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共和國又痛失兩位科技大師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共和國又痛失兩位科技大師。

光明日報官方微博3月27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歲。

緬懷!共和國又痛失兩位科技大師

沈善炯

公開資料顯示,沈善炯,1917年4月出生,江蘇吳江人。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1951年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歷任浙江大學副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生物學部常委、學部主席團成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沈善炯主要從事細菌固氮基因的結構和調節及根瘤菌和宿主植物間相互作用的遺傳學關係研究,在抗生素、細菌的糖代謝、細菌的氮代謝、固氮基因的結構和調節、根瘤菌共生固氮等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

沈善炯在美國上學時的老師和同學都有獲得諾貝爾獎,而學業優秀的他卻選擇回國任教,曾有人問他是否遺憾,他卻毫不猶豫地回答:“如果回國,受條件所限,在科學上我可能較難做出大的貢獻,而如果留下來,我應當可以在科學上做出較多的成果……論起對中國的貢獻,那跟回到自己的國土去建立實驗室、培養學生,使科學在自己的國土開花、結果,還是不能相比的。”

光明日報官方微博3月27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謝毓元,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3月2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歲。

緬懷!共和國又痛失兩位科技大師

謝毓元

公開資料顯示,謝毓元,1924年4月19日生於北京。194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1961年獲蘇聯科學院天然有機化合物化學研究所副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謝毓元主要從事創新藥物研究,在血吸蟲病藥物,金屬中毒解毒藥物,放射性核素促排藥物,震顫麻痺症藥物等領域進行了長期研究並發現了一些效果優良的新藥;在天然產物領域,全合成了絕對構型與天然產物一致的降壓生物鹼蓮芯鹼及抗生素灰黃黴素;研究新螯合劑的合成,在多個系列的新型化合物中找出喹胺酸對鈈、釷、鋯等放射核素有促排作用,酰膦鈣鈉對放射性鍶有促排作用,均超過國外報道的藥物效用。對促排藥物的設計、合成、藥效篩選、作用機理、配位化學等方面有系統完整的研究。

回顧半個多世紀的科研經歷,謝毓元曾總結幾點經驗勉勵後學,“對科研工作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獨立思考,不迷信權威”“幹任何事情,缺少激情,缺少刻苦鑽研、拼搏向上的精神是難以取得成功的”。

沈善炯、謝毓元逝世後,共和國今年已痛失八位兩院院士。此前逝世的六位院士分別是:

1月28日,中科院院士王綬琯因病辭世,享年98歲。王綬琯是中國天文學界的泰斗,我國射電天文的奠基人,曾任北京天文臺臺長。

2月5日,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沈忠厚是我國著名的油氣井工程技術專家、水射流專家、教育家,油氣井工程學科奠基人。

2月7日,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學家、南京大學教授程鎔時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3月2日,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周毓麟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周毓麟是我國核武器設計中數學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組織者和開拓者之一,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3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周又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3月22日,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本期編輯 周玉華

緬懷!共和國又痛失兩位科技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