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本報記者 王小霞

“構建新發展格局看似是發展問題,實則是改革開放問題,無論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力度,補齊經濟發展短板、軟肋,還是充分利用我國優勢條件,挖掘內需潛力,最為關鍵的都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11月29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在由中國經濟時報社、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共同發起並主辦的2020首屆中國上市公司發展大會上表示。

張軍擴說,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率先控制疫情,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兩個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0.7%,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來看,我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2%左右,為全球抗擊疫情和世界經濟穩步復甦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恢復仍存較大不確定性。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的最新判斷,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仍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是機遇和挑戰的內涵均有變化。從國際來看,外部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一是中美關係難以根本緩解和改善;二是全球經濟形勢難以樂觀,全球貿易萎縮將對我國出口帶來長期的壓力;三是全球產業鏈調整趨勢增強,我國面臨的產業安全壓力將會加劇。

張軍擴指出,從國內看,當前我國正處於發展階段轉變關鍵時期,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之後,經濟結構和增長動力都將發生相應變化。面對國內外形勢和發展環境深刻變化,同時也是適應我國發展階段變化的客觀需要,中央提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功能,提升發展質量。

“對於構建新發展格局所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五中全會建議從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和拓展空間等方面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而這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完成好兩大核心任務。”張軍擴認為,一是加大擴內需的力度,充分釋放我國內需潛力,使內需在支撐今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加快補齊我國發展中諸多弱項、短板、卡脖子環節,進一步夯實我國產業發展基礎、提升其現代化水平,增強我國發展的韌性和安全性。

“構建新發展格局看似是發展問題,實則是改革開放問題,無論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力度,補齊經濟發展短板、軟肋,還是充分利用我國優勢條件,挖掘內需潛力,最為關鍵的都要靠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張軍擴表示,一要進一步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其中最關鍵的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切實打破對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各種隱形的壁壘,切實加強產業保護,穩定民營企業家的預期和信心。

二要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和環境。創新不僅僅是科技創新,而是包含文化、理念、制度等在內的社會系統工程。可以預見,下一步,創新國際競爭將會更加激烈,為此必須下大力氣,著力改革我國教育、科研和人才管理體制,著力解決制約創新的諸多“卡脖子”問題,著力營造與新時期創新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創新生態和環境。

三要著力加大各項改革開放舉措落地見效的力度,特別是要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關係,充分發揮基層和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首創精神,同時加快完善幹部政績考核評價制度,強化對幹部的正向激勵,建立健全改革容錯、糾錯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幹部尤其是地方幹部改革創新的積極性。

“上市公司集中了我國各行各業的優質企業群體,是我國經濟的中堅力量。目前,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超過4000家,總市值突破70萬億元,上市公司創造的稅收佔全部企業稅收的30%,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佔全社會研發支出的比重超過40%。”張軍擴說,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廣大上市公司要進一步發揮優勢,創新發展,著力挖掘自身潛力,著力補齊各項短板,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我國經濟韌性和競爭力作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