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法师的自白与思考 | 青年律师汇

一个小法师的自白与思考 | 青年律师汇


一个小法师的自白与思考 | 青年律师汇

本周的分享嘉宾,是来自泰和泰(北京)律师事务所的任昊律师,文字生动,干货很多。

字里行间是密集的思考,和执业经验。当文章最后以“沉浸在爱里”结尾时,又觉得很温暖。

四月的阴雨天,大概也是因为合适的温度与万物的复苏而显得格外可爱。

青青若

即刻加入精英青年律师社群

约采微信 banlishaorou711

一个小法师的自白与思考 | 青年律师汇

复工的第一天,接到了智善的邀稿,想我这小法师刚披上外衣,沙场还没征战几回,本来想婉拒的。

但“智于心,善于行”真的太戳我,所以就整理思绪,静心思考,小结我入行三年的点滴得失。

一个小法师的自白与思考 | 青年律师汇

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的三年感觉体力脑力几乎消耗殆尽,毕业后得以顺利到了一家律所实习,随后转正。

毕业后,整整二年才走完北京律师执业转正的全部手续,拿到执业证的那一刻,别提多高兴了,恨不得举国同庆,大贺三天三夜。

然而兴奋之余,我却有点患得患失:拿到律师执业证之后,我该怎么继续走?

回想刚刚到律所实习的那两年,我的目标定位明确:循规蹈矩、人见人爱,不怕淋雨、不怕晒,不当小透明,不做出头鸟。

业务上,按部就班完成被交代的任务;生活中,跟姐妹的合租生活有滋有味,有模有样。夏日吹风冬日雪,别提多自在了。

然而,常言道,律师是法律商人,除了自带资源或死皮赖脸,铁饭碗基本是不存在。而且,律师这碗饭吃得好不好,更是参差荇菜,冷暖自知。

人都说入行三年是个门槛,门内的原地踏步,持着助理的心态,做着助理的活儿,拿着助理的工资;门外的逐渐成型主办律师或专职律师,独当一面,飒飒游兮。

而我,眼看着时间流淌,温床睡多了怕凉的样子,是不是也是时候调整调整了?

于是仗着是律协培训71期的小班长,“滥用”职权跟很多同阶段的律师保持联系,互诉衷肠;嬉皮笑脸地问候原来学生会和同门的师兄师姐,就入行三年之后的个人发展问题沟通很多;跟家人朋友的絮叨就更多了。

逐渐地,听得多了,渐渐地明晰了后续的道路,那就是:专业化道路的花式行走。

正如商业机会的瞬息万变,律师的业务也如此,一般而言,经济大环境趋好,增资扩股、投资并购就大行其道;遇到寒冬冷风,经济性裁员、破产重组就逐渐火热。

与商场相同,也有很多业务一直不温不火,踏实肯干的律师经过几年逐渐积累,同样能得一席之地,养家糊口并不太难。

那么,所谓的专业化指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专业化就是逐渐确定自己的法律服务的专业领域,可以是诉讼、非诉的整体方向,也可以是民事、商事、知产、刑事大类,抑或地产、建工、劳动、财税等小类别。

其实,就早期入行的律师,单从所接触的工作内容来看,除了少数红圈所或精品所的专项业务外,一般律师接触的法律业务相对广泛,诉讼、非诉业务都接触。

而一般的法律问题,经过基础的法规、案例检索、分析,都可以进行应对处理。此外,逐步入行后,接收到的法律咨询也更多于劳动纠纷、交通事故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等。

高级进阶的复杂商业模式、争议解决处理方案、行业经验等,短期是很难速成的,这也是小律师与大律师的区别所在。

而且从我的定义来看,专业化似乎也并不是太狭窄。

很多律师都是在现有承办案件的领域,逐步进行周边拓展,随着处理法律事务量的积累,逐步夯实固化个别领域的办案经历经验,专业化就水到渠成了。

一个小法师的自白与思考 | 青年律师汇

1 花式行走第一步,选择同行者。

我是双子座,喜欢独处,也是人来疯。都说独行者快,同行者远。但结伴而行的最重要原因其实是:结伴会走得轻松。

无论是谁,朋友是缺不得的。三五好友,撸串喝酒,里短家话,嬉笑怒骂。但工作与生活不同,工作难免夹杂着利益纠葛,一般很难与同事成为真正的朋友。但其实,如果在利益分配上松一点手,可能合作得更轻松更长久。

年初跟一起培训的专门做知识产权业务的L一起合作了两个案子,我负责谈客户催流程,她负责案面文书,合作得很成功,也特别愉快,最关键是客户也非常满意。

朋友Z的建筑屋面保温层敷设的问题专门咨询我,仗着服务过一些建工领域的客户,随即提出了详实的处理方案。

虽然在律师行业,合作办案很普遍,但合作愉快还能赚钱却是个门道。

当你逐渐树立强化自己的专业方向,就会有更多的朋友愿意咨询你相关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的合作,从而就更有机会接触相关的案件。

