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先行先试 优化营商环境 浦东人大紧扣“实”字写就改革新篇章

最近,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又“热闹”起来,自2月3日正式复工以来,中心已为1800多家企业、3880多人次提供了服务,远程身份核验等在线政务服务便民化举措更是让不少企业足不出户就办出了营业执照,而这得益于去年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在线政务服务水平的决定》,为在线政务服务提供了法治支撑。

从阡陌纵横的农村,到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城,30年的开发开放,为浦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吸引了无数“金凤凰”在浦东这片改革的热土上展翅翱翔。在浦东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区人大常委会注重以法治方式助推浦东开发开放,用足用好重大事项决定权,持续为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保驾护航。如今,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上,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实”字,为浦东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书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以法治助力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

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远程身份核验”已实现区域、事项、人员全覆盖,企业办事人员只要在微信小程序上点一点、扫一扫、签一签,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身份核验,办出营业执照。

在线政务服务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形式和“一网通办”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之一。浦东人大了解到,基于方便企业、市民办事和防范风险的需要,有必要加快运用在线远程身份核验等新技术新方法,但相关领域还存在制度空白。

2019年6月,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在线政务服务水平的决定》,明确了区政府及各相关单位的在线政务服务履职要求,明确在依法依规、尊重企业和群众意愿的前提下,身份认证环节可以探索适用远程身份核验方式,相关身份认证数据的共享和效力认定问题等内容,为浦东在线政务服务提供了制度依据,也率先响应《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要求,推动国家新法规在浦东率先得到贯彻实施。

浦东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获益者,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作为参与者、见证者,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区人大代表温映瑞深有体会:“30年来,浦东实现了了不起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人力资源建设、东西交通一体化、城乡融合‘五大跨越’。为了小陆家嘴地区的建设,当年我参与了烂泥渡区域的动迁工作,当年的烂泥渡路,如今成为了银城路,而陆家嘴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金融中心,实现了伟大的新生。”

201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浦东吹响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冲锋号”。其中,《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法治保障,市人大及时响应、作出决定,赋权浦东人大可以依法暂停、调整、创设相关制度规定。2019年7月,依据市人大赋权,浦东人大围绕保障“一业一证”等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及时作出决定。如今,“一业一证”改革在浦东落地开花,平均实现审批事项压减76%,审批时限压减88%,申请材料压减67%,填表要素压减76%,已向15个行业发出50多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以《决定》保障浦东法治政府建设

“敢于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鲜明特色和最大动力。浦东是改革的先行者和示范田,许多政策要突破,需要法治做保障。2017年,区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关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率先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军令状”立下,浦东人大为此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跟踪落实,查漏补缺,形成了一条严密的监督闭环。

自2018年起,浦东人大决定连续三年对《关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在第一年的执法检查检查中,人大代表们将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建议整理成清单反馈给政府部门,区人大还为参与执法检查的代表与政府部门组织了一场面对面的专题询问,搭建了沟通平台。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还听取和审议(询问)区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区人大常委会情况的报告》。在这场特殊的询问会上,出席的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的提问都充满着“辣味”。而政府相关部门也直面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改进办法。

2019年,执法检查进一步聚焦行政执法规范化、政务数据互联互通等重点,开展“滚动式”监督,通过明察暗访、网上巡查、抽查案卷等途径,开展深入细致地执法检查,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跟踪其整改情况。执法检查组还专门召开整改落实推进会,请政务公开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在全区排名靠后的部门和单位到会说明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对策举措。同时,浦东人大打好“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监督“组合拳”,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短板问题开展专题询问,并加强专题询问的针对性、互动性,“点名道姓”、一针见血,强化“法律巡视”作用。

以高质量法治保障书写浦东精彩故事

在浦东开发开放迎来30周年之际,浦东又一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到2025年浦东将力争实现经济总量达到2万亿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浦东人大积极探索、创新运用市人大综改、再出发决定两项赋权的有效形式及途径,加快建立健全法治保障工作机制,进一步顺畅法治需求与法治供给的有效对接,助推浦东高质量发展,以更好的法治保障书写浦东的精彩故事。

目前,浦东人大已经与市人大法工委建立了法治保障需求沟通联系机制。一方面积极配合市人大为保障浦东法治需求作出重大事项决定或者对地方性法规开展“立改废释”,及时汇报收集到的法治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对浦东根据市人大赋权拟作出的决议决定或规范性文件,听取意见建议。同时,浦东人大与区政府也建立起了法治需求保障沟通协调机制,定期沟通法治需求收集情况,研究法治需求保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沟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正是基于这两个机制的运作保障,今年,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在年度工作要点中列出了法治保障计划清单,实现了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安排。而在今年4月10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有力保障全市营商环境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条例》在浦东贯彻落实,全力保障浦东持续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

2020年是浦东建成法治政府的收官之年,区人大常委会将按照“抓基础、抓深化、抓完善”的连续监督思路,第三年对《关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全面检查决定中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推动如期完成浦东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同时将对在线政务服务、“一业一证”改革两项决定贯彻落实情况开展评估,推动深化拓展“一业一证”改革,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完善“放管服”改革浦东样板。

【相关连接】

近年来浦东人大作出的重大事项决定权

2005年4月,浦东人大作出《关于做好本区世博动迁工作、推进世博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宣传教育、以公平促公开、搞好动迁安置、坚持依法动迁、加大监督力度等5项具体要求。

2010年12月,浦东人大基于市人大综改决定的授权,出台《关于推进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定》,这是浦东历史上制定的首个带立法元素的规范性文件。

2014年6月,浦东人大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违法建筑整治的决议》,为浦东率先开展城市顽症治理,打好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持久战提供了法治保障。

2014年10月,浦东人大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的决定》,为浦东新区控制人口规模、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布局提供法治保障。

2015年11月,浦东人大作出《关于推进浦东新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决定》,就建立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投入的大格局、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等关键问题提出要求,助力科创中心建设。

2016年6月,浦东人大作出《关于促进和保障陆家嘴金融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在陆家嘴金融城开展体制改革试点提供依据,以“业界共治+法定机构”的公共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效率,释放了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

2017年7月,浦东人大作出《关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到2020年率先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2018年5月,在对企业市场准入审批事项作了全面梳理后,浦东人大运用市人大综改决定的赋权,作出《关于在浦东新区暂时停止实施旅游线路经营权行政审批的决定》,为浦东在全市“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中先行先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2019年6月,浦东人大响应《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要求,作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在线政务服务水平的决定》。

2019年7月,浦东人大依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2007年)和《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决定》(2019年),作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一业一证”改革的决定》,为浦东率先推进行业准入审批改革、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及时有效的制度供给。

栏目主编 洪浣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