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星奇書:Facebook精準廣告產品經理毒舌揭祕與回顧(中)

採用外部廣告世界刻薄的說法,多年以來,Facebook和外面的數據源一直沒有絲毫聯繫,沒有任何追蹤或者歸因去了解廣告表現的能力。現在,我們提議,利用現有這些線上數據,讓1/4的互聯網流量可以被定向廣告觸及。

4星奇書:Facebook精準廣告產品經理毒舌揭秘與回顧(中)

混亂的猴子

作者: [美]安東尼奧•加西亞•馬丁內斯(Antonio García Martínez)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副標題: 硅谷的骯髒財富與隨機失敗

原作名: Chaos Monkeys: Obscene Fortune and Random Failure in Silicon Valley

譯者: 楊建超

出版年: 2019-8-1

ISBN: 9787521707151


01

讀後非常吃驚的一本書。美國人寫大公司回憶錄,相對來說口吻更客觀一些,但是這位作者以毒舌的口吻,點評了許多他的前同事、供職過的公司、見過的工作角色、經歷過的事情,被點評的人除了兩家硅谷小公司外,還有高盛、twitter、Facebook這樣的大公司。

除了毒舌點評外,本書特別可貴的是相對更真實的硅谷創業公司內幕和Facebook內部工作情況。Facebook的信息披露這麼詳細的,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像本書一樣吹捧比較少相對更客觀的書,我以前只看過兩本:《成為獨角獸》《觀止-微軟創建NT和未來的奪命狂奔》。

英文版是2016年出的。Facebook相關內容是2011-2014年期間的事。每個小節都標註出了具體的日期。

作者的專業是精準廣告(書中叫做定向廣告),書中對這個領域比較多的解釋說明。

對硅谷創業、Facebook、精準廣告感興趣的,在本書中都可以找到不少有價值的信息。

作者是物理學博士(賣書網站的海報上說是中途輟學也就是沒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後加入高盛做量化分析師,在2007年底加入硅谷創業公司Adchemy,這家公司的業務是互聯網廣告精準投放。

2010年4月,作者認為Adchemy前景堪憂,拉了兩位同事設計了一個項目,拿到了YC的天使投資,三人辭職開始創業,公司叫AdGrok,做面向中小企業的在線精準廣告投放工具。

2011年作者同時跟twitter和Facebook談收購,最終Facebook要了作者,twitter想收購公司,得知作者要去Facebook後,還是要了剩下的兩位創始人。最終他們的投資人有點虧。

書的前半部分涉及到硅谷創業公司與投資人、孵化器的不少細節,作者的毒舌風格讓本書相對來說可能更接近實際情況。雖然描述的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年了,還是比較有價值。

作者認為創業公司存活不易,硅谷收購被收購過程中經常見到內幕交易,在高盛這麼幹顯然是違法的,另外小公司被收購的時候涉及到一個重要的零和問題:是照顧投資人利益還是照顧創業者利益?

作者給了許多組織差評,總體來說對YC評價比較高,這家孵化器為了旗下的一家小公司不惜得罪兩家投資基金。對他的兩位創業夥伴,評價也比較正面。

“混亂的猴子”本意是netfix的一款開源軟件,會隨機殺死系統中的一些服務,用以測試系統的容錯能力,讓工程師能做好應對各種意外的準備。中文有譯為“混世猴子”或“混沌猴”。

後半部分開始講作者在Facebook的經歷,依舊是毒舌風格,但是鄙視的同事目前只看到一個,其他時候相對客觀不吹不黑。

作者是當時廣告部6名產品經理之一,基於過往從業經驗,力薦Facebook做針對特定人群的精準廣告(書中叫定向廣告),但是Facebook懂什麼人都有,就是沒有懂廣告的,廣告部領導也因為個人的問題比較排斥定向廣告。

後來作者一個人要了三個程序員做出了開放給外部廣告商的FBX。

暫時看到這裡,還有一小部分沒看完。看完後寫完整書評。

總體評價4星,不錯。

4星奇書:Facebook精準廣告產品經理毒舌揭秘與回顧(中)

