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众多谋士中,谁的谋略最高?不是诸葛亮,此人出乎意料!

关于三国中的谋士谁的谋略更高这个问题,一千多年来人们是争论不休。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自然是诸葛亮神机妙算,无人能敌,但在真实的正史中呢?谁的谋略最高呢?

要想弄懂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下“谋士”这个角色的定义。在大多数人看来,诸葛亮、庞统、郭嘉、荀彧、司马懿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谋士,但细分的话,这些人又不太一样。

三国时代众多谋士中,谁的谋略最高?不是诸葛亮,此人出乎意料!

首先像诸葛亮、荀彧、张昭这些,虽然军、政都很厉害,上能分析整个国家大势,下能安抚民心统筹民生民计,但能力方面显然更偏向于治理国家上。

比如主子在外打仗能顺畅的调运粮草,提供后方保障,三年规划、五年展望,国家的税务该怎么收,经济该怎么发展,国库里有多少库存一清二楚,算是相国之才。曹操、刘备、孙权这些人,在外打仗的时候,后方有他们在,特别安心。

三国时代众多谋士中,谁的谋略最高?不是诸葛亮,此人出乎意料!

因此,如果说他们之中有人是最厉害的谋士的话,显然是不够服众的。真正的三国谋士,理应是在三国时期出谋划策特别牛的,举个直观的例子,就应该像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熟读各种武功心法,对战时,该怎么打?怎么打能赢?听她的,准没错!

这么一看,有几个人能上榜。

三国时代众多谋士中,谁的谋略最高?不是诸葛亮,此人出乎意料!

第一位,是很多人推崇的鬼才郭嘉。郭嘉这个人,英年早逝,虽然出场少,但在很多人心目中,他的谋略,是实实在在的NO.1!甚至还有“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这句流传很广的话,来映衬他的谋略。

不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郭嘉虽然常年跟着曹操征战,但出谋划策上的贡献,其实不算大。郭嘉经常做的,是“善断”,属于判断型的人才!怎么说呢?举个例子,曹操想这么做,想这么打,或者有人提了个计谋,问郭嘉:“该不该这么做?”郭嘉往往是判断最准确的一个人。

三国时代众多谋士中,谁的谋略最高?不是诸葛亮,此人出乎意料!

第二位第三位,是法正和庞统。史书上曾这样说这二位:“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由此可见,法正差不多相当于郭嘉、程昱,庞统相当于荀彧荀攸,但整体上看,却不如曹魏阵营的那几位。

三国时代众多谋士中,谁的谋略最高?不是诸葛亮,此人出乎意料!

第四位,来说说荀攸。曹操有句说荀攸的话:“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荀攸对于曹操出谋划策的重要性,翻翻史书可发现,在曹操的前期,也就是官渡之战前后,打张绣、吕布、败文丑、韩猛,尤其是官渡大战,荀攸基本上都是主军师,甚至还有传说他一共画秘策十二道,在出谋划策上,荀攸算的上一个超级恐怖的谋士了。

三国时代众多谋士中,谁的谋略最高?不是诸葛亮,此人出乎意料!

第五位,是“反复无常”的贾诩。贾诩这个人,就说说他的“成果”吧!

早先帮李傕郭汜,把吕布打的落花流水;后来帮张绣,屡次破曹操,离奇的是,张绣杀了曹操的长子,最后贾诩竟然帮着张绣,让曹操重新接纳了他;再后来,官渡大战和荀攸一块出谋划策;还有大败西凉马超,是他提的离间计;当年曹操得荆州后,他还劝曹操不要讨伐东吴。

可以说,这个贾诩,帮谁谁赢,而且活了七十多岁,身居高位,还没一点事,简直是太聪明了!

三国时代众多谋士中,谁的谋略最高?不是诸葛亮,此人出乎意料!

另外还有陆逊、周瑜、程昱、姜维等人,说起来,比上面这几位还是差了点意思。

因此,如果从谋士的角度来说,战场上出谋划策,天下大势拎得清,还能政治上安然无事,自保有余,贾诩,应当算得上三国时期极为恐怖的一个谋士了。

不过,如果论喜爱的话,郭嘉应该是曹操最喜爱的,法正应该是刘备最喜爱的。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