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整个世界的旅游生态链都感受到了COVID-19 疫情爆发的影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将其对2020 年国际旅游人数的预期下调为﹣1%至﹣3%,这意味着预计国际旅游收入将减少300 亿至500 亿美元。而在COVID-19 爆发之前,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曾预测今年的增长率应该为3% 至4%。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于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呼吁,要将旅游业视为经济恢复计划的一部分

作为旅游者本身,很多人可能会有“报复性消费”的打算,就好像在相对封闭的区域待了很久,总想来一次长途旅行!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无论在什么样的聊天环境下,无论我们聊什么主题,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将一种经历描述、故事分享的状态,转变为一场PK。例如很多人会问

  • “你经历过最长线路的自驾游是什么样的?”
  • “最远自驾游到过哪儿?”
  • “自驾游去过多少地方?”

等等。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其实这类问题不难回答,因为一组组数据可以将我们的行程量化,从而彼此进行对比,它们可能是公路里程、行车天数、地区数量、人车数量……而当有人问到“你经历过怎样的深度自驾游”时,这个问题就难办了,怎么样的旅行算得上深度自驾游?可能这样的旅程也够得上是长途自驾游,但相比长时间、远距离来,丰富经历与融入程度才更加值得对比,但这很难量化。对于时间有限的车友们来说,自驾旅行的广度与深度似乎有些矛盾,毕竟赶路和体验都是需要耗费时间的。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虽然我们并不情愿一路上走马观花,可是车友们普遍会受精力、时间等限制,不得不在一路上为自己“划重点”,包括景区景点、休闲体验地、美食街区、自然风光等等,在它们当中不断权衡与取舍,想要做到顾此但不失彼,那简直是一门需要细细研究的学问,即便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制约,也需要照顾同行伙伴的情绪,例如:

  • 是赖在农家乐品茶还是去专卖店购物?
  • 是走走停停拍摄山水美景还是预约门票挤进名山大川?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有长途自驾相约同行经历的许多朋友都会发现,现在可以一起玩的“圈子”越来越小了,最后甚至成了单车的自由行。这不奇怪!旅行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一样,众口难调,何况长途旅行中需要协调的问题不止吃饭那么简单。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哪怕是家人、同事、同学、铁哥们儿,也很难有兴趣爱好、脾气秉性、体能经验高度吻合的一队人马长期坚持相约旅行。于是早早地就有人总结出来了一则规律:自驾旅行的极限时长约为7 天!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限前后,可能在同行的伙伴中会遇到关于继续走还是停下来歇、直走还是绕行等等分歧,如果目标相当明确的话,也许过了7 天这个极限,也就磨合得差不多了,大家有了足够的互相了解并尝试彼此包容,最终相伴实现共同的自驾梦想。

我们在4月告诉你,可以用什么标准来“丈量”你的旅途?

如有疏漏或错误,请不吝赐教。

文图版权属于原创作者,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为了保护原创作者版权,该篇只采用小图示意,

欢迎关注《汽车自驾游》杂志刊载的全文、美图及地图。

更多自驾游资讯与交流,请关注头条号“汽车自驾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