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品讀-第16篇-五日京兆張敞

漢紀十七-十九(公元前67-前49年)

這三卷十八年寫的都是漢宣帝,隨著霍光的離去,宣帝才真正開始做一個皇帝,昭宣中興的下半場開始了。

主要事件與典故

  1. 鄭吉敗車師國,東遷車師全體民眾
  2. 霍氏一門滅族
  3. 馮奉世平定莎車國叛亂
  4. 趙充國平定西羌、先零叛亂
  5. 匈奴五單于內亂
  6. 五日京兆
  7. 匈奴呼韓邪單于率部依附漢朝

領銜主演:漢宣帝、霍氏一家、匈奴五單于、魏相、蕭望之、張敞、趙廣漢、丙吉、張安世、黃霸、趙充國、鄭吉、韓延壽


霍氏滅族與徙薪曲突

霍光離去之後的第三年,霍氏滿門被滅。根源還是上一篇裡說到的:霍光老婆為了自己女兒能封為皇后,毒死了宣帝的原配許皇后,但這僅僅是起因,可以說霍氏一家是一步步把自己作上了死路。

首先,霍氏一門雖然失去了霍光這個最大的靠山,但並不知道收斂。他們不但把握著朝權、兵權不放,生活上還極盡奢華。

其次,由於許皇后的兒子被封為太子。霍光那敗家老孃們的心態再一次炸了:靠,放著我那個金枝玉葉、血統純正的外孫不封,封一個平民為太子,太可惡了。於是她指使自己的女兒找機會毒死太子。她女兒也是沒腦子,老媽說幹什麼就幹什麼,只是很可惜沒得逞。

再次,在漢宣帝削減了霍家上下的權柄之後,這家人並不知道做縮頭烏龜,反而加緊準備謀反,期望讓霍光的長子霍禹當皇帝。也許是害怕毒死許皇后的事兒東窗事發,也許純粹是腦子被門擠了,不管怎樣,這一步走出便萬劫不復。

霍氏謀反被揭發後,宣帝把揭露謀反的幾個人都封了侯,這時有人跳出來大喊:“反對,這不公平!”。

原因是在霍氏一門驕橫之際,有個叫徐福的後生連續三次上書給漢宣帝,他認為霍氏一門桀驁,如果不加以管束,必然行悖逆之事;如果皇帝顧念霍光的功勞,應該立即約束,不要讓霍家自取滅亡,但宣帝並未聽從。最後霍家果如徐福預測的那樣謀反了,告發謀反的人被封侯,但徐福卻得不到任何獎賞,這就如“徙薪曲突”的故事一樣。

徙薪曲突說的是這麼一則故事:

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請之。


事前防患於未然,讓一切平平靜靜的能者,卻不如事後去補救的人功勞大,這是一種人性。在現代公司管理中,如何有效的平衡這兩者的關係,既不讓人放任壞事發生然後再去補救彰顯功勞,同時又不寒了救火之人的心,需要智慧。

宣帝最後賞了徐福十匹綢緞了事,這和告發者被封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點反常。所以事情到這裡還沒完,前兩次讀到霍家滅門時,總覺得霍家上下太不明智。這次再讀,注意到了十匹之賞的細節,結合到後續宣帝因為心胸不寬的因素連續處死了幾個賢士,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又要腹黑一下了,也許:宣帝之前放縱霍家是故意而為之,因為他早已知道許皇后被害的真相,貧賤時的原配夫妻,感情很深,這個仇必須要報的徹底。但霍家功勞太大,如果立即發動,只能誅除首惡,並不能致霍氏一門死地。只有霍氏謀反,才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所以,忍,忍到霍家一門利令智昏,自取死路。

其實細看《通鑑》,司馬光早已給出了答案,他對於霍氏滅門的評價中有這麼一句話

“雖然,向使孝宣專以祿秩賞賜富其子孫,使之食大縣,奉朝請,亦足以報盛德矣;乃復任之以政,授之以兵,乃事叢釁積,更加裁奪,遂至怨懼以生邪謀,豈徒霍氏之自禍哉?亦孝宣醞釀以成之也。

司馬光認為霍氏一族的下場,不管漢宣帝是有意還是無意,他才是真正的策劃者。


趙廣漢、蓋寬饒、韓延壽、楊惲之死

這四個人都不是壞人,要不是冤枉,要不罪不至死,但在宣帝的治下,都死了。以至於司馬光都為這四人叫屈。

趙廣漢、蓋寬饒、韓延壽、楊惲的被殺都不能使眾人心服,這實在是漢宣帝善政的最大汙點!《周官》上關於司寇職責的規定,有“議賢”、“議能”,象趙廣漢、韓延壽在治理百姓方面,能不說他們有才能嗎!而蓋寬饒、楊惲剛強正直,能不說他們賢明嗎!既然這樣,那麼即使真有死罪,仍應寬恕,何況罪不至死呢!揚雄認為,韓延壽誹謗蕭望之是自取其禍。但韓延壽之所以冒犯上官,則是因蕭望之的逼迫。漢宣帝不察究竟,使韓延壽獨受其辜,不是太過分了嗎!