圖片來源:imgflip.com

以下段落是書中一些章節的名稱和重要內容摘抄,【】中是我根據上下文補充的信息:


02


03

◆ 前言 小徑分岔的花園

一般來說,每當有什麼新想法時,我們都會預先向謝麗爾彙報,再根據她的意見調整向扎克伯格傳遞的信息,盡最大可能讓其變得更具吸引力。所有面向扎克伯格的廣告相關的會議,都需要這種“把東西嚼碎了用勺子喂”的過程。

我不止一次在Facebook觀察到一個現象,這也應該是所有大型組織,包括企業和政府機構,都存在的問題:一個可能影響幾千位員工和決定好幾億美元收入的高層決策,竟然是靠直覺做出來的


04

◆ 01 擾亂寧靜

◆ 資本主義的收屍人

但也有另一種可能:這些人自己就是偷車賊,而且正打算偷你的車。他們既想偷走你的車,又想用失車事件騙取保險公司的賠付。所以他們在偷車前會從別人那裡買保險。華爾街也做這種事。

一週之後,Adchemy公司打來電話,正式邀請我加入。當時,資本主義世界正命懸一線,至少在即將成為我前同事的高盛同事們看來是這樣。直覺告訴我,與世隔絕的科技世界將成為末日來臨時唯一的避難所。

4星奇書:Facebook精準廣告產品經理毒舌揭秘與回顧(中)


◆ 人類注意力的交易所

這就是線上廣告的工作原理:金錢以廣告的形式轉化成像素與電子,在用戶的腦海裡留下零星的印象,經過再多幾次點擊和更多的電子傳輸以後,這些印象重新變成錢。我們的唯一目標就是讓後面那堆錢比前面那堆更高,越高越好。

◆ 學會游泳

垃圾創業想法的一大特性就是它的成功需要至少兩個奇蹟。我們的點子不巧正屬於這一類。

“我是YC的保羅·格雷厄姆。我們願意投資你們。”震驚!難以想象。“啊……那……好……我們還有個合夥人現在不在,我也許應該先問問他。”回答錯誤!像傻瓜一樣,我們還沒有下定決心全身心投入。我的隊友們,尤其是MRM,不是很相信YC這套玩法。


05

◆ 02 偽隨機性

◆ 讓我看到你上戰場的表情

然而,真實的網絡效應其實是這樣的:YC孵化器每年誕生很多新的公司。使用YC公司提供的技術,你幾乎可以重建這個互聯網時代80%的面向消費者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技術。不管什麼需求,無論是系統監控、移動開發,還是市場營銷(“你聽說過我們的產品AdGrok嗎?”),你都能從YC拿到解決方案。


4星奇書:Facebook精準廣告產品經理毒舌揭秘與回顧(中)

◆ 速度作為一種特性

基於使用亞馬遜雲服務的失敗教訓以及後面好幾次服務器宕機的經歷,MRM提議我們應該不定期地進行“混亂的猴子”(chaos monkey)測試。“混亂的猴子”是一個Netflix開發的開源軟件,用於檢測網站的韌性,即網站在隨意點擊下出現錯誤的可能性(比如出現我剛才提到的博客服務器宕機事件的可能性)。

◆ 與風投天使們的密會

那個年代的天使投資人在人們眼中真的就是長著翅膀從天而降、可以助力你的商業冒險、讓你一飛沖天的超自然生物。他們是理性的,只求一點還算可以的回報,不會要求幾百倍的投資回報率。他們也很專一,因為你不是他們拿別人的錢投了50家公司來均攤風險用的

◆ 硅谷的沙石之丘

麻煩的話,你可以直接問那位有模有樣的投資人:“你有最終決定權嗎?”如果他有一丁點兒的躲閃和猶豫,那和你打交道的就是一個沒什麼實權的侍從(哪怕他表現得不像)。他或她的唯一作用就是幫你聯繫真正掌握權力的人,其他的一切都只是比泔水還不重要的東西

◆ 繞著越來越大的圈子打轉

下面這條關鍵的建議對所有創業公司都有用:也許你滿懷信心地踏入市場,在突然遭遇和巨人們的官司大戰或者直接競爭時,你會覺得自己不過是一隻微不足道的螻蟻,但實際情況可能是,這些大公司比你怕他們還要怕你。

◆ 永不退縮!