2 花式行走第二步,积累道岔,灵活换道。

近几天律师界传出了几个新闻:敬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王敬律师离开了敬海律师事务所,加入了广悦律师事务所;方达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周志峰律师转行加入蚂蚁金服,担任首席法务官。

可见,律师转换职业赛道并不罕见。而支撑转换变道的“道岔”来源于对各道进程的敏锐旁观,伺机而动。

职业选择尚且如此,对执业领域的拓展调整亦是相同。

听过很多大律师讲解初入行时从事的其他职业或者其他领域,有很多与后续成名的领域毫不相关。但之所以最后能够转向变道,相信不同领域的法理、法商关联度也提供了一定支持。

而这种逐渐养成的法律思维模式就是必要的“道岔”。

关于法律思维的形成,根据我的经验提供以下几个方法:

一是比较思维。

我的硕士专业是中美比较法,入学的第一课就是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比较。而在具体的法律规定中,通过横向比较、体系内比较、历史纵向比较,多种角度的总结思考,会逐渐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与运用。

二是模板思维。

在我从事的非诉领域,模板思维的意思是固化法律服务的基础流程,例如一个厂房租赁合同的核心风险点;例如公司注销的基础流程;再如仲裁案件中的各项申请/异议权的行使等等。当你愿意花时间把处理的案件的要点及核心程序模板化、标准化,相信通过梳理、总结,你的服务质量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3 花式行走第三步,配备法宝器具。

跟一般团队律师一样,我的专业方向来自团队业务方向,团队内接触的案件全部来源于合伙人,这就一定程度上为青年律师铺好了道路。

路,其实就在这里,怎么走得好,却完全看自己。

有人说,90%的律所基本不培养人。这样说不是苛责无情,而是律所没有义务这样做,像我所在的泰和泰律所这样,在各地办公室专门成立青发委,投资设立泰云讲堂的毕竟是凤毛麟角。

在不断突破传帮带的传统师徒模式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进行自我提升,是每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员工的必修课。具体的进击法宝下面详细道来。

一个小法师的自白与思考 | 青年律师汇

行走江湖,没有屠龙宝刀,也得有个小技傍身,切记亢龙有悔。专业化之路的进击,法律基础的夯实自不必多说,主动式的自我提升确是修炼内功。

登高自卑、循序渐进,十八铜人固然炫酷,但青袍扫地僧也是好不快活。

疫情防控期间各种云培训风生水起,智拾、无讼、英才、梧桐树下等培训机构、各大律所(本所的泰云讲堂)、知名律师、律协专委、行业协会,最高法也开通了中国法院网络电视台连续放送业界大咖的课程。

自是现成的好处,我一般不会落下。报名的每一场讲座、参加的每一次座谈,我可都是抱着吐纳天地的精气神儿听完。

各类讲座听多了,逐渐打通各领域的外膜,自是一种畅快。当然,通过司考的各位的学习方法和路径不必我多言。

曾习武多年的我一直崇尚“唯快不破”,下面我就分享几项“奇技淫巧”助攻一下:

1)工具软件加持。

天眼查、启信宝之类的自不必说,幕布、石墨、法天使、印象笔记、坚果、Keynote、Tower、Teambition、Alpha,有兴趣的可以尝试着用用,没准儿就突然提速增效,不用加班也未可知。

此外,我还要强调一下一直为人忽视的工具“WPS”,它的功能真的很强大,Word/Excel/Ppt无缝切换,全文翻译,投屏,协作,PDF编辑甚至直逼体量大还得绿化的Adobe Acrobat。

2)数据库的使用。

在法大读书的三年,因选的专业是中美比较法,磕磕绊绊的一直趴在Westlaw、LexisNexis 、HeinOnline这几个数据库里久久不能忘怀。毕业之后因业务方向转变,基本上算是抛弃,转而投入威科先行的怀抱,这让我彻底撒了欢儿。其中,基本的法规和案例检索跟无讼差不多,但里面的实务指南和专题聚焦真的巨好用,更新也非常及时。

3)各类公众号和自媒体。

法律人成长的天同诉讼圈、比较公司治理、高杉LEGEL、法与思、法悟、法经笔记、icourt法秀等,我私心推荐,各位也不妨搜搜的赵丹喵、六神磊磊,当然还有我最爱的毕导。当然,很多同仁也自己开通订阅号,总结积累,撰写自己的小文章。我会总结沉淀形成小文章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中,这也是一种督促自己,强制沉淀的好的方式。

