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2019年泰国王室频频上热搜。先是7月28日,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在67岁的生日当天正式举行纳妃仪式,将当时的皇家卫队少将诗尼娜册封为贵妃。据说诗尼娜是泰国近一个世纪以来首位获得皇家贵妃头衔的人。一个月后,随着诗尼娜王妃的军装照片发布,暴涨的浏览量导致泰国王室官方网站一度崩溃。又过了两个月,还在津津有味“吃狗粮”的人们被泰国王室的一则声明彻底震惊了——泰国王室宣布,剥夺王妃诗尼娜的所有王室头衔和军事头衔。声明表示,诗尼娜违反了朝臣行为守则,对国王不忠。另外,声明也指出,诗尼娜不但不尊重皇室传统,还试图使自己与王后平起平坐。


“秀恩爱死得快”的定律再次生效,精通中国历代宫斗剧的中国网友立刻读懂了泰国王室官方声明的弦外之音,不禁为昙花一现的漂亮贵妃扼腕叹息,纷纷说道:贵妃即位之后应该抓紧时间好好学习《甄嬛传》。


泰国王室一波三折的故事再次激起了人们对于一个古老话题的兴趣:权力与爱情是不是像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


乏味而暗淡的青春

两百多年前,一个33岁的德国女人出人意料地登上了俄罗斯帝国的皇位。她的统治长达34年,开启了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当这位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的女人去世时,俄罗斯人尊称她为叶卡捷琳娜大帝(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比肩奠定帝国基石的彼得大帝,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的被冠以“大帝”的女性。


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亦称叶卡捷琳娜大帝,俄罗斯帝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1762年至1796年在位)的女皇,通过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俄罗斯女皇。


与此同时,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生活也广为流传,不仅拥有众多男宠,更重要的是,她还在信件和回忆录中详细讲述了她的每一段感情生活。如果我们希望深入思考权力与爱情的微妙关系,这位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罗曼史或许可以令我们获益匪浅。


对于自己称帝之前的婚姻生活,叶卡捷琳娜曾这样评价说:“那样的生活,我过了十八年。若是其他人有同样的经历,有十个人会发疯,还有二十个人会忧郁而死。”而这场悲剧源于两个女人的野心。


当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发动政变从一个婴儿伊凡六世手中夺得皇位后,单身多年婚姻无望的她亟需一名继承人稳定政权。她精心选择了自己的亲外甥彼得三世。小彼得的母亲安娜是伊丽莎白女皇最爱的亲姐姐,父亲是荷尔斯泰因公爵。虽然小彼得既是彼得大帝唯一的男性后代,也是军事天才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侄孙,然而龙生龙凤生凤的遗传规律显然在他的身上完全失效了。


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1728年2月21日-1762年7月17日),1762年任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本来是德意志人,几乎不会说俄语。


父母的早逝和糟糕的教育让这个资质平平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心灵扭曲的小坏蛋,他用夸夸其谈满嘴谎言来掩藏自己的胆小怯懦和冷酷无情;他身材瘦小,却热衷于军事,渴望战争。最糟糕的事情是,这位自幼在德国长大的俄罗斯皇位继承人鄙视俄罗斯的一切,他的偶像是战争狂人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大失所望的女皇很快改变念头,将希望寄托在彼得三世的后代上。她迅速出手张罗彼得大公的婚礼,一个来自德意志小公国的公主索菲娅被女皇一眼相中,而积极牵线的人正是索菲娅公主不甘寂寞爱慕虚荣的母亲。


在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里,15岁的索菲娅与16岁的彼得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订婚仪式。索菲娅从此摇身一变成为叶卡捷琳娜女大公,然而显赫的头衔并不能掩盖她的真实处境。说到底,她只是伊丽莎白女皇眼中的生育机器,皇位继承人彼得大公的女玩伴。整整七年过去了,女大公依然未能生育子女,问题出在心智未开不解风情的彼得身上,为此伊丽莎白女皇决定不惜一切完成“造人计划”。


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1745年,婚礼前后的叶卡捷琳娜女大公,乔治·克里斯托弗·高斯绘


