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就业是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根本手段,是稳定脱贫成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浑源县多措并举、因人施策,在培训就业中挖掘贫困人口的自身优势,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提升技能 培训先行

多一门技术就多一条出路,多一项本领就多一份收入。技能培训是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浑源县精心打好“产业技能+创业技能+就业技能”培训组合拳,强化扶智扶技,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断增强贫困户在脱贫中的“战斗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全力将贫困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施中,该县围绕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组织专家学者、技术人才到村组院落和田间地头开展培训。特别是在官儿乡等恒山黄芪主产地,该县加大贫困人口中药材加工炮制工艺的培训力度,累计培训519人,80%以上人员常年从事黄芪整理、切片等生产加工。“以前,大家不懂加工,刨出来就卖,东西好却卖不上价钱。现在,县里专门组织村民学习黄芪从初加工到精加工的技法。大家也在黄芪产业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因为加工,黄芪产生的利润也一个劲儿地涨。咱现在腰包鼓了,说话干事底气也足了,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一得空,裴村乡大桥村村民边斌便又翻看起培训课的记录。

为提升培训的精准度,在培训内容上,该县根据市场需求,延伸技能培训覆盖面,拓展技能培训重点,实现培训内容“有的放矢”;在培训对象上,坚持以受训贫困户为主体,制定“一对一”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效果不打折扣,让掌握一技之长的贫困人口走进全县转型发展的方方面面。西留乡西留村等地的120余名贫困劳动力参加了传统手工艺培训,其中83人已就业。

2014年以来,浑源县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6866人,培训就业2943人,其中:家政服务员占比16%、农业技术员占比16%、园林绿化占比14.6%、农艺工占比14.2%、中药材种植占比14.1%、其他计算机操作、电焊、家畜饲养等占比25.1%。人均增收4500元。

精准对接 外拓内挖

促进贫困劳动力尽快实现对口就业,实现就业岗位与技能的有效对接,是重点,更是难点。

近年来,浑源县立足用好“三农”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县级层面专门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组。县人社局、扶贫办等9家单位组织工作人员调查收集用工信息,寻找就业岗位的同时,组织专门人员分片开展进村入户送政策、送岗位活动,并通过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对接座谈会,深入具体对接。

“我们一直致力于为贫困劳动力搭建助困就业‘快捷通道’,不少贫困户从中受益。51岁的李培元是永安镇武村的贫困户,2019年在县里的对接帮扶下到天津管业公司就业,月收入5000余元。他妻子今年4月也到这家公司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夫妻工’,两人月收入有8000多元。”县就业中心主任李建国介绍。

在实施中,县人社部门还与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联手,直接面向有就业意愿的家庭,与服务对象零距离沟通。工作人员现场介绍企业情况,现场办理就业登记手续、面试、开具就业推荐函、确定上岗时间,一条龙全程服务,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成为就业招聘工作的宣传梯队力量。

通过健全信息网络、加大跟踪服务,该县不断拓宽转移就业半径。在县外与全国32个城市260余家企业建立了劳务对接合作协议,为全县有务工需求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在县内则通过挖掘用人单位用工意向,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帮助不愿或不能外出就业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在县内实现就业。

统计显示,全县累计有组织转移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5898人,其中2020年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435人,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创新服务 打造品牌

“原先我们这个村地下无煤、地上无林,村民唯一的收入就是靠天吃饭的几亩薄地。借着县里打造劳务品牌的机会,劳务输出成了我们的主要产业。2000多人的村子每年有近800人外出务工,其中百分之七八十从事搓澡工的工作,收入都在四五千元,大家全脱了贫。”沙圪坨镇沙圪坨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强介绍。

良好的劳务品牌是提升就业规模和组织化程度的有力抓手。浑源县立足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竞争力,不断挖掘贫困劳动力求职需求度高、就业前景广、地方特色明显的培训项目。多年来,“浑州餐饮服务员”“浑州保健搓澡工”“浑州家政服务员”等品牌,在北京、天津等地名声斐然,贫困劳动力就业率保持上升;依托全县生态修复、脱贫攻坚、文旅振兴三大任务,浑源县积极推动园林绿化、导游、浑源凉粉加工营销等“新品牌”建设。目前,培训园林绿化工种的大磁窑、青磁窑等乡镇的500余贫困户,有429人就业,在全县4万多亩生态环境整治绿化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挖品牌内涵,保证带动力的持久性。浑源县抓住“浑州餐饮服务员”“浑州保健搓澡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特点,将诚信、勤劳、吃苦、敬业等理念融入该县劳务品牌,全力打造以培训型、技能型、诚信型、敬业型为特色的浑洲劳务品牌,为进一步增强劳务输出竞争力提供坚实基础和有效支撑。如沙圪坨、西留、吴城、青磁窑等乡镇输出到北京、西安、太原等地的“浑州保健搓澡工”就超过3000人。

同时,为保证贫困劳动力可以“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县人社局委派专人在输出地建立劳务协作服务站解决输出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于缺少技能、技能偏低、就业困难和有就业培训需求的搬迁户劳动力,该县开展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提升培训,指导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劳务就业服务站。建成的思源社区劳务就业服务站已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本报记者 张丽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