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西南首家科創板企業 今年還有至少5家排隊申報 成都高新區為何能夠成為科技創新的動力之源?

4月16日,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先導,688222.SH)正式登陸A股資本市場,成為西南地區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這也為國內A股藥物發現領域再添新丁,而高科創屬性的優質企業也為科創板注入了全新活力。

與成都先導一同成長的,還有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2019年,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0億元,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43億元,佔成都市醫藥工業比重進一步提升至34.9%,連續3年保持近20%的增長率,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一極。

不僅如此,通過構建產業生態圈,培育創新生態鏈,成都高新區全力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天府國際生物城、新經濟活力區等產業功能區,吸引全球創新創業要素、催化產業發展新動能,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邁進。

生物產業異軍突起

成都先導於2012年在成都高新區成立,是一家藥物發現CRO公司,主要依靠其核心技術——DNA 編碼化合物庫(DNA Encoded compound Library,簡稱DEL)的設計、合成及篩選,為客戶提供早期藥物發現階段的研究服務。

與國內其他藥物發現CRO公司相比,成都先導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並形成技術壁壘。截至目前,成都先導已擁有超過4,000億種化合物的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與輝瑞、強生、默沙東、賽諾菲等多家跨國藥物公司及生物技術公司建立商業合作關係。

成都先導的快速成長離不開成都高新區的創新創業土壤。2012年,成都先導在成都高新區天府生命科技園成立,不久,就建成1500平方米的高標準實驗室,包括多個生物、化學實驗室、化學試劑庫等,並獲得了成都高新區給予的場地、租金、裝修等補貼支持。

在成都高新區,像先導獲得大力支持的企業不勝枚舉。“從選址到項目扶持,成都高新區都給予大力支持。我感到在這片土地上也燃燒著和我一樣的創業熱情。”奧泰醫療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學明說。

2005年6月,鄒學明從美國回國,在成都高新區創辦奧泰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在他的帶領下,奧泰醫療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5T超導磁共振醫學成像系統整機。一舉打破國際醫療巨頭在中國30多年的技術、工藝和市場壟斷。

這些企業也不負厚望。除了成都先導和奧泰醫療,成都高新區湧現出一大批新興成長企業,出現生物醫藥成都高新軍團。比如倍特藥業連續入選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單,海創藥業前列腺癌新藥全面啟動全球Ⅲ期臨床研究,有望成為四川省首個在美上市小分子新藥。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表示,成都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位居全國前列,並且發展勢頭良好,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正在加緊建設全國唯一的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基地,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和創新企業,以及賽諾菲、美敦力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企業落戶。

成都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鏈不斷延伸拓展,2019年,新增生物產業市場主體600餘家,全區生物產業市場主體共2900餘家,其中生物醫藥593家、生物醫學工程662家、生物服務1508家、健康新經濟97家。

成都先導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進博士表示,“先導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證明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的環境和營商環境相當好。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生物醫藥行業,繼續深耕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天府國際生物城是成都66個產業功能區之一。近年來,成都高新區瞄準培育新千億產業集群的目標,圍繞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服務、健康新經濟四大產業主攻方向,與雙流區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加快打造“4鏈1社區1體系”的生物產業生態圈。

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重點開發區域面積9平方公里,其中5.5平方公里已成型成勢,引進項目139個,累計協議總投資超1100億元,聚集諾獎團隊5個、國家級院士團隊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51個,引進和培育新藥品種72個、臨床階段品種18個,1類新藥28個、臨床階段7個。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正聚焦產業邏輯,著力構建特色生物產業生態圈;聚焦城市特質,著力塑造以特定人群為核心的品質社區;聚焦獨立成市,著力打造功能配套完善的生活城市;聚焦體制機制,著力構建適合生物產業發展的運營模式。

創新高地加快凸顯

成都先導成為西南地區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就在上週,成都高新區又有2家企業提交科創板上市審核,等待上交所正式受理。這也是四川省第四家和第五家申報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今年還有3-5家企業有計劃申報科創板上市,成都高新區的科創板企業隊伍將進一步壯大。

據統計,目前成都高新區上市公司總數達到38家,另有4家公司在證監會或交易所審核中,19家公司在四川證監局輔導備案,50餘家企業完成股改,累計126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1300餘家企業在天府股交中心掛牌。

在這張成績單的背後,是一系列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一系列創新出臺的舉措。成都高新區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金融創新,以金融服務提升產業發展”的理念,構建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務體系,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結合,不斷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為鼓勵企業上市,成都高新區完善並出臺了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科技金融政策扶持體系。成都高新區企業可享受從改制獎勵、轉增股本獎勵、上市/掛牌獎勵、併購重組專項獎勵、員工股權激勵專項獎勵到限售股減持獎勵的全鏈條政策服務。

另外,上市後備企業可優先獲得“園保貸”“成長貸”“壯大貸”等政策性貸款產品和國有創投基金扶持;企業自然人股東在股改過程中因資本公積和盈餘公積轉增股本而繳納個稅時,還可享受“股改貸”創新金融產品專項服務。

不僅如此,成都高新區從根本上探索出了一條創新孕育路徑。這可以歸結為兩條,一是“鍛鍊企業內功”,通過政策設計扶持企業自身發展壯大,二是“加持企業外力”。大力營造企業生長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快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建設,打造產業功能區,催化企業生長。

一方面,為更好促進企業創新發展,成都高新區建立起覆蓋企業發展全生命週期的產業培育和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人才、資金、場地等全要素服務。成都高新區細化企業成長梯度,形成了種子期雛鷹、瞪羚、獨角獸和平臺生態型龍頭企業培育四級梯度,並相應設計了不同的政策支持,促進不同階段的企業發展壯大。

比如對種子期雛鷹企業快速起步,提供最高500平方米創業空間房租補貼、最高500萬元高層次創業人才安居補助,設立2億元應用場景專項資金和100億元的新經濟創投基金為企業搭建高效便捷的投融資對接平臺。對瞪羚企業首次認定給予10萬~30萬一次性獎勵,連續認定後根據地方實際貢獻增量的20%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等等。

另一方面,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金融鏈、人才鏈,成都高新區通過大力引進行業龍頭、研發機構、公共技術平臺、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關聯配套項目,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圈,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產業功能區。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就是成都產業功能區打造的一個代表,李進表示,“創新藥物的研發絕不是單打獨鬥,創新環境、多學科和多團隊還將帶來技術碰撞,加速新科技在這裡的產生;好的生態環境也將形成區域品牌,讓人才和資本都選擇聚集於此。而成都高新區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不僅有具備藥品研發、製造能力的企業,還有諸多下游應用場景,形成了完善的鏈條與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