然而此时,饱受婚姻痛苦的叶卡捷琳娜恰巧陷入第一次热恋,她的情人是丈夫彼得大公的一位英俊侍臣。他们千方百计地隐藏恋情,却不料女皇派来的女管家早已洞悉一切。但是令叶卡捷琳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女管家信誓旦旦地告诉她,绝不会自找麻烦。更荒唐的是,叶卡捷琳娜的风流韵事在她的丈夫眼里也不过是一个憋得难受的笑话。在所有人的默契配合下,叶卡捷琳娜在婚后第十个年头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在此之前,她已经两次流产。伊丽莎白女皇欣喜若狂,赏赐了女大公一大笔奖金,同时也抱走了未来的保罗沙皇。至于保罗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女皇毫不在意。


人生转折处的必然选择

在叶卡捷琳娜担任女大公期间,她先后有过三个情人。她的第三个情人是年轻有为的战争英雄格里高利·奥尔洛夫,比叶卡捷琳娜年少5岁。他出身于军功世家,骁勇善战是奥尔洛夫家族的优良传统。奥尔洛夫五兄弟都是皇家近卫军,个个勇敢忠诚,视死如归。格里高利排行老二,是五兄弟中公认的美男子。老三阿列克谢人高马大,脸有刀疤,看似穷凶极恶,其实最有头脑。因为格里高利的关系,奥尔洛夫家族成为了叶卡捷琳娜的强大后盾。


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格里高利·奥尔洛夫伯爵,费奥多·罗科托夫绘


当伊丽莎白女皇驾崩后,昏庸无能的彼得三世即位。他不仅宣布俄国立即停止作战,从普鲁士的首都柏林撤退,导致胜券在握的俄国军队功败垂成,引发军方强烈不满;而且他还公开扬言迟早废黜皇后叶卡捷琳娜,扶正情妇沃伦佐娃。于是,摆在叶卡捷琳娜面前的路看似只有两条:或者被沙皇罢黜流放,或者取而代之。


在奥尔洛夫家族的鼎力支持下,不甘心坐以待毙的叶卡捷琳娜利用彼得三世的疏忽大意,溜出了芬兰湾畔的彼得霍夫宫(位于今天的夏宫景区),在奥尔洛夫两兄弟的帮助下迅速展开反攻。像此前俄罗斯历史上的多次政变一样,叶卡捷琳娜成功取得了近卫军团的宣誓效忠,保证了政变胜利。在近卫军的护送下,她在坐落于涅瓦大街的喀山圣母大教堂举行了登基仪式。诺夫哥罗德大主教庄严宣布她成为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她的儿子保罗一世成为皇太子。


教堂的钟声响彻全城。在圣彼得堡民众的欢呼簇拥下,女皇顺利进入冬宫。然后,她穿上军装,不顾劳累,乘胜追击,亲自率军前往奥拉宁鲍姆宫(同样位于今天的夏宫景区),逮捕正在为出兵丹麦作准备的彼得三世。色厉内荏的彼得三世无心恋战,束手就擒,结束了为期半年的短暂统治。多年后,他的偶像腓特烈大帝评价说:“他就像一个被打发去睡觉的孩子一样接受了被罢黜的命运。”


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身着军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维吉留斯·埃里克森所绘


政变一周后,被严密监押的彼得三世离奇死亡。官方声明是,前任沙皇死于一场严重的疝气。但更可能的原因是,负责监管的奥尔洛夫兄弟帮助女皇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麻烦。后来,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数学家达朗贝尔拒绝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盛情邀请,理由是“自己身患痔疮,这种病在俄罗斯可能会致命”。他的尖锐讽刺令女皇终身耿耿于怀。无论彼得三世之死是否出于女皇授意,至少有一件事显而易见,那就是女王又可以光明正大地享受单身乐趣了。


“开明专制”的缔造者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天生的政治家。她智力超群,精力充沛,意志坚定,作风务实,天生善于管理和统治;她是自彼得大帝以来第一个天天坚持亲自处理公务的俄罗斯统治者;她自制力强,热衷于辩论和宣传,善于驾驭和操控他人的意志;她扩建冬宫,展示她的艺术品,即今天大名鼎鼎的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她书写法令、信件、讽刺剧和指示,还不断修改自己的秘密回忆录;她不知疲倦地宣扬自己,并坚持不懈地给大名鼎鼎的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写信,目的就是希望她的信件被广泛复制传播。叶卡捷琳娜二世毫不掩饰自己的满腔抱负,她渴望在一切事情上表现得出类拔萃,渴望可以始终如一地控制一切。


