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中國商業的祕密?看阿里和騰訊的區別

騰訊和阿里巴巴作為中國互聯網的兩大支柱企業,就像一陰一陽,將長期共存下去,他們生態體系龐大,影響無處不在,兩者的關係不僅決定了中國互聯網的生態格局,也決定了中國經濟和商業的大格局!

1

首先,在很多中小企業還在垂死掙扎的今天,為何這兩大巨頭的效益卻如日中天?

一語道破天機,因為他們都屬於大平臺企業!

為什麼平臺企業可以如此強大?我們再拿另外一個巨頭蘋果為例,看看它憑什麼成為市值萬億的企業。

雖然蘋果是一家產品型公司,但是它的本質是一家平臺型企業。

從硬件上來講,蘋果手機和電腦是全球200多家工廠共同生產出來的,他們先把各種器件生產出來,而蘋果只不過把他們組裝起來;

從軟件上來講,蘋果系統裡的各種APP,也是全球各地的開發者設計出來的,然後再上傳到蘋果的系統,再讓蘋果用戶使用。

蘋果公司的本質,並不是一個高科技企業,而是一個 大平臺!蘋果最大的資產是它的品牌和設計,然後所有環節(包括生產和開發)都是採用分包的形式分攤出去。

騰訊和阿里巴巴也是一樣的發展邏輯, 騰訊依託巨大的流量,阿里巴巴則依託巨大的商業操作系統,他們都各自培育和扶植了一大批企業和無數個體,然後形成自己的商業生態系統。

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社會的基本結構,正在從“公司+公司”,變成“平臺+個體”。大平臺在崛起,同時無數個體在平臺上執行任務。

這非常符合社會發展的邏輯,未來的企業只有一個出路,就是平臺化。把“做事”往“做局”方面去升級,然後努力實現自己的“平臺化”戰略,才是企業做強做大的最好出路。

也許有人會說,只有大公司才能平臺化,而實際上,平臺化不只是大公司的方向,而是所有公司的必然方向。其實即使是一個小公司來說,也必須完成平臺化的升級,比如一家小而美的廣告公司,如何實現這個過程呢?

首先,可以公司名義去接單,然後再分包給個人。而公司在業內的口碑和公信力,決定了它獲取訂單的能力,公司可以用信用為擔保去接到訂單,然後再將訂單分包給個人,這才是未來公司要做的事。

因此,未來公司最大的資產,是他的品牌和公信度。當公司做到一定程度,可以孵化各種小而美的個人或品牌,這就是未來小企業的做大做強的方式。

2

公司的平臺化,能不能在中國文明中找到依據呢?

大家想想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龍。

中國人的圖騰為什麼是龍呢?

龍其實就是一個聚合體,它有魚的鱗,牛的頭,蛇的身,鷹的爪,鹿的角。在中國古代,各個部落之間是分散而凌亂的,每個部落的圖騰都是不同的動物,比如魚、牛、蛇、鷹這些,後來部落實現了大一統,這時用什麼作為圖騰呢?那就取每個部落圖騰的最大特點,比如鷹的爪子,牛的頭,魚的鱗片,最終綜合成了龍。

所以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協同和聚合的基因,中國人對“和”的理解是極其深刻到位的。

如果從人類文明的角度去剖析,就會有個非常有趣的發現: 公司的股份化,是西方給世界的貢獻。公司的平臺化,則是中國給世界的貢獻。

股份化的本質,是把公司拆分,在股票交易市場上交易,被很多人公開持有。

平臺化的本質,是把很多分散的公司統一聯合起來,各盡其才,各取所需,成為一個聚合體。

股份化是合久必分,平臺化是分久必合。

如果再上升一個高度,中國最大的平臺就是“一帶一路”,恰恰也是我們提倡的“人類命運同體”。

平臺化,是一場社會組織的變革,就好像未來的戰爭一樣,所有部門均需要能各自為戰、化整為零,要求大家既要有單兵作戰能力,又要有協同作戰能力。

公開化、共享化、協同化,才是公司發展的大勢所趨。打開公司的邊界,讓品牌共營、渠道共享、流量互通,這是時代得大勢所趨。

3

下面我們再看看,同樣是平臺型企業,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曾有人說:馬化騰是水,低調沉潛,入木三分;馬雲是火,高舉高打,氣勢如虹。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明,只不過水和火的區別不僅體現在這兩個人的身上,還體現在兩大公司的區別上。