你得相信我這一點,基本上在每家早期創業公司的故事裡,都有像我們這樣一兩劑見不得人的“猛料”:一個接一個電話搞定的在法律上不留痕跡的暗室交易,對投資人和創始夥伴的欺瞞與背叛,給員工畫大餅讓他們幾乎免費給你打工(比如Adchemy)

◆ 狗屎三明治

這也終於引出我最後想說的話:在風險投資人的日常工作裡,最重要的不是錢,而是交易流。能不能在前排考察Uber或Airbnb的未來,是一流風險投資人和普通風險投資人之間的最大區別。YC在吸引最優秀的創業者方面驚人的成功履歷令它幾乎壟斷了硅谷最好的投融資交易流。

為了那個叫AdGrok的麻煩鬼,YC居然不惜和硅谷投資圈最赫赫有名的兩大風投公司絕交。


4星奇書:Facebook精準廣告產品經理毒舌揭秘與回顧(中)

創業最需要什麼素質?答案顯然不是高智商。以我有限的經驗來看,以下兩大特點可以把各等級的成功創業者與普通創業者區分開來,第一,不惜放棄一切,全力以赴做一件事且僅做這一件事的能力。第二,承受和忍耐無限量破事的能力。

◆ 約會@Twitter


4星奇書:Facebook精準廣告產品經理毒舌揭秘與回顧(中)


我們在2011年那短短48小時內見過的廣告團隊成員,在2015年,全部成為Twitter的領導核心。這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其實不難理解。

然而從一開始我們就明白,在硅谷,沒有人會管這些,在這裡這一切都太普遍了。你在一筆交易裡的角色,要麼是參與其中,要麼是沒有參與。如果害怕因為違反保密協議而被開除,那就別參與這筆交易。但這裡沒有人站在道德高地鄙視你,也沒有任何法律規定你不能這樣做。

◆ 誰膽小誰輸

創業者和投資人對風險的預期經常會出現嚴重錯位。我討厭用體育做比喻,但下面這個比喻可以解釋這個重點:大部分風險投資人都在玩一種只有在進攻時擊出全壘打才能得分的棒球比賽。

◆ 讚了你一下

考慮到另一位(剛剛被我拒絕的)神秘買家所帶來的緊迫性,Facebook願意加快收購流程。他們問我們願意在星期五,也就是不到48小時之後,再來參加一場一整天的面試嗎?

◆ 戳了你一下

想知道被Facebook這種公司收購是怎樣的體驗嗎?整個流程如下:由於收購早期創業公司更多是為了“招聘”而不是“收購”,Facebook看上的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都必須經過常規招聘流程,和你自己單獨來應聘別無二致。

4星奇書:Facebook精準廣告產品經理毒舌揭秘與回顧(中)

◆ 小徑分岔的多種未來

收購方——比如Facebook和Google就經常這樣幹,他們關心的只是每個工程師(或產品經理)的單價,而不是最後的總價。他們當然也不在乎你的投資人能拿到多少錢。許多早期團隊被收購的時候都是這種情況。

◆ 轉發Twitter不代表認可

我才不會為了一個6點以後就拒絕幹活的公司【twitter】放棄我職業生涯裡最重要的一次上升的機會。

◆ 虛線

所以說,創業者要做一個棘手的道德選擇。他們可以選擇回報投資人,感恩他們付出的時間和金錢,但這樣做無異於自掏腰包買個心安。創業公司的併購交易進行到後期,基本上就成為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的零和博弈。

Facebook沒有讓我失望。按Facebook上市前的公允股價,每股32美元左右,他們開出的薪酬組合價值約為230萬美元,這和一切塵埃落定之後,我所擁有的25%的AdGrok股份可以分給我的錢差不多。這應該已經算他們可以開出的最高價格了。

