焊接等重要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激光器和激光裝備製造業實現了較快增長。此外,一些新型激光器的出現也進一步拓展了激光裝備的應用範圍,如超快激光器將激光器的加工領域從金屬延伸到玻璃、半導體等更豐富的材料上,使得激光加工半導體成為可能。我國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和配套資金以促進半導體產業發展,如將集成電路產業置於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首位、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等,半導體行業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將成為激光裝備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

激光器及激光裝備行業近三年發展情況

我國激光器行業已初步形成完整、成熟的產業鏈分佈。上游主要包括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為激光器製造,下游則以激光裝備、應用產品、消費產品為主。當前,國內激光市場主要分為激光加工設備、光通信器件與設備、激光測量設備、激光器、激光醫療設備、激光元器件等,其產品主要應用於工業加工和光通信市場,兩者佔據了近七成的市場空間。目前,我國激光行業已形成以北京、江蘇、湖北、上海和廣東等經濟發達省市為主體的華中地區、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四大激光產業群。

1)我國激光器行業發展迅速、競爭優勢明顯

近三年來我國激光器領域的研究水平突飛猛進,商業化發展迅速,部分定位較為低端的市場(主要面向日用消費品、普通五金器材等行業)已進入激烈競爭的紅海階段。在上游技術與設備領域,仍有部分關鍵原材料如半導體激光芯片等需要進口,產業鏈配套有待完善,國內市場的進口替代需求較為旺盛。在高端激光器市場,受國外技術帶動以及我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影響,我國激光器企業於2006年前後起步並快速發展。一方面,國產激光器產品的出現增加了下游激光裝備製造企業的選擇範圍,以銳科激光、傑普特為代表的較早進入本領域的中國本土企業正在改變由美國IPG、美國相干、德國通快等外國企業壟斷中國激光器市場的格局,其憑藉自主研發的激光器系列產品,為國內眾多激光加工裝備製造商提供了質量優良、價格適中的激光光源,市場佔有率處於穩步上升階段;另一方面,由於激光器領域所涉及的技術門檻較高、研發所需投入較大,國內自主研發生產高端激光器尤其是光纖激光器的企業數量依然較少,應用於3C電子、集成電路與芯片、精密機械製造等高端產品的工業激光器供不應求。此外,在大功率激光器方面,國外進口產品在現階段仍佔據大部分市場,隨著國產千瓦級大功率激光器進入市場的節奏加快、國產產品的性價比持續提升,激光器產品的本土化優勢越發顯著。

2)高端定製化激光/光學裝備國產化率較低

在激光加工裝備領域,近三年來通用型標準化激光加工裝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智能製造關鍵部件及高端裝備的支持政策不斷出臺,越來越多的科研單位及企業開始加大投入,與該領域國際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

在非標定製化裝備、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激光/光學智能裝備、半導體及特殊材料所用的激光裝備領域,國產化率仍然偏低。例如日本Disco在半導體晶圓激光劃線行業佔有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德國LPKF在手機天線激光直接成型(即LDS技術,為LPKF獨家專利技術)領域佔有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目前我國大陸半導體裝備市場國產化率不足10%,其中半導體檢測裝備國產化率不足5%(數據來源為中金公司研究報告《機械:激光系列研究之設備篇:激光加工,星火燎原》(2018年9月11日)、《機械:半導體設備研究系列之檢測篇:進口替代,檢測先行》(2018年9月26日))。國內公司積極加大相關領域的研發投入,如長川科技、精測電子、傑普特等已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隨著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節能環保政策的推出以及產品個性化需求的不斷提升,激光器和激光/光學智能裝備將逐步向定製化方向發展,產業應用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我國激光器和激光/光學智能裝備在各工業領域的市場滲透率仍有較大差距,電子產品、半導體、汽車、機械加工、航空航天、船舶、醫療設備、石油管線焊接等重要工業領域的激光技術應用將日益廣泛。

2.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分析及其變化情況

(1)公司的市場地位

經過十餘年的科研積累和業務發展,公司搭建了國際化的研發營銷平臺,積累了豐富的專利技術、研發經驗和客戶資源,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和品牌知名度,成為中國首家商業化批量生產MOPA脈衝光纖激光器的廠商。

在激光/光學智能裝備領域,激光精密檢測和微加工智能裝備產品主要被少數幾家國際知名公司壟斷,國內進入廠家相對較少。公司基於客戶需求和自身在激光光源領域的技術積澱,以及差異化競爭策略,成功研發出智能光譜檢測機和激光調阻機。智能光譜檢測機於2014年進入Apple公司供應鏈,訂單快速增長;公司掌握了激光調阻機高精度的量測技術和激光光源技術,生產的激光調阻機系列產品自2015年以來陸續服務於國巨股份、厚聲電子、乾坤科技、華新科技等知名電阻廠家,全球市場佔有率較高。

公司產品市場地位如下:

