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冲击波疗法是一门物理学、医学、工程学相结合的微能量医学,广泛应用于骨不连、肩周炎、足底筋膜炎、网球肘、肌筋膜疼痛的治疗。冲击波疗法具有非侵入式、无创伤、痛苦小的优势,成为一项应用广泛物理适宜技术。

2000年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冲击波疗法用于临床治疗骨科疾病,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为中医诊疗技术, 2016年被国家卫计委为疼痛科建设关键医疗技术,2019年被国卫健委列为麻醉科设备设施配置要求。

冲击波医学目前在临床应用领域广泛,涉及骨科、康复科、疼痛科、中医科、运动医学科、内分泌科、泌尿科、烧伤整形科等众多科室,在不同科室又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和价值。

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冲击波在八大科室领域的应用

1. 骨科

伤筋动骨无创治疗,冲击波为骨科带来新的治疗思路。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显著促进骨折的愈合,其治疗机制主要为:(1)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加。如促进转化生长因子(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骨形态发生蛋白 (BM P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 ) 、表皮生长因子(EGF )等分泌增加,这些因子可以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进而促进骨生长,诱导骨生成。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不尽如人意。而现有的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尚无有效方法,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精准靶向,能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治疗后无需避免负重,无需卧床休息,仍能负重行走,不影响患者工作等优点。

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体外冲击波可以诱导骨生长因子的分泌增加,促进骨质疏松部位骨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少骨量的丢失,诱导新骨形成,改良骨微结构,增强局部骨质,从而达到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2.康复科

冲击波具有黏连松解、疏通组织、扩张血管和修复组织的作用,应用于常见肌骨疼痛治疗。

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冲击波疗法在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神经损伤、肩痛综合征等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腓肠肌痉挛可造成痉挛性足下垂,往往影响患者踝关节功能以及步行功能恢复,持续痉挛还可导致关节僵硬,进而造成异常姿势及关节挛缩,妨碍康复训练进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冲击波可以改善踝关节的被动伸展角度和痉挛程度。

冲击波针对神经受损,神经血供不足其功能受损;通过空化效应达到改善微循环灌注,增加神经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同时能够促进损伤神经细胞轴突再生,通过引起细胞膜电位变化,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促进神经损伤愈合 ,促进了神经细胞的恢复。

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3.疼痛科/麻醉科

针对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疼痛,冲击波具有组织损伤修复重建、组织黏连松解、扩张血管和血管再生作用、镇痛及神经末梢封闭作用。这项技术能有效解决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多发性疾病,如肩、颈部疼痛综合症、腰背部劳损、椎间盘疾病、髌腱或跟腱疾病、骨刺疼痛、足底筋膜炎症等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替代某些手术,如小针刀等。相对于传统“理疗”而言,体外冲击波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个体化治疗,具有止痛、松解、促进组织再生作用。

2016年10月18日,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的通知》,新《指南》指出了“冲击波技术”为疼痛科建设必备的“关键医疗技术”。2019年12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文件,文件指出:麻醉科设备设施配置要求具有体外冲击波治疗仪等麻醉及疼痛治疗相关设备。

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4.中医科/针灸推拿科

中西医结合不仅仅体现在治疗方案的结合上,更重要的是理念上的深度交融。冲击波目前在中医科、针灸理疗科、推拿科、骨伤科应用广泛。发散式冲击波的手柄相当于中医里的特殊“针灸”, 冲击波针灸也是对人体组织内对压力敏感的区域施加刺激,发挥着针刺效应、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如果病人对针刺有恐惧感,或者治疗时间受限,或者治疗体位不舒服选用冲击波无疑最好。因为冲击波治疗的时间在每个穴位上只持续若干秒,而且无创。比如患有背部疼痛的病人接受针灸治疗,应采用腹部向下的卧姿,这一姿势对病人通常是很不舒服的。对腧穴的冲击波针灸只持续若干分钟,然后病人可换为背部向下的姿势,接受对人体向上一侧穴位的治疗。

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冲击波作用于经络、穴位后是如何发挥作用呢?