◆ 最後一局

我們都宣稱我們“賣掉”了AdGrok,現實情況卻是,AdGrok不過是一個幫我們獲得工作機會的跳板,是最後在大公司的工作才給了我們財務上的回報。如果沒有創辦AdGrok,直接去面試的話,我們要麼通不過,要麼拿不到同等級的薪水。


06

◆ Facebook:快速行動,打破成規

◆ 新兵訓練營

我個人就聽說過不止一位同事栽在這件事上。他們被抓到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查看用戶資料,這種行為在“一秒內”就被制止了,因為有人叫來了保安。

相比於嚴格規範兩性之間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Facebook更喜歡講明一些基本的政策方針。小心翼翼但毫不含糊地,我們的人力資源顧問先生聲明:追求同事,可以,但如果對方拒絕過你一次,那就不要再提了

◆ 產品按摩師

作為一名PM,如果你能說服工程師完全照你的想法打造產品,那你就是千金難買的人才。如果做不到,那你就成了一位失去兵權的獨裁者。就算你有聯合國或者教會的支持(即管理層安排你當主管)也沒用,起義軍早晚會把你拉上刑場。在Facebook廣告團隊,最糟糕的景象就是PM失去了工程師的信任。

我加入時,Facebook廣告部的人事安排是這樣的:30多位工程師外加1位設計師負責十幾個產品,這些產品按照幾個大的領域分組,由6位PM照看,我是其中之一。

廣告部門的使命其實很簡單:賺更多的錢,但不要激怒用戶。Facebook變現的業務依然停留在一個次要地位,面向消費者的早期創業公司通常都會做此選擇。除此之外,CEO本人對骯髒的錢財也十分厭惡。

廣告部所有人似乎都通過了Facebook對其能力和價值觀的考察,但對外面的廣告界的情況,他們幾乎一無所知(除了前面提到的幾位前Google員工)。更奇怪的是,好像人人都對此不以為意。他們不知道他們不知道的是什麼,而且這不成為一個問題,而是一項特色。

但是,正如我在評價Twitter時所聲明的一樣,以上評價有一個明確的限定條件:這些負面描寫以及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更負面的內容,都僅在當時為真(或至少在當時的我的眼裡看來為真)。科技公司,哪怕是相對較大的公司,都是不斷變化的野獸。它們改頭換面的速度很快。

◆ Google必須毀滅

Google Plus是Google終於注意到Facebook後與後者產生的正面對抗——招攬人才用的攻心計和技術會議上的相互挖苦已經不管用了。它的出現令Facebook內部炸開了鍋。扎克伯格把它看作事關Facebook生死存亡的威脅,可以和1961年的古巴導彈危機相提並論。

◆ 踮起腳尖,一躍而下

我加入Facebook之時,恰逢一個叫作Kitten(小貓)的項目剛剛啟動,其內容和我作為廣告定向PM的工作職責十分匹配。和“scuba”(浮潛),“radar”(雷達),“laser”(激光)這些名字類似,“Kitten”最初也是一個首字母縮略詞,後來逐漸也沒人記得它本來的全稱是什麼了;現在這個名字的含義很直接——Facebook當前使用的話題提取技術。“

喬利佐計劃的最終效果和我第一次看到的Facebook營收概覽報表一樣讓人氣餒。我們花了好幾個月的精力,把不同數據塞進話題生成系統,派發給Facebook上最精明的營銷人員,幫他們找到廣告受眾,最終也沒有任何用戶數據可以改善我們能觀察到的任何廣告表現指標。

◆ 百發百中

如果全世界每一家大品牌的首席營銷官和每個商人都在你身後偷聽你們的談話,他們有多大概率會聽到有用的信息?碰巧,我對這個概率十分了解。我加入Facebook之後做過的最早的幾個調研中就包括這個問題。簡短的答案是“幾乎沒什麼可能”。

