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科学技术局服务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纪实

晋中市科学技术局服务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纪实

山西农谷科技创新城

晋中市科学技术局服务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纪实

吉利汽车组装车间

晋中市科学技术局服务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纪实

经纬纺机JWF1278型精梳机

晋中市科学技术局服务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纪实

高行液压浇筑振动设备

晋中市科学技术局服务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纪实

山西农谷农业大数据中心

晋中市科学技术局服务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纪实

国新能源

晋中市科学技术局服务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纪实

方盛液压全自动静压有箱造型机

晋中市科学技术局服务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纪实

山西巨鑫伟业草莓脱毒快繁中心

2019年工作亮点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科学技术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决战转型综改主战场、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能源革命先行区、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的部署要求,以 “创新引领、科技支撑”为主线,紧抓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和山西农谷两大战略机遇,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全市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科技对促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强化政策落实,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制定了《晋中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扶持标准》《晋中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办法和信用管理办法》两个配套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了项目实施质量,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二是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落实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聘请专家为10家企业的85个项目提供了研发项目立项服务,全市共有210户企业享受了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金额达87.7亿元。三是加大科技创新贷款担保力度,年内对祁县大华玻璃、山西方盛液压、山西芳芳涂料、山西高航液压、山西集目看看五家公司提供科技创新担保贷款,共计2370万元,支持企业开展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四是积极落实《晋中市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对2018年认定的76家高企、2017年59家规上企业的R&D进行了奖补,共计860万元。

以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和山西农谷为重点,科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以集聚创新资源为抓手,突出示范区晋中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支持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围绕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发挥好省高校园区等驻地高校和院所在人才、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科技资源优势,从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有效集聚创新资源。全年共为示范区晋中开发区争取省级和安排市级科技项目29项、805万元(其中:省级7项 350万元、市级22项455万元);年内支持示范区晋中开发区27家企业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百家,占到全市总数的一半以上,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在主导产业中的全覆盖。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家,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4家,有效促进和带动了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整体产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晋中国家农高区成功获批。2018年5月省级农高区获批后,市科技局多次与科技部对接国家农高区升级的标准条件、创建内容、申报程序等,特别是2018年11月8日通过科技部专家团队验收后,结合科技部征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生态环保等五部委的意见,市科技局会同农谷管委会多次修改完善农高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最终稿于2019年6月正式上报科技部,并由科技部上报国务院。2019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山西晋中国家农高区,成为我市“转型综改、国家农高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三大“金字招牌”之一,对于聚焦“农、高、科”,加快建设有机旱作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尽快形成可供借鉴、可以复制的技术路径和模式,不断提升区域有机旱作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支撑有机旱作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整个升建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市科技局以农高区升建为突破,不断引深农谷建设。他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项目资金上,争取省科技厅设立农谷科技专项资金5100万元(实施期3年,2017年—2019年),支持有机旱作农业和功能农业(食品)的研发,其中2019年达1870万元;市级科技计划支持农高区项目18项、194万元。高企培育上,在前几年共发展9家的基础上,2018年—2019两年共新增14家,总数达到23家。平台打造上,目前,全市全部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部15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中的9家,都集中在这一区域。成果转化上,争取山西农谷成功获批山西省首批4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之一。

加大高企培育力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按照省科技厅启动“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2019年省下达我市指标为新增24家(总数达到165家)。市科技局围绕完成考核指标,一是开展专题培训,先后邀请省科技厅和税务部门专家领导,对全市100多家企业的科技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了2次专题培训,共培训300余人(次),进一步掌握高企认定政策和申报流程。二是建立高企培育库,通过深入调研,重点筛选科技含量高、认定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高企培育库,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入库企业达到145家。三是强化一对一指导服务,对年内申报认定的企业,从申报流程、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全程跟踪指导服务,提高认定通过率。2019年,我市实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8家以上,比省定任务指标翻了一番,排全省第二。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24家,排全省第二。

