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濮存昕同獲“梅花獎”,宋丹丹卻霸氣拒領,謝園豎起大拇指稱讚

聚焦娛樂圈,傳遞正能量,點點“關注

”吧!這是“子非論娛”的第15篇原創文章,全文約1800字~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水滸傳》中,梁山眾好漢們快意恩仇,羨煞旁人。然而,在充滿利益糾葛的演藝圈內,大部分人卻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維持著一種體面。

畢竟,大家總歸還是要在一個圈子裡待著,低頭不見抬頭見,沒必要得罪人給自己添堵。像李谷一那樣不顧後果自曝東方歌舞團“家醜”的人寥寥無幾,偏偏,宋丹丹也是這樣的人。

與濮存昕同獲“梅花獎”,宋丹丹卻霸氣拒領,謝園豎起大拇指稱讚

1993年,憑藉在話劇《迴歸》中飾演的羅扎一角(一個芭蕾舞演員出身的外國老婦人)獲得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她,卻冒著日後被評獎委員會封殺的嚴重後果而拒絕領獎。

對於許多人來說,中國戲劇“梅花獎”較為陌生,其實它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始創於1983年,旨在表彰在表演藝術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戲劇演員。

這個獎項在戲劇界的地位,就相當於影視行業的“金雞獎”、“百花獎”、“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一個帶有官方背景的專業獎項,備受獲獎者看重。

獲得“梅花獎”時,宋丹丹僅有32歲,全國獲得第九屆“梅花獎”的戲劇演員僅有31人,濮存昕、李琦也一併獲獎。

與濮存昕同獲“梅花獎”,宋丹丹卻霸氣拒領,謝園豎起大拇指稱讚

為什麼不開開心心地領獎呢?從跨進戲劇的大門起就立志做一個像前輩們那樣的表演藝術家的宋丹丹,卻出人意料的發表聲明拒絕領獎,震驚了整個戲劇界。

“為保全我心中藝術追求的神聖和人格、戲德的清白,我決定拒絕接受這一被玷汙了的‘梅花獎’。”讓宋丹丹無法容忍的是,第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評選過程中出現了舞弊行為。

1992年3月,天津《今晚報》報道這一屆評選結果有27位演員獲獎,但是,10天之後,主辦方《中國戲劇》雜誌社卻宣佈獲獎演員有31位,引起輿論質疑,頒獎大會延期三個月。

1992年8月,《杭州日報》刊發《第九屆梅花獎評選活動出現舞弊》一文,披露在評選出27位獲獎者後,評獎委員會負責人、時任《中國戲劇》雜誌社主編的霍某搞了“暗箱操作”。

與濮存昕同獲“梅花獎”,宋丹丹卻霸氣拒領,謝園豎起大拇指稱讚

為了讓落選的江蘇梆子劇團演員張某入選,霍某別出心裁地增設了“流動票箱”,讓因病、因事未能參加評選的4位評委補票,既未當眾唱票,也未監票,把張某護送進了獲獎名單。

這一違規操作被披露後,在30多位評委中有10位評委聯名上書,反映“‘梅花獎’權威性公正性遭到嚴重破壞,出現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事情”,在業界及公眾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後來,中國文聯黨組做出決定,免去了《中國戲劇》雜誌社負責人的主編職務,但通過“補選”進入31人獲獎名單的張某等4人卻沒有拿掉。

這一舞弊事件,玷汙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聲譽,成為文化圈內的一個重磅醜聞。公眾無法接受的是,從事戲劇表演藝術的文化人居然也會搞見不得光的小動作,實在是有辱斯文。

與濮存昕同獲“梅花獎”,宋丹丹卻霸氣拒領,謝園豎起大拇指稱讚

作為獲獎者,宋丹丹的入選憑的是真本事,面對醜惡的評選舞弊,她原本完全可以像其他正常獲獎者那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是,她卻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公開聲明“拒絕領獎”。

對於她這樣的體制內演員來說,“梅花獎”的分量非常重,直接關係到她在單位的地位,影響她評職稱、漲工資。許多戲劇演員終其一生,都沒有機會獲得這項國家級權威表演獎項。

她卻拒絕了,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對人格和尊嚴的捍衛。在她看來,個別人靠虛假和欺騙來賺得“榮譽”,不僅讓“梅花獎”蒙羞,也玷汙了藝術,因此不願意與其一同站上領獎臺。

儘管拒領“梅花獎”(這也是她演藝生涯中唯一一次獲得該獎項),宋丹丹與歪風邪氣做鬥爭的行為卻備受稱讚,並在業界及公眾中傳為佳話。

與濮存昕同獲“梅花獎”,宋丹丹卻霸氣拒領,謝園豎起大拇指稱讚

後來,有人偶然提起宋丹丹拒領“梅花獎”一事時,演員謝園當即伸出大拇指說:“我佩服丹丹!”

獲得業內權威大獎,幾乎是每一位演員的夢想,但必須靠真本事,而不是靠投機取巧,這關係到“人格與戲德的清白”。藝術殿堂理應是人類靈魂的淨土,演員也自當潔身自好。

宋丹丹雖然沒有領取“梅花獎”,但是她所獲得的,遠比一個證書、一個獎盃更珍貴。

近幾年,在一些獎項的評選上出現了令人看不懂的結果,直接拉低了這些獎項的含金量和評選的公正性。在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中,李易峰、楊穎分獲最佳男女配角獎。

與濮存昕同獲“梅花獎”,宋丹丹卻霸氣拒領,謝園豎起大拇指稱讚

你知道他們在評獎時的競爭對手有那些嗎?張譯、段奕宏、姚晨、梁靜等實力派演員,結果卻是演技好的實力派幹不過人氣高的偶像派。

前有宋丹丹“拒獎”,後有李易峰、楊穎意外獲獎,透過這些怪事,許多演員對於評獎那點事兒也算是看明白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與其通過非常手段獲獎還不如用心好好演戲。

金盃銀盃,都不如百姓的口碑。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能分清什麼是好的表演、什麼是不好的表演。個別評委容易被收買,但觀眾已經越來越不好糊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