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定位:通過畫面感找到了文本之源

最近有兩家賣鮮花的名聲鵲起,一家叫RoseOnly,一家叫野獸派。這倆家對比最有趣了——實際上RoseOnly的Slogan非常明確,“一生只送一人”,男人在這家買花一輩子只能送給一個女生,牢牢把鮮花這個品類中的“承諾屬性”佔住了,是教科書級的《定位》理論打法。

品牌定位:通過畫面感找到了文本之源

但野獸派比較奇怪,打開她家官網,沒有明確的Slogan,或者那句“我看到了幸福”……哦,大哥,這句話跟沒說是一樣的。但你不得不承認,光是看官網的話,野獸派的美感和調性,是贏RoseOnly的。我前幾天偶然逛國貿三期,見到了野獸派的實體花店,嚓,驚為天人!簡直太漂亮了,逼格直接爆表。

但據說……野獸派賣花不賺錢。哦,這當然不重要啦,我其實想說的是,野獸派花店這種的未來機會在哪裡?僅僅是美輪美奐肯定不夠,因為“漂亮”是個很虛的概念,其它店鋪隨著時間推移,也能夠做出同樣漂亮的花店,讓巴菲特來問就是“護城河”在哪裡?

給的答案,是看看裂帛怎麼做的。

裂帛差不多是淘寶上最成功的女裝了吧?幾乎沒有之一哦!同等營業額下,沒誰比裂帛客單價更高,而客單價同樣高的,營業額沒有能望其項背的。我和裂帛創始人湯大風、小風姐妹很早就認識,所以,各種解讀裂帛的成功,我從裡到外都聽了N多。

如果讓我來解釋裂帛,最濃縮的說法就是“通過畫面感找到了文本之源”。

不瞭解的,你應該現在就去裂帛網站看看她們家的衣服,簡直太……太……太沒法日常穿了!我們公司有不少裂帛的擁躉,但奇怪的是,即使“夢想城堡”從來不干涉員工穿衣風格,甚至鼓勵百花齊放,可日常穿裂帛來上班的姑娘仍然極少。這仍然不妨礙那些小同學們,就算不常穿,也繼續買裂帛。

品牌定位:通過畫面感找到了文本之源

如果問她們何時穿?她們會告訴你,機會很多啊!比如去麗江的時候,去西藏的時候,最起碼週末驅車去郊外的時候……但如果深問下去就會尷尬,她們三五年才去趟麗江拉薩,大部分的週末都用來睡懶覺和洗一週積攢下來的髒衣服,根本很少去郊遊……

為什麼還買呢?以至於裂帛如此成功?答案近在眼前了:今天的中國,發展到時候啦,開始生產大量BoBo族了呀!

所謂BoBo族,就是布爾喬亞族+波西米亞族的意思,或者可以解釋說,身體是小資產階級,心靈是流浪吉普賽。一方面要有布爾喬亞的穩定收入,一方面嚮往著“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審美上經常是戀物癖一上來勁兒,要多精緻挑剔就得多精緻挑剔,但忽然的又開始嚮往自然,要隨意、天然、手工質感的粗糲才好;總之,BoBo族就是個大擰巴,精神分裂症,最好週一到週五是超級金領白骨精,轉戰國貿CBD,職場對手斬於馬下,每日殺敵無數,完全一物質拜金女。而週六日則化身為行吟詩人兼女歌手,最好流浪到什麼婺源、大理、鳳凰等地,彈著吉他,靠音樂的力量乞討過活。

品牌定位:通過畫面感找到了文本之源

這麼說吧,你去找25~38歲之間的,當過女文青,目前月收入過萬的一二線城市女白領,我敢打賭,至少一半有這種BoBo族的白日夢。

而裂帛,則是通過她家衣服營造的畫面感,滿足了BoBo族“流浪”之夢,是“畫面型Slogan”。

所以,那些笨蛋總是誤讀“裂帛是民族風”!風你妹,(哦,小風,我不是說你哦~)淘寶上賣民族風的女裝多得漫山遍野的,但為什麼大多慘淡?因為,當你的“民族風”沒有觸及“文本之源”的時候,是無法賣出“女人所需幻想”的。

所以,為什麼我開篇就說,也許得沉澱幾年以後,大家可能才會認識到我這連續三篇文章的偉大呢?因為我說出了很多特勞特和里斯在《定位》裡面都沒解釋出的道理。

說白了,原教旨的《定位》是解釋不了耐克的成功的,品牌即品類?錯了,因為“Just Do It!”這句口號探索到了“文本之源”部分“挑戰自我”,是人類情感區域的“定位”,而非簡單品類所能解釋。而裂帛未來將要走的路,是當年萬寶路的路,沒有所謂的“口號型Slogan”,而是“畫面型Slogan”——無論口號還是畫面,總之都是去觸摸“文本之源”——萬寶路的畫面,萬馬奔騰,大漠孤煙,然後一個牛仔在夕陽西下時,坐在馬欄點起一根香菸,“這就是萬寶路的世界”,我靠,所有男人心底那份情感被瞬間點燃。

再比如,星巴克和無印良品,毫無疑問都是近二十年來最輝煌的品牌,有趣的是,這兩家都沒有直接用的“口號型Slogan”,實際上都是通過“畫面型Slogan”來拓展他們的疆域——更神奇的是,這倆家的審美哲學,幾乎是截然相反的,好了,你現在可以腦補他們的店鋪風格畫面,然後好好做做功課,思考一下——媽的這兩家到底通過“畫面型Slogan”探索到了什麼樣的“文本之源”。

結論就是:特勞特的“勞氏定位”是基於產品品類的定位,而“雕氏定位”則是探討產品品牌引發人類情感共鳴的定位,這個“情感定位”需要“文本之源”的支撐,而手段則分為“口號型Slogan”和“畫面型Slogan”。(歐耶!約翰·納什通過27頁的《非合作博弈》論文闡述了“納什均衡”,雕爺通過三篇《XXX的機會》長文,闡述了“雕氏定位”!太讚了,再他媽歐耶兩次:歐耶!歐耶!歐耶!)

也許哈,我只是說也許,理性的創業者,更適合尋找“口號型Slogan”為自己的企業定位。而感性的創業者,比如裂帛湯大風,她就喜歡用畫面來詮釋內心,她就是一特大號BoBo族,賺錢賺到手抽筋兒,上億現金過手不眨眼,但旅行只去什麼尼泊爾、孟加拉等等最犄角旮旯甚至不通水電的地方……她的氣質使然,令裂帛的“畫面型Slogan”渾然天成。當然了,無論怎樣,是通過層層計算還是無心插柳,能觸摸到“文本之源”才是最終的勝負手。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不是每一個品牌都需要走到“品牌昇華”這個階段,無限改進型產品自不必說,可就算有限改進型,有些企業也不必思考這個問題。能夠把初級的《定位》理論用好,做到“劈開腦海”就足夠了。

文 | 雕爺

版權聲明 |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