趙廣漢與韓延壽都死在京兆尹(首都最高地方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市長)任上,兩個人都廉潔明察,深受群眾的愛戴。兩個人都是因為與上級矛盾,派人查上級丞相魏相、太子太傅蕭望之的過失,因為所查無據,而自身也犯了一些過失,最終都被處死。

蓋寬饒為人剛直,數次冒犯漢宣帝,在反對宣帝任用宦官為中書官之後(這裡插一句,漢朝任用宦官當權,從宣帝開始),宣帝積累的怨氣爆發了,把蓋寬饒交付議罪,蓋寬饒不堪受辱,在未央宮門前自刎。

楊惲,恃才傲物,因為大嘴巴愛揭人短處,被大家齊心協力搞下了臺,回鄉務農。他回家後,沒有閉門思過,而是隔三差五聚眾歡宴,並在與友人的書信裡發了發牢騷,自比韓延壽、蓋寬饒。被人告到了宣帝那裡,最終被腰斬。

這四個人哪一個都不該死,尤其是蓋寬饒。由此,宣帝雖是一個明君,但也有很大缺陷,在胸襟氣度方面完美繼承了他太太爺爺和太太太爺爺文景二帝的基因,氣量還是小了點。魏徵幸虧遇到的是李世民,如果遇到漢宣,恐怕早死了一百回。心胸足夠寬廣,這也是唐太宗殺了親兄弟,仍能成為千古一帝的最大原因。


趙充國平定西羌、先零叛亂

當然,漢宣帝能創出昭宣中興的名頭,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除了出身底層知道民間疾苦、愛惜民眾之外,還能用人並且尊重臣下的專業意見。這一點,在趙充國平定西羌、先零叛亂的過程中尤為明顯。

漢武帝在河西設立四郡,隔斷了羌族與匈奴的直接聯繫,這一戰略為兩千年後中國的版圖奠定了雛形。然而,匈奴還是時不時的挑唆西羌叛亂,給漢朝添堵,為自己緩解來自漢朝的正面軍事壓力。在匈奴的不斷挑唆,以及漢朝官員自己的昏招下,西羌又一次叛亂了。宣帝派出了七十多歲的趙充國前去平定叛亂,這一點比漢武不用李廣、趙王不用廉頗要強上很多。

具體平叛的過程,不在這裡細說了。關鍵在平叛的過程中,漢宣帝與趙充國通過奏章連線,互動多達八次之多。大多數互動一開始宣帝有自己的觀點或者不贊同趙充國的觀點,但最後都聽取了趙充國的專業意見,而施行的最終效果也和趙充國的預見一致,《通鑑》幾乎花了大半卷的篇幅記載兩人之間的互動。

第一負責人選人任事,選定之後,雖然自己對於業務也有觀點,但充分尊重業務一線指揮者的專業知識,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宣帝不但在平羌之亂中選對了人,選馮奉世平定莎車國叛亂,選魏相、丙吉、黃霸先後任丞相,以最終的結果來看,也都選對了人。

而趙充國雖然每次都與皇帝意見相左,但是堅持以國家利益為先,從事實與專業出發,不但次次說服了漢宣帝,也並未給自身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同樣面對漢宣帝,反觀蓋寬饒自刎身死,話怎麼說是很重要的。


五日京兆張敞

最後說一個歷史上有名的典故,張敞的五日京兆。

上文說到楊惲被漢宣帝處死,楊惲的朋友張敞當時擔任京兆尹,有傳言稱他也要被連帶罷官。於是,在張敞給屬下一個名叫絮舜的官員佈置任務時,絮舜回家睡大覺,並且說了句:“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

這下張敞怒了,把絮舜下獄,審訊之後最終定了死罪,在行刑之前,張敞還派人給絮舜遞了小紙條,上面寫著:“五日京兆竟何如?”——我這個五天京兆尹,當的怎麼樣?

事後,漢宣帝因為惜才,任由張敞逃跑,並且最終起復了張敞做冀州刺史。張敞在起復時,辯解道:

“絮舜本是我平時厚待的官吏,曾幾次加恩寬恕他的過失。他認為我受人彈劾,當會免官,所以我派他去查辦事情,他竟然回家睡大覺,說我只能再當五天京兆尹,實在是忘恩負義,傷風敗俗。我因他態度惡劣,便借法令以洩私憤,將他誅殺。我殘殺無辜,判案故意不公,即使伏法,也死而無恨!”


張敞受不了羞辱,想出口氣是正常的,但是直接把人做掉了,這有點過了。而絮舜這樣的行為,在職場上切忌切忌。


最後來點輕鬆的,張敞這個人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再提示一個詞“舉案齊眉”。對,這個張敞就是那個給老婆畫眉毛的張敞,《漢書》原文如下。

張敞為京兆尹,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也。

好吧,這人不但有仇必報,還是一個悶騷直男。

資治通鑑品讀-第16篇-五日京兆張敞

下一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