4)沉浸在爱里。

我从来不信什么无欲则刚,反之,父母朋友的爱是我一直前进的原动力。感谢我的老爸老妈、亲戚朋友,爱我、照顾我、信任我,让我从容自信,甚至傲娇。

如何化解负面情绪,如何平衡工作生活,需要自己慢慢摸索试探,总结反思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个小法师的自白与思考 | 青年律师汇

最后,关于青年律师弯道超车的问题。其实,很难。正如富豪哪有那么多白手起家?顾头不顾尾的拼命三郎往往被现实泼的一头冷水。

然而,对于追求速度和超越的车手来说,对过弯路线一般更青睐“慢进快出”的路线,也就是“出弯超车”。

所以,青年律师们莫要心急,先站稳了脚跟,扎实了马步,再出招儿时,那定是气定神闲,到那时候,敢问,超车还需要弯道吗?

END



青年律师 | 执业经历 | 认知经验

本 栏 目 往 期 推 文

129 离开体制 | 128 新东方法务 | 127 证券公司法务 |126 第一次尸解 |125 五百强企业法务 |124 你要专业、热忱、温暖 | 123 从律师到投资人 | 二十五位女律师的2019年 | 十九位男律师的2019年 | 122 从宝妈到律所实习生 |121 优术、明道、取势 |120 组合拳法 |119 法律人的寂寞 |118 家族的基因 | 117 微博法律博主 | 116 孩子 | 115 知识产权律师 |114 涉外律师 | 113 黄石 | 112 恰得亏、霸得蛮 | 111 野蛮生长 | 110 八年护士 | 109 从深圳到武汉 | 108 认识自己 | 107 人生逆袭 | 106 能忍愿熬 |105 后厨、快递员、特勤 | 104 辩冤白谤 | 103 非典型青年律师 | 102 热爱刑辩 | 101 从检察院辞职 | 100 第100期:执业十一年 | 99 年经手400+件 | 98 黄金期选择生育 | 97 市场销售 | 96 算法 | 95 财税律师 | 94 917天晋升 | 93 律师十年 | 92 盈科李坤 | 91 独立办理非诉业务 | 90 医疗纠纷律师 | 89 从土木男到工程律师 | 88 律所行政 | 87 立丰喻曦 | 86 放弃 | 85 诗情 | 总有一种声音 | 84 转所与选择 | 83 30岁之后开始做律师 | 82 执业初期规划 | 81 带娃女律师 | 80 法院啤酒公主 | 79 到襄阳 | 31位女律师的年末 | 年度青年男律师 | 78 写封信 | 77 学生活 | 76 佛系接单 | 75 也热爱艺术 | 74 独立执业之后 | 73 高校法学院教师 | 72 平面模特的舞台 | 71 只身闯荡魔都律界 | 70 奢侈品买手 | 69 离开十四年公安岗 |68一生一世 | 67 非如此不可 | 66 律师行业的焦虑 | 65 90后律所合伙人 | 64 从海南国际仲裁院辞职 | 63 打电话都会紧张 | 62 怎么做起律师 | 61 解放军 | 60 独立的思想 | 59 法律援助 | 58 中美双证律师 | 57 绵阳任雪峰 | 56 十年后 | 55 斜杠青年 | 54从海军女战士 | 53 工作和爱 |52 专业领域 | 51 律师家庭生活 | 50 十年公证 | 49 首义所周甜 | 48 四个成长阶段 | 47 山河王景霞 | 46 基层法院 | 45 温柔力量 | 44 95后律师 | 43 沈阳 | 42 咖啡馆老板 | 41 科研男 | 40 山河所冯孟莉| 39 维力钟宏昆| 38 挤地铁| 37 实习期满| 36 去成都| 35 成为妈妈| 34 理科出身| 33 核心| 32 基本功| 31 得伟君尚付毓 | 谁是你心目中2017最佳青年律师| 30 大成(无锡)陈凯| 29 斯诺克|28 中伦郭志霄| 27 服务和收费| 26 警花、选美小姐| 25 131件| 24 会计| 23 广州| 022 大成邹丽敏| 21 心态| 20 银行| 19 三次换所| 18 离开法务岗| 17 好奇心| 16 民基殷之辂| 15 快速转变| 14 中伦石凯思| 13 瀛楚杨家凯| 12 盈科张莹| 11 健身| 10 互联网| 9 七年| 8 看书| 7 新闻记者| 6 美好的职业| 5 幸运 | 4个人时间 | 3这一步| 2 法务| 1盈科陈世银| 你的故事,我们的时光

一个小法师的自白与思考 | 青年律师汇

嗨,

如果你也想记录下你的故事、加入青年律师汇

请投稿至我的微信

文 | 任 昊

设计&责编 | 青青若

一个小法师的自白与思考 | 青年律师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