作為PM的你,和投資經理類似,在面對一個又一個新點子時,往往要對一組點子下注,而能否成為贏家,就要看你的直覺準不準了。

◆ 廣告執法者

你會抱怨你朋友餵母乳的照片被封殺,卻不會注意到你的動態消息裡從沒有出現過色情信息。這是一個無人言謝的工作,只有那些像牧羊犬般正直或者像《嗜血法醫》中德克斯特一樣自己就是不羈的黑帽子黑客的人,才會感興趣。

◆ 隱私權和自戀

就我個人而言,還要面臨一項特別的作用力。我的團隊一直在半盲的狀態下在法律的雷區裡全速奔跑,我們被鼓勵做這樣的事,並美其名曰創新的風險成本。我在Facebook的整個職業生涯裡,幾乎每天都在和Facebook隱私和法律部門糾纏與辯論我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作為地理上的邊緣地帶,新西蘭常被用作面向用戶的新產品的試驗田。作為試驗田,它簡直完美:英語是其主要語言,社交圖譜相對獨立(即大部分的好友關係都位於新西蘭國內),以及老實說,沒人會關注發生在這裡的新聞。

4星奇書:Facebook精準廣告產品經理毒舌揭秘與回顧(中)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從幫我們賺錢這個角度來說,並非所有用戶都生而平等。Facebook絕大部分收入來自美國和歐洲市場,相比之下其他國家就像一條條小溪流。

所以,愛爾蘭,這個只有450萬人口,甚至不夠作為一個Facebook測試組的國家,掌管著我們在歐洲的數據庫。我們得隨時安撫他們。這一次,愛爾蘭和Facebook出人意料地決定公開這次隱私審查的結果,任何人都能在網上看到這份官方報告的結論。

未來的PM們,請聽好,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你需要懂技術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讓你去參與一個系統的技術決策;如果你參與了,那你的工作方向就找錯了。事實上,你學技術是為了能看出來工程師有沒有在忽悠你

噢,也別跟我說你寧願向Facebook付費也不願意看到廣告。我們甚至不知道Facebook應該收你多少錢。廣告競價和根據關注度而變化的動態市場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存在的。設定一筆使用費就像是IBM宣佈它會給每一位想買它股票的投資者一個專屬價格,而非讓股票交易所裡的開放市場來規定股價。

你在Facebook上分享的那些東西——你和情婦甜蜜的無聊時光、你在沙發上醉酒癱睡的樣子、你神秘的布朗尼蛋糕配方——幾乎沒有任何商業價值。所以就算把Facebook公司想成最壞的壞蛋,它拿著你的數據也沒什麼用。

Facebook並沒有出賣你的數據,相反,它還在買入你的數據。Facebook通過為廣告商提供服務來激勵他們向Facebook提供你在Facebook以外產生的數據。事實上,很快你將看到,Facebook其實是人類歷史上最謹慎的用戶數據守護者。它如同一個黑洞,這裡的數據只進不出。

◆ 哦,死亡

倒數第二頁集中體現了這本“紅寶書”的精神。該頁以無襯線字體在對比鮮明的黑色背景上寫道:如果我們不去做可以殺死Facebook的東西,其他人就會去做。“擁抱變化”是遠遠不夠的。這種精神必須深深植入我們的內心,談論它都是多餘的。

◆ 上市

在一個完全被消費主義左右的社會里,有錢的Facebook人和沒錢的Facebook人討論錢的問題,就像是瑞典的無政府主義者和“伊斯蘭國”戰士討論政治哲學問題。所以規矩就是,一定不要在公開場合談論這個問題。

◆ 當飛碟沒有出現

使用一手數據的豐富且有創意的優質定向廣告,點擊率則可以達到1%甚至更高。這就意味著,如果你認真算過賬的話(很多Facebook的廣告主並沒有仔細算這筆賬),Facebook廣告的表現也就是市場上其他平臺的5%。

就科技行業的產品營銷策略來說,歷史悠久的弗利特街上廣為流傳的這句口號可以將其一語道破:永遠不要讓事實妨礙好故事。

◆ 為了增長而增長

廣告團隊把用戶轉換成錢。增長團隊把錢轉換成用戶。二者一起構成Facebook的陰陽平衡。相應地,自從我們從加利福尼亞大道搬到新辦公區,這兩個團隊就分別佔據了17號樓的兩翼位置。

