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群體心理“抗疫”防線:“疫情不僅是一場生命教育 也是一場心理教育”

關注學生群體心理“抗疫”防線:“疫情不僅是一場生命教育 也是一場心理教育”

杭州網訊 4月20日下午,浙江召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省交通運輸廳、寧波市有關負責人及心理學專家介紹省疫情防控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現場,有記者提及關於如何構建學生群體心理抗疫防線相關問題。

心理學專家、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教授傅素芬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學生群體放假近三個月,長期宅家使得部分家長與孩子之間容易產生矛盾衝突,尤其是孩子上網課期間,有的孩子不能自控玩遊戲,作業比較馬虎,不能按時完成等事情導致親子間的衝突愈發明顯。如今,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小學、初中以及高中已陸續開學。那麼,有的孩子又出現了厭學等情緒,愁壞了家長。

“疫情不僅僅是一場生命教育,也是一場心理教育。”傅教授從學校、家庭、學生三個層面提出建議。

從學校層面來看,首先需要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的情緒反應和行為方式,看看與之前的行為特徵是否發生較大變化。一旦發現,需及時與學校的心理老師聯繫,並關照家長在家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此外,學校應加強相應心理活動課程的開展,提高學生的自我調試能力。同時,學校規定的作息時間、課堂紀律、作業完成情況等規章制度,應逐漸提高要求,給予學生一定的適應時間。

就家庭層面而言,每一位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論孩子有什麼樣的抱怨,家長最好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認真傾聽,並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和心理需要,而不要急於去指責和評判,也更不能去挖苦和諷刺孩子。另外,家庭更需要建設一種和諧的家庭關係,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從學生層面來說,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要清楚自己是第一責任人。作為學生也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來調試好自己的心態。

傅素芬還提供了關於心理調適的工具箱:第一,基本的生存保障,即是一種進入學習狀態的基礎和準備,包括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日常的運動和良好的睡眠。第二,對自己提要求,我想我要做,而不是你要我做;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做好每日的學習任務。第三,每天安排放鬆時間。在學習緊張之餘,適當安排一些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第四,保護好情緒,如遇到不快樂的事情,要及時向同學或者家長以及老師表達,獲得心理上的支持。學會控制情緒,而不是受情緒控制。

如果以上心理調適方式都嘗試過,依然不能減輕焦慮情緒,應儘快求助學校的心理老師,或找專業的心理醫生。

目前,國內的疫情形勢逐漸向好,但國際疫情還在蔓延,仍然存在輸入性病例的發生,部分市民也會感到焦慮和不安,甚至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據傅素芬介紹,當有輸入性病例、無症狀病例的出現,大眾內心出現不安、焦慮、緊張等情緒是正常的,這些情緒會提醒我們外出時,仍要做好相應防護工作。

她提到,當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難以控制時,可嘗試穩定情緒三條法——調身、調呼吸、調心。

1.調身:全身放鬆,以一種、最舒服的姿勢坐好或躺好,感受到自己全身每一個部位、每一塊肌肉都是放鬆的。

2.調呼吸:進行做深而慢的呼吸,主要是用鼻子呼吸,注意力要關注到你的呼吸以及身體的感受,吸氣時儘量吸滿整個胸腔,同時讓肚子鼓起來;呼氣時儘量把整個胸腔和肚子裡的氣往外吐;吸滿氣時可以稍稍停頓3~4秒鐘,循環3~5次,這樣你的情緒慢慢地平穩下來。

3.調心:即調整想法。當出現一些不合理、消極的想法的時候,學會與自己對話,並進行角色轉換,從不同的認知角度思考,多想想正面客觀的事實,慢慢穩定情緒,增加自我控制感和穩定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