3.報告期內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

(1)激光器及激光/光學智能裝備發展趨勢

1)激光器發展趨勢

激光器因其高效率、低維護運營成本等優勢逐漸受到激光系統集成商的青睞,已經或正在許多應用領域替代傳統加工方式,給製造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轉變,並推動行業升級換代。隨著激光器在工業加工領域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展,未來幾年內,激光器行業將會出現如下發展趨勢:

A、脈衝光纖激光器向高平均功率、高峰值功率方向發展

在激光的許多應用中,例如激光深雕、激光清洗等需要高平均功率、高峰值功率的脈衝光纖激光器,將高光束質量、小功率的激光器作為種子光源,雙包層光纖作為放大器,容易獲得高平均功率、高脈衝能量的脈衝激光輸出,是目前行業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B、連續光纖激光器向超高功率方向發展

連續激光適用於加工非金屬材料,在半導體、複合材料等高新材料加工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在船舶、航天等高新技術領域需求和增材製造技術廣泛應用的推動下,更高輸出功率成為連續光纖激光器發展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連續光纖激光器的輸出功率將從百瓦級、千瓦級向萬瓦級發展。預計通過採用更高功率的泵浦源、更先進的特種光纖設計和高功率光纖合束技術,光纖激光器輸出功率將達到數萬瓦級。配置千瓦至數萬瓦的大功率連續光纖激光器的工業裝備將會成為高端製造業的主流設備。

C、固體激光器向高功率、超快方向發展

在激光精細加工領域,例如脆性材料打孔、藍寶石玻璃切割等,需要更高功率、超快的激光器。目前固體超快激光器是研發的熱點。

D、向更高亮度方向發展

高光束質量的高功率激光器在科研和軍事領域需求旺盛,主要用戶為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門。目前,國外發達國家把高光束質量的大功率激光器作為戰術激光武器的首選光源,特殊材料加工、科研、軍事等特殊需求將促使激光器在向更高功率發展的同時向更高亮度方向發展,即在提升輸出功率同時保持激光器輸出光束質量。

E、向模塊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為了適應市場上對於激光器的多種需求,激光器將逐漸走向系列化、組合化、標準化和通用化。利用有限的規格和品種,通過組合和搭配不同模塊,縮短新產品開發週期,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通過採用先進的通信技術和設計理念,實現激光器的遠程診斷、遠程維修、遠程控制以及數據統計,通過對激光器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提前發現和處理產品潛在的故障,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

2)激光裝備行業發展趨勢

A、市場需求轉向中國

近年來,中國和日本激光產業的高速發展促使全球商用激光銷售重心轉移到亞洲。自2012年起東亞市場成為世界最大激光裝備消費地區,尤其是中國傳統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加速,加快了國內激光產業的發展。2017年中國在激光加工領域的裝機量已佔據全球裝機總量的45%。

2017年度,中國中功率激光切割機、焊接機等激光加工裝備裝機量逾兩萬臺,高功率激光機床的裝機量超過2300臺。2011年以來,我國激光加工行業的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到2018年已達到605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0%(數據來源為2018、2019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

2013年至今,我國國產光纖激光器的銷售臺數逐年連續增長,國產低功率光纖激光設備主要用於3C產品打標、微雕等精細加工領域。國產中功率光纖激光設備廣泛應用於金屬薄板切割和焊接領域,預計未來幾年銷量將保持快速增長。國產千瓦級以上的高功率光纖激光設備主要應用於激光切割、打孔、焊接等工業領域,隨著我國汽車行業輕量化的推進和複合材料加工市場的應用拓展,高功率激光設備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B、通信半導體加工和精密儀器檢測成為激光裝備發展重點領域。

在國內,通信半導體、精密電子與機械材料加工、精密儀器檢測是激光/光學智能裝備應用的重點領域,其中國內半導體市場體量較大、增速較高,據智研諮詢數據,其規模在2017年已超過7,200億元人民幣,且在2000年~2015年的16年中均保持較高增長。受益於下游消費電子精密化加工、半導體先進封裝趨勢以及汽車電子零部件製造業的發展,我國激光加工設備規模保持穩定增長。

C、由“數字自動化”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成為工業4.0的核心支柱

激光/光學智能裝備是在傳統激光設備上面的升級,使其包含融合先進的自動化、傳感、信息分析與控制技術而形成的新型智能裝備。中國發展迅速的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新興先進製造業急需各類激光/光學智能裝備,而傳統的激光裝備(如各種效率低下且需手動操作的激光打標、切割、焊接設備)已無法滿足現代化大批量高速生產線的效率需求,已經逐步被具有智能識別、分析、加工、測試的激光/光學智能裝備所取代,這對於中國的高端裝備製造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當前,傳統的機械加工生產線精度低、無法滿足各類新式產品生產需求的情況逐漸增多,激光加工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式。未來,隨著工業4.0進程的推進,智能化、高精度的激光加工將在集成電路、電子設備、汽車等諸多領域得到推廣應用,激光器將和智能機器人一道成為未來工業體系的兩大核心支柱。