整個Facebook最優秀的市場營銷人員,不是在廣告團隊,而是在增長團隊。

要了解廣告團隊和增長團隊之間的對立統一,你需要懂得這一點:能夠吸引用戶使用的產品不一定賺錢,反之亦然。事實上,大部分時候它們甚至可以說是反相關的,你要麼採取手段增加用戶參與度,要麼賺錢,不要妄想兩者兼得。

◆ 偉大的覺醒

我認為,現代社會的老大哥實際上是一些你從來沒聽說過名字的公司,包括Acxiom、Experian、Epsilon、Merkle、Neustart等

。這些是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直效營銷肇始之際就開始追蹤所有美國消費者行為的公司。

你消費故你在。這些公司幫非互聯網商業實體打點一切。說實話,在這個資本主義世界,除了消費行為,你的其他信息對他們來說根本沒什麼價值。

Facebook、Google和其他公司拿到了所有營銷人員渴望的聖盃:給互聯網上每一位消費者一個擁有高度權威的、持久的、不可變的假名。更妙的是,他們還把這個假名和現實中的消費者人格相關聯,比如那個凌晨兩點在埃爾塞裡託的Target超市裡出現,要買衛生棉或半打啤酒的睡眼惺忪的人。

我和前面提到的幾個人排列組合,再加上一兩個產品營銷經理或者工程師,拜訪或者會見了這個領域的所有公司。我是說所有。一些公司,比如Turn和MediaMath,已經為廣告公司開發出了很優秀的廣告購買技術——產品界面看起來就是F-16戰鬥機的控制面板。

這個領域的技術公司都極其聰明,甚至比Facebook更懂如何利用Facebook的數據賺錢。在和他們最開始的接觸中,我們(自認為)小心翼翼地問了一些有傾向性的和對我們有益的問題,這些公司都十分耐心地一一解答。我在不止一個場合,從一個眼神或者不經意的評論裡感覺到,他們對我們的無知感到難以置信。

◆ 門口的野蠻人

採用外部廣告世界刻薄的說法,多年以來,Facebook和外面的數據源一直沒有絲毫聯繫,沒有任何追蹤或者歸因去了解廣告表現的能力。現在,我們提議,利用現有這些線上數據,讓1/4的互聯網流量可以被定向廣告觸及。

2012年5月4日:5周!我們要在5周之內做出Facebook自己的實時廣告交易所。6月15日是第二季度的最後一天。如果我們能趕在那之前上線,就能把新系統的收入記在第三季度的賬上。

◆ IPO:重新評估

Facebook把慣常的IPO劇本撕得稀巴爛。發行價42美元,收盤時報38.37美元。財經媒體怨聲載道,銀行家們則被好好地坑了一筆。

◆ 高頻交易員

雖然Facebook的數據在各種場合被吹捧上了天,管理層們還是非常牴觸和外部數據公平競爭,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可能會輸。現實也基本上是如此:FXB廣告主競投的價格通常比內部廣告系統的報價要高得多,這意味著FBX廣告主更能贏得用戶的注意力。

◆ 直面Facebook

這樣的對峙持續了……好幾個月。在無數次會議和合同談判之後,亞馬遜終於還是加入了FBX,他們花的錢給永遠不夠好看的FBX營收報表增添了一抹亮色。

整個媒體世界被4家廣告代理(所謂的控股公司)統治,它們旗下擁有幾百家大大小小的廣告公司。所有這些公司的收入加起來有好幾百億美元,他們能控制或影響的廣告費就更多了。這些渾蛋才是真正強大的,他們是站在金字塔頂端趾高氣揚的媒體大佬。

◆ 為了Facebook的榮耀

而FBX這邊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我們競爭的是本來分配給Google渠道的預算,因為目前為止大部分的重定向廣告都是在他們的AdX實時廣告交易平臺上發生的。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