加强项目扶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一是积极实施市级科技项目。全年市级财政投入科技研发专项资金1099万元,支持科技计划项目89项,用于纺机、液压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如市级科技计划连续三年支持山西高行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的CRTSIII型无砟轨道板智能化生产线项目的研发,产生了40多项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生产制造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二是促进产学研合作。依托大学城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项目资金扶持、产业联盟建设等,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与驻地高校院所的技术需求对接,全年共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28项、345万元。三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全年共争取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扶持项目2项、180万元,实施市级项目16项、310万元。2019年6月,首次举办晋中市科技成果转化推介活动,共组织参展企业(项目)186项,特别是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组织了清华、北大的80项科技成果进行展示,有不少成果在国内或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共有山西广宇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的8个项目签约,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加快载体平台建设,双创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按照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推动各高等院校依托和利用原有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园,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力量利用或租赁闲置厂房、办公楼宇等存量资产的方式,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截至目前,排全省第三的全市5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2家),孵化场地面积6.4万平方米,入孵企业260户,拥有专利266件,年内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其中示范区晋中开发区的3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2家)实现营业收入近2.5亿元,占到全市的一半以上。全市19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国家级3家),排全省第二位,服务场地面积9.22万平方米,创业导师351人,入驻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311个,年内实现营业收入807.48万元。其中,在去年的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中,我市共获一、二、三等奖8个,占到全省60个的13%。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科技扶贫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在乡村振兴上,市科技局按照市委《乡村振兴行动方案》的部署要求,牵头会同市科协,以科技服务与科普惠农“双轮驱动”,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先后多次深入太谷、榆次、寿阳,对有关村庄(示范村)、产业园区及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立足特色、高点布局,分步分批、渐次推进,依托基础、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把科技元素进一步植入到示范点、示范村和园区,为廊带建设提质提档提效、增特色增内涵增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第一批“一片”的14个示范点中,有9个点,市、县两级科技部门参与、支持过,像榆次石羊坂村是科技部确定的重点示范村,丰润泽黄土农言生态庄园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太谷沙子地村是中科院植物所的病虫害防治试验基地。其中,2019年市级科技计划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项目14项、116万元。在科技扶贫行动上,突出科技扶贫示范项目、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全年共争取省科技厅“三区”人才专项12项、104万元;实施市级各类科技扶贫示范项目26项、228万元;推进贫困村科技带头人千人培训计划4000人(次),实现四县所有乡镇(41个)和小杂粮、蔬菜、干鲜果、中药材、食用菌和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全覆盖。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市科技局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和晋中国家农高区为引领,进一步挖掘新优势、壮大新产业、抢抓新机遇、培育新业态,提高创新能力、强化创新保障、加快创新集成,逐步建立起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服务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深化科技计划改革。重点结合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从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起草制订了我市的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以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重点是以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和晋中国家农高区为引领,特别是农高区要围绕动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与植保技术、中成药二次开发技术等,通过开展专题培育、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强化一对一指导服务,力争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再增加20家以上,总数达到210家以上。

加快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是聚焦“农、高、科”,依托山西农大,建设功能农业研究院、功能食品研究院、生物科技研究院、现代农业设施装备研究中心、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杂粮功能基因组与大数据中心、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一带一路”农业研究院、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十大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在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产品等方面引领创新。会同发改委等部门,加快建成大学城、金科智慧城、农高区高新技术三大双创孵化平台,发挥双创平台的集聚示范效应,围绕全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吸引国内一流双创运营团队,引入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高技术人才,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激发双创活力。加快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各类创新平台,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力争2020年全市各类创新平台总数达到55家。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实施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和科技创新券、研发投入奖补等措施,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各类研发活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大力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的全覆盖,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要重点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有机旱作农业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培育基础人才与科研团队,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尽快形成可供借鉴、可以复制的技术路径和模式,不断提升区域有机旱作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支撑有机旱作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加快发展功能农业(食品),积极开展小杂粮、红枣、核桃、藜麦以及中药材等富含功效成分的功能食品研发和功能酒、功能醋等食药同源产品的开发。以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为主要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充分发挥省、市、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管理服务平台”功能作用,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咨询、交易等服务。引导企业与驻地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中试基地等,加强科技成果的吸纳和技术需求对接,激发企业成果转化的内在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抓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围绕蔬菜、干鲜果、苗木、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上下功夫,实施2000亩巨鑫蔬菜、水果等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南咸阳绿化种苗新技术示范基地,3000亩双矮苹果、冷白玉红枣林果种苗繁育基地,3000亩藜麦、谷子、双千吨玉米等有机旱作杂粮推广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综合示范推广基地。要引进领军企业提升品牌,围绕十大产业集群,不断引进中粮集团、雀巢、北大荒、首农集团、德国拜耳、荷兰瑞克斯旺、华大基因、优食健康、中润普达、汇源果汁、可口可乐等企业,形成国内外知名品牌集聚区。还要积极推进谷城院融合,发挥好农高区产学研示范引领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