德国医生海因里希·埃佛尔克是较早提出冲击波与穴位研究的。在他的研究中,经络走行区域及相应穴位上有较其他部位丰富的感受器(包括痛觉、温觉及压力等),其压力敏感区宽度约0.5~1 cm ,深度为 0.5 cm 。单用针灸针不足以对刺激整个区域,而体外冲击波则可以做到,通过作用于那些对压力敏感的针灸穴位,刺激对压力敏感的细胞器,如迈斯纳体、帕西尼体等,当冲击波的强度处于生理学可承受的范围内,激发生理反应,达到止痛效果。

冲击波也是一种形式的“推拿”,在应用冲击波治疗过程中,循经取穴及配合适当的操作手法,点线面三位一体,点即穴位,线即经络,面即经筋皮部,通过调节冲击波治疗手枪的力量、频率、移动方向、治疗角度,可起到“补法”和“泻法”的作用。

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5.运动医学科

冲击波疗法可刺激急性肌肉损伤和肌肉拉伤的愈合,并刺激其它与肌肉和肌腱损伤或过度使用相关的其它急性病症的愈合。紧随每个肌肉或肌腱损伤,之后的是生理炎症反应(生理炎症反应帮助我们解释了冲击波疗法在急性愈合中的机制)。

拉伤是一种肌肉或肌腱(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组织)的损伤。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拉伤可能是轻微的肌肉或肌腱过度拉伸,或引起部分或完全撕裂。在治疗开始时应将这点考虑其中。治疗程序-第1阶段:(损伤后1-4天) 在损伤后的前三天,需高度注意急性创伤。冲击波疗法主要集中在肌肉拉伤的周围组织。不适宜将冲击波直接用于损伤点。冲击波引起周围肌肉的局部血管舒张和肌肉放松,因而支持急性愈合反应。冲击波治疗应在损伤两天或四天后进行。

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6.烧伤科

低能流密度的冲击波作为一种无创疗法则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和诱导组织再生,从而加快创面愈合。目前研究显示冲击波可以调节创面愈合的生理环境,主要包括抑制早期炎性反应,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增加组织血流灌注和组织再生,抗感染以及增强机体免疫等。瘢痕增生的治疗是整形外科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之一。

冲击波是将具有效力学刺激的声波作用于组织,发挥其抑制炎性因子、促进细胞增殖与代谢、刺激微血管再生和增强组织修复能力的作用。

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7.男科

目前国内部分医院开展冲击波在阴茎硬结症、前列腺炎、勃起障碍等方面的治疗,并取得显著疗效。众多专家认为造成阳痿的主要原因是阴茎供血不足。临床治疗显示低强度体外冲击波治疗法着眼于该原因,低能量冲击波的对阴茎海绵体的刺激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增加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勃起功能。阴茎硬结症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控制阴茎硬结症患者勃起时的疼痛,软化阴茎硬结,减轻局部黏连。

8.心血管科

低能量的体外冲击波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促进一氧化氮生成、增加局部血液灌注,显著减轻心绞痛症状,改善左室功能和重构。

心绞痛。Fukumoto 等1首次将ESWT应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每周治疗3次,共3周。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加拿大心血管学会评分改善,硝酸甘油使用频率减少,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持续超过12个月。一系列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也证实,经E SW T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6min步行试验和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均没有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AMI)。Uwatoku等对AMI的猪模型进行ESWT后,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 室收缩末期容量、左室舒张末期容量都显著改善,梗死边缘区局部心肌血流灌注和新生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增加;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与急性心肌梗死1个月后梗死的心肌面积呈负相关,说明ESWT能改善AMI的左室重构。同样的结果在另一个缺血再灌注猪模型试验中再次验证。低能量 ESWT是改善AMI后左室重构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方法。心力衰竭Suhr等发现,ESWT可以诱导人骨髓干细胞的增殖迁移,促进并保持其分化潜能,减少凋亡。

Assmus等招募102例心力衰竭患者,将ESWT与骨髓干细胞结合应用于患者,进行了长达5 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左心室前壁随机进行ESWT或同样流程但无ESWT能量释放的干预,24h后在冠脉内随机注入骨髓干细胞或安慰剂。结果显示,ESWT+干细胞治疗组较其他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


冲击波:多学科交叉技术

这项技术具有多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冲击技术也与许多技术联合在临床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比如冲击波与关节镜,用非侵入性的冲击波技术或其与微创的关节镜技术的结合,来治疗;冲击波与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治疗骨组织的再生、骨不连。

冲击波与肌骨超声,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临床联合治疗技术。通过肌骨超声,实现了实时动态性观察和评估运动状态下肌腱以及肌肉的情况,在软组织疾病和肌肉骨骼疾病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后实施冲击波精准剂量作用到病灶,提高有效率,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副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冲击疗法在八大科室中的临床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