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吃得多死得快”?饥饿可不能让人健康长寿

谁说“吃得多死得快”?饥饿可不能让人健康长寿

较真要点(赶时间?看要点就够了):

1、没有证据能证明“适度饥饿有助于延缓衰老”,β-羟丁酸只是人饥饿时的备选供能物质,长期过量富集还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2、虽然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得出,限制能量摄入能够增加动物的寿命,但是这些结论既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类,也不能保证那些长寿的动物在生命后期真的健康。

3、饱食对于横膈造成的影响不足以损害心脏功能,但是确实会增大心脏的负荷。这对于老人和有心血管基础病的特定人群来说,可能是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诱因。

查证者:石正莉 | 北京友谊医院临床营养科初级营养师

最近,自媒体文章《吃得多,确实死得快》流传甚广。文章不仅引用了动物实验结果,还引用了知名专家语录,言之凿凿地宣称“食量减少40%能延长寿命20年”。事实真是如此吗?

一、没有证据能证明“适度饥饿有助于延缓衰老”,β-羟丁酸只是人饥饿时的备选供能物质,长期过量富集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谁说“吃得多死得快”?饥饿可不能让人健康长寿


首先,这个研究倒是真实存在的,发表在2018年末的《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1]该研究是为了探索对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从延缓血管细胞衰老和死亡方面,来探究酮体的作用与潜在的机制。

第二,这个β-羟丁酸没什么神秘的,是哺乳动物肝脏分解脂肪时生成的酮体中的一种,是机体在缺乏葡萄糖(饥饿状态下)时应急用的“备选”供能物质。

第三,该研究是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员用酮体处理人血管细胞,并用未处理过的细胞作为对照,发现β-羟丁酸处理过的血管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后,他们又用β-羟丁酸处理小鼠,也同样表现出抑制血管细胞死亡的结果。[1]

这意味着β-羟丁酸能减缓人类血管系统的细胞老化吗?显然不能。因为人体内环境较体外细胞培养的环境来说,复杂了不止一个数量级;老鼠和人类之间存在着物种差异,动物实验结果能成功在人体复现的少之又少;所以,把该实验结论作为“β-羟丁酸可以保护人类心血管”的证据,不仅过于草率,也没有支持力度。只有建立在人体上的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才可下断言。自媒体所谓的“适度饥饿对延缓人体衰老有帮助”实则站不住脚。

第四,对于自媒体的胡诌,网友万不可轻信。因为长期过量的酮体富集于人体,会导致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脱水、呼气短促、呼吸异味、精神状态异常等疾病症状。臭名昭著的减脂餐——生酮饮食,就是利用饥饿之下机体选择性消耗体脂肪(产生酮体)这一原理去达到减肥的目的。但结果往往是,减肥不成反而还搞出了营养不良的问题,甚至是肝脏、肾脏、胃肠道和精神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并且临床医生都在为避免糖尿病人发生酮症酸中毒做努力,为的就是对抗包括β-羟丁酸在内的过量酮酸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健康人又何必刻意给自己制造这样的致病条件呢?

二、老鼠实验结论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类,其它的引用研究查无可循,且有逻辑漏洞

谁说“吃得多死得快”?饥饿可不能让人健康长寿

其实美国的这个老鼠实验不需要细究,因为现存很多动物(包括果蝇、老鼠、灵长类动物等)实验都已验证了一个事实:和随便进食的对照组动物相比,减少20~50%能量摄入的实验组动物能够显著延长寿命。

但是,第一,如前述,这是动物实验中得到的结果,不能直接套用在人类身上。

第二,这些动物的平均寿命均远远小于人类,所以不能确定给人类长期(50~80年或更长)按照某一种限制能量摄入的饮食模式会不会有负面作用。

第三,这些动物实验考察的都是限制能量摄入对于生存寿命的影响,这不等于对健康寿命,也就是保持无疾病状态时长的影响。2018年发表在《生物学通讯(Communication biology)》的一个研究就指出,虽然限制能量(总能量减少30%)能增加狐猴的寿命,但是却使它们大脑中的灰色神经组织减少,影响了大脑的完整性。[2]

所以,人类真正想要的“健康长寿”,可不是随便“延长寿命”那么简单,更何况还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用,千万别“续命”不成,反被“短寿”了。

至于自媒体引用的澳大利亚专家的研究,由于给出的细节太少,笔者没有找到相关文献。但仅就其文字描述而言,让人存疑之处就非常明显:两分饥饿是什么?要如何量化?试验选取的人群是哪些?样本量有多少?干预时长是多少?寿命增加20~30%是以什么年纪为基准?可惜,这些基本信息自媒体只字未提。

文章引用的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不仅存在同样的问题,一旦有人相信并那么做还非常危险。以一个健康人为例:老李,男,60岁,身高175厘米,体重65公斤,每周运动150分钟。那么可以估算出,他每日的静息代谢为1450大卡,运动消耗300~500大卡,也就是说,他每日的基础能量需求为1800~2000大卡。如果食量骤减40%,就相当于每日供能减少40%,大约只有1080~1200大卡,这连老李的基础代谢都保证不了,也许饿一两天问题不大,长期下去必然会发生营养不良等一系列问题,何谈延长寿命?

三、人在饱餐之后,横膈不会影响心脏功能;消化过程的确会加重心脏负荷,对于老年人和有心血管基础病的人,有可能导致餐后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谁说“吃得多死得快”?饥饿可不能让人健康长寿

下图中的红色区域就是横膈。它是一块骨骼肌,横在胸腔和腹腔的交界处,在肺和心脏的下方,能进行收缩以辅助呼吸。横膈的下方是胃,当人体进食后,它能辅助避免胃中的内容物向上返流到食管中。自媒体文章中“横膈上移影响心脏功能”看似以此为依据,但其实经不起推敲。

谁说“吃得多死得快”?饥饿可不能让人健康长寿


对于大部分正常人来说,饱餐后的胃虽然体积会变大,但由此带来的横膈临时上移并不会对心脏造成多大影响。举个例子,孕妇孕育胎儿要9个多月,随着腹中胎儿的长大,内脏器官也会逐渐被压迫,导致它们被挤得不在其位(包括横膈),但是临床上并无因此出现心脏功能异常的病例,就更别说只是日常进食了。

但是,机体确实有可能为了消化吸收营养素而诱发心肌梗塞,因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会增加心脏负荷。人进食后,血液会集中灌注到胃和小肠,为了维持机体其他部位的供血量以及正常血压,心脏会跳得更快、更用力地去泵血。[3]对于一些心血管功能欠佳的人来说(包括心血管功能自然老化的老年人、糖尿病人、高血压病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等),一顿饱餐过后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生。[3]所以,饱餐对于老年人和有心血管基础病的人,有可能成为其发病的诱因,但也只是某种情况下的诱因而已,并不是饱餐之后必然发生心绞痛或心梗。

读到这里,你还会对那篇自媒体文章深信不疑吗?那篇文章其实是一个高阶谣言,塞了不少医学概念,甚至还有科学研究,很容易让人“不明觉厉”,不知不觉就信了。拆穿它,可是一个不太容易的“功夫活”。原文还从饱食引发胃溃疡、胃癌和老年痴呆症等方面继续论证了“吃得多死得快”。关于这一部分的较真,咱们明天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