然而她的优点往往也是缺点。她的坚强很容易变成无情,她的抱负也很容易变成虚荣。喜欢她的人注意到她的动人魅力,讨厌她的人却会批评她是戏精,满嘴谎言。尽管人们对她褒贬不一,但是至少所有人都承认,她绝不是一个多愁善感慈悲心肠的女人。


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斯坦尼斯拉夫·安东尼·波尼亚托夫斯基,波兰最后的国王。1755年,和彼得三世结婚已经十年的叶卡捷琳娜26岁,她见到了22岁的斯坦尼斯拉夫。1757年12月,叶卡捷琳娜为他诞下一女,取名安娜·彼得罗芙娜。


身为一名外国女人,叶卡捷琳娜二世很清楚自己的统治基础并不牢固。她曾告诉老情人波兰国王说,自己必须万分谨慎,因为每一个近卫军军官可能都觉得女皇的上台是靠他出力。所以她给自己制订的执政原则是,必须让人民以为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方式。她总是耐心地听取别人的建议,咨询别人,等到她确信得到普遍赞同的时候,才发布命令,从而保证了臣民“盲目服从”。但是,当君主权力受到挑战的时候,她会变得冷酷无情,不过绝不残忍。用她的话说,“我必须有狼的牙齿和狐狸的尾巴。”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因此成为同时代“开明专制”的杰出代表。


叶卡捷琳娜在位34年,前后拥有过9位男宠。每一位男宠都过着正大光明的生活,皇宫里永远都能见得到他们的身影。在作为恪尽职守的女皇的同时,她还是一名骄傲并充满激情的女子,她没有工夫,也无意向外人作出解释或者狡辩。孤身一人的她需要伴侣,需要有人陪她聊天、欢笑,给予她温存,但同时又不会危及她的权力。所以,她的男宠几乎都出自近卫军团,其中绝大多数出身于小贵族家庭。


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HBO电视剧《叶卡捷琳娜大帝》剧照,海伦·米伦饰演叶卡捷琳娜二世


人选一旦被确定,新任男宠便会被人带进宫中叶卡捷琳娜寝室旁的房间里。进入房间后,他会看到在梳妆台的抽屉里放着一大笔钱,这是女皇的见面礼。女皇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确认了自己的权威和地位。从此这位男宠便过起了饱食终日,平淡无奇的日子。每天上午10点,他被召进女皇的寝室。在公众场合他会受到朝廷重臣的礼遇,他要随时陪在女皇的左右。在女皇漫长的工作日里,他必须留心她的需要,不能有丝毫的怠慢,随时准备陪同她在群臣面前、晚宴上、皇宫剧院里亮相。一到晚上10点,他会护送她返回卧室。除了履行这些职责以外,他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女皇慷慨地赐予这些年轻人礼物和头衔,不过很少有人能在这个金丝鸟笼里逗留两年以上。离去时,几乎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大笔赏赐,从未有人对叶卡捷琳娜心存怨恨。


叶卡捷琳娜的大多数男宠都是由于英俊的外貌而被选中的年轻军官,但是他们的当选和陪伴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叶卡捷琳娜的欲望。女皇渴望爱,也渴望被爱,也期待着一位聪明而深情的伴侣。然而,在这件事情上存在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对权力的渴望和吸引爱情的权力,要想调和这两者并非易事。叶卡捷琳娜和格里高利·波将金的爱情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爱人与君主之间的角色选择

在女皇45岁那年,她与35岁的波将金陷入热恋。女皇对这位天性狂野举动浮夸的年轻军官爱得发疯,以至于会偷偷溜到他的房间外,站在严寒中等待他的助手们离去。可是满腹醋意的波将金却威胁要杀掉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并指责女皇以前拥有众多情夫。为了平息波将金的怒火,叶卡捷琳娜独自关在房间里,提笔写下了一封题为“真诚的忏悔”的信。这可能是帝王写下的最令人目瞪口呆的文件。一位无所不能的女皇竟然低声下气地乞求傲娇的情人宽恕她的过去。她坦白承认,在他之前有过4个情人。她辩解说:“麻烦在于,我的心要一直拥有爱,少一个小时也不行。”


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格里高利·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1739年10月11日-1791年10月16日),这副肖像大约绘于波将金35岁时,此时正是他与叶卡捷琳娜感情最亲密的时期。