騰訊的本質是靠流量滋生企業和個體,這些流量就像水一樣,水利萬物而不爭,所到之處就像涓涓細流,往往能夠保持對方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但是它會通過鏈接的方式,把大家連在一切,和而不同,共同成長。

阿里的本質是靠運作塑造企業和個體,它 謀求的是建立一個全球性商業“操作系統”,因此它就像一團火,不斷的把外物拿來熔爐再塑造,成為這個操作系統的一部分。因此它的每一項業務推進都是一個再融化和再造的過程。

阿里的這套“操作系統”,是一個能夠全球商品的生產,交易,流通的系統,它需要簡化掉很多環節,跳過很多傳統阻礙,取代陳舊的資源,同時搭建更多先進又便捷的路徑,比如支付/物流/金融支持等等。

騰訊擴張的驅動力在於連接。它不謀求控制對方,喜歡相敬如賓的感覺,它想建立一片商業生態,就像一篇森林一樣,裡面有大樹也有小草,還有各種花兒,所以大家只需成為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比如騰訊投了京東後,京東還是那個京東,美團還是那個美團,唯品會也還是那個唯品會。

而阿里擴張的驅動力在於生長。它為了生長所以需要不斷的吸收營養。還記得之前美團的王興評馬雲嗎?當年美團並不想向阿里徹底掌控,美團還是想走自己的路線,有自己的規化,最終美團與阿里決裂,並投向了騰訊的懷抱,只有騰訊才能滿足美團的獨立性。

再看看被阿里收入囊中的其它企業吧,口碑、高德,優酷、UC等等這些企業都已經被回爐重造,成為阿里操作系統的一部分。

為什麼有這種區別呢?因為騰訊靠是流量產生價值,它只需讓大家完成社交的動作己可,而阿里必須靠“交易”才能產生價值,這是一種深度的互動,如果沒有一致性和協同性,是很難保證交易的效率。

所以阿里的商業操作系統,需要在自己的平臺產生交易形成閉環。這是它生長的原則,無論是投資高德、還是投資微博、陌陌,都必須符合它的潛在邏輯。

騰訊做的是一片繁榮的商業生態;阿里做的是一個強大的商業帝國;

騰訊就像一個懷有大愛的紳士;阿里就像一個優秀的霸道總裁。

騰訊的原則是:相見不如懷念,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阿里的原則是:轟轟烈烈愛一場,山盟海誓,不成功則成仁。

這就是兩大公司的根本區別。

這兩大商業態勢就像一根繩的兩股力量,也像太極裡的一陰一陽,交織成了中國商業的格局,並將在未來長期共存下去。

其實這種區別不僅體現在兩大公司的性質上,也體現在當今世界另外兩大力量的區別上:

中國和美國,就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要發展力量。

中國文明的核心邏輯是“和而不同”,我們尊重每一個國家的獨立性,提倡互幫互助,力所能及的幫助別的國家發展,比如一帶一路。同時又能做到互不干涉,共生共榮。

美國發展的核心邏輯是要把其它國家納入自己的體系種去,他總是試圖按照自己意願幫全球建立一個大運作系統,然後分工協作,各司其職,按部就班。

這就是推動全球進步的兩大重要力量,當然這也是一種矛盾,但是 哲學上說:矛盾才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

當然,讀懂這些矛盾不是根本目的,我們要的是看透矛盾本質的能力,以及駕馭各種矛盾的能力,這就是一個人的格局。(來自水木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