3公司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3.1近3年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單位:元 幣種:人民幣

3.2報告期分季度的主要會計數據

季度數據與已披露定期報告數據差異說明

□適用 √不適用

4股本及股東情況

4.1股東持股情況

單位: 股

存託憑證持有人情況

□適用√不適用

4.2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係的方框圖

4.3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係的方框圖

4.4報告期末公司優先股股東總數及前10 名股東情況

□適用 √不適用

5公司債券情況

□適用 √不適用

三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1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7,679,888.92元,同比減少14.8%,營業利潤71,984,904.65元,同比減少31.16%,利潤總額71,608,834.30元,同比減少33.13%;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64,650,514.65元,同比減少30.75%。

2面臨終止上市的情況和原因

□適用 √不適用

3公司對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原因及影響的分析說明

√適用 □不適用

(1)重要會計政策變更

①財政部於2019年4月30日發佈《關於修訂印發2019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財會[2019]6號),2018年6月15日發佈的《財政部關於修訂印發2018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財會[2018]15號)同時廢止。根據該通知,本公司對財務報表格式進行了以下修訂:

資產負債表,將“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 行項目拆分為“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將“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 行項目拆分為“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

本公司對可比期間的比較數據按照財會[2019]6號文進行調整。

財務報表格式的修訂對本公司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淨利潤、其他綜合收益等無影響。

②新金融工具準則

財政部於2017年發佈《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修訂)》及《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修訂)》(統稱“新金融工具準則”),本公司於2020年4月19日召開的第二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批准自2019年1月1日起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對會計政策相關內容進行了調整。變更後的會計政策參見第十一節、五、10。

新金融工具準則要求根據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徵,將金融資產劃分為以下三類:(1)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2)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3)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混合合同包含的主合同屬於金融資產的,不應從該混合合同中分拆嵌入衍生工具,而應當將該混合合同作為一個整體適用金融資產分類的相關規定。

採用新金融工具準則對本公司金融負債的會計政策並無重大影響。

2019年1月1日,本公司沒有將任何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也沒有撤銷之前的指定。

新金融工具準則以“預期信用損失法”替代了原金融工具準則規定的、根據實際已發生減值損失確認減值準備的方法。“預期信用損失法”模型要求持續評估金融資產的信用風險,因此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本公司信用損失的確認時點早於原金融工具準則。

本公司以預期信用損失為基礎,對下列項目進行減值會計處理並確認損失準備:

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租賃應收款;

財務擔保合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金融資產轉移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或繼續涉入被轉移金融資產所形成的除外)。

本公司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的規定,除某些特定情形外,對金融工具的分類和計量(含減值)進行追溯調整,將金融工具原賬面價值和在新金融工具準則施行日(即2019年1月1日)的新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2019年年初留存收益或其他綜合收益。同時,本公司未對比較財務報表數據進行調整。

於2019年1月1日,金融資產按照原金融工具準則和新金融工具準則的規定進行分類和計量的結果對比如下:

於2019年1月1日,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時金融工具分類和賬面價值調節表如下:

本公司將根據原金融工具準則計量的2018年年末損失準備與根據新金融工具準則確定的2019年年初損失準備之間的調節表列示如下:

說明:根據原金融工具準則計量的2018年年末損失準備與根據新金融工具準則確定的2019年年初損失準備金額差異不大,本公司選擇不進行調整。

③新債務重組準則

財政部於2019年5月16日發佈《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以下簡稱 “新債務重組準則”),修改了債務重組的定義,明確了債務重組中涉及金融工具的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 22 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準則,明確了債權人受讓金融資產以外的資產初始按成本計量,明確債務人以資產清償債務時不再區分資產處置損益與債務重組損益。

根據財會[2019]6號文件的規定,“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項目不再包含債務重組中因處置非流動資產產生的利得或損失。

本公司對2019年1月1日新發生的債務重組採用未來適用法處理,對2019年1月1日以前發生的債務重組不進行追溯調整。

本修訂對本公司的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淨利潤、其他綜合收益等無影響。

④新非貨幣性交換準則

財政部於2019年5月9日發佈《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下簡稱“新非貨幣性交換準則”),明確了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的概念和準則的適用範圍,明確了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時點,明確了不同條件下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價值計量基礎和核算方法及同時完善了相關信息披露要求。本公司對2019年1月1日以後新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交易採用未來適用法處理,對2019年1月1日以前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交易不進行追溯調整。

(2)重要會計估計變更

本公司本年度不存在需要披露的重要會計估計變更。

1.首次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調整首次執行當年年初財務報表相關項目情況

合併資產負債表

4公司對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原因及影響的分析說明

□適用 √不適用

5與上年度財務報告相比,對財務報表合併範圍發生變化的,公司應當作出具體說明。

√適用□不適用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本公司納入合併範圍的子公司共5戶,詳見第十一節、9、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本公司於2019年度合併範圍的變化情況詳見“第十一節、8、合併範圍的變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