终于,叶卡捷琳娜既拥有了一位爱人,也拥有了一位伙伴,这个人几乎满足了她的一切愿望。他俩的关系如胶似漆。女皇甚至声称,波将金是自己的灵魂伴侣。在之后的17年里,这个伴侣成为了全俄国最有权有势的人物。他不仅是女皇的秘密丈夫,还是她的参谋和大元帅,管理着帝国一半的属地。他领导了俄罗斯与土耳其的战争,创建了黑海舰队,奠基了新城敖德萨,这些功绩足以让他跻身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臣之列。


但是,相亲相爱的两个人依然不得不面对巨大的压力。拥有严明的德意志头脑的叶卡捷琳娜女皇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波将金的爱既让她感到一种解放,也让她有些心烦意乱。她必须在爱人和君主的两个角色中作出选择。她试图兼顾两者,但常常顾此失彼。她留下了许多字迹潦草的便条,那是她在日理万机的间歇偷偷写下的情话。然而,尽管她宣称“我愿意当你的谦卑女仆或者低贱佣人,或者两个都当”,但是充满激情的波将金依然无法享受到爱的平等。他知道,无论他得到了多少,他的地位始终完全仰仗着叶卡捷琳娜。只要女皇愿意,他拥有的一切都可能在旦夕之间化为乌有。他渴望拥有绝对的权力,而现实却是他极度缺乏安全感,这让他经常变得郁郁寡欢,甚至愤愤不平。


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诺夫哥罗德俄罗斯千年纪念碑上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波将金


在共度过又一个冬天和春天之后,叶卡捷琳娜和波将金这对情侣陷入到了巨大的失望和沮丧之中。女皇开始厌倦波将金的醋意大发,因为她很难理解男宠承受的压力,何况对波将金这样雄心勃勃的人来说,压力更是大了不知多少倍。她和波将金都是相似的一类人,在私下里需要不断得到赞扬、爱和关心,而在公共场合则持续需要获取荣耀与权力。这种相似性使得他们的关系既冲突不断,又成果丰硕。最后,叶卡捷琳娜终于意识到,两人之所以总是为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吵个不停,其实是因为他们真正争夺的对象是权力。他们需要一种微妙的安排,缓解各自的压力。


爱情与权力狭路相逢?

主动妥协的人是非常情绪化但绝顶聪明的波将金。他明白,如果继续争吵下去,或许有朝一日叶卡捷琳娜的女皇身份会压倒她的女人身份。等到那时,她轻轻一抬手,就会将他彻底打发走,所以他必须立刻在爱情与权力之间做出选择。答案一目了然,瞎了一只眼的波将金选择了权力。


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波将金压抑住自己的满腹妒忌,精心为叶卡捷琳娜推荐新的男宠。此举果然见效。从此以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他们各自选择性伴侣,但同时依然相爱,而且始终保持紧密的政治合作关系。事实上,正是这一奇特的恋爱关系为叶卡捷琳娜大帝开创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波将金可以毫无愧色地唱道:“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在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候,叶卡捷琳娜始终能做到“公私”分明,将自己的个人生活同政治、朝廷和外交等事务区分开。由于担心情人会利用她的感情,并对皇权产生非分之想,因此她绝不允许任何一位男宠(除了波将金)插手政府工作。但是,随着年事渐高,她对亲密关系和情感支持的渴望终于使得男宠们有机可乘。当日益年迈的女皇和“小鲜肉”们之间的年龄差距越来越醒目,外界对于女皇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叶卡捷琳娜解释说,这些年轻人天赋过人,她有责任指导他们,为他们创造机会,以便让他们的才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此牵强的理由只可能招来人们的无情嘲笑。一位历史学家颇为委婉地讽刺说,看来俄罗斯的公务员培养方式别具一格。


女沙皇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晚年的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到底在这些花样男子身上寻求什么?如果说,在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时期,她寻找的是爱情和尊敬,那么在她的晚年,她寻找的也许只是正常的交流。正如一位传记作家所说,“她想看到他们流露出因为她的存在而感到喜悦的迹象、渴望理解她的观点、欣然接受她丰富的智慧和经验的督导、欣赏她的幽默,并能带给她欢笑。”

叶卡捷琳娜大帝用尽一生追求爱情,结果却只有权力才是最可靠的。这个结果令人啼笑皆非。眼光犀利的韩非子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晚年的叶卡捷琳娜大帝似乎领悟到了韩非子的政治智慧:英俊的年轻人,你们到底爱不爱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不得不爱我。面对权力与爱情的纠葛,这或许是最后的解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