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怕的不是窮,而是你不知道為什麼窮

人生最怕的不是窮,而是你不知道為什麼窮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效應,

忽略長期投資的重要性就是管窺效應。

管窺就是通過一根管子看東西,管子之外的東西是看不見的,這讓我們只能一門心思的專注於管理手頭的稀缺。

這個效應導致了很多窮人收入稀缺,不重視教育,鼓勵孩子早早輟學打工,因為教育的回報是長期的,而打工的收益是可以立即看到的。

在選擇工作時,擁有稀缺心態的人,他會忽略一些長遠來講,更好的機會兒,只盯著短期收入的選擇。比如為了短期的薪資的增長,而忽略對自己有成長機會的工作。管窺效應會讓窮人忽略長期投資的重要性,健康教育還有理財。一旦進入稀缺狀態,就沒有辦法在業餘時間提升自我,也不願意花錢去學習一項新技能。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朋友,他因為財政狀況在苦惱房租到期,借的錢要還,朋友借的錢也要還花,發完工資馬上就變成了月光族。

窮俘獲了他的大腦,讓他每天的工作都無精打采,為了省錢,他決定搬到更遠的郊區工作,但是代價就是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路上。路途遙遠,他發現工作之外自己的可控時間更少,想回到家裡學習一些關於他本專業的知識,但是累的倒頭就睡。本來是想要提升一些自己的英語,還有計算機設計程序的能力,但是報名的那一刻又覺得太貴,不如下個APP學了算了。

於是他陷入了一個循環,長期的注意力不集中,領導對他的意見越來越大,晉升機會都輪不到他,而且他憑身體平時提升太少。

稀缺心態是由哈佛大學教授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提出,他是行為經濟學的重要領頭人。

當稀缺心態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這裡的稀缺不僅僅是隻缺錢,也有可能是缺時間。

如何擺脫稀缺心態,

不要管理自己的時間,而要管理自己的精力

節約帶寬,減少生活中要做決定的瑣事,把帶寬留給更有價值的事情。。比如日理萬機的領導者,企業家都會嚴格遵循自己的時間表,每天在固定時間做相同事情,他們每天只會穿那幾套衣服。比如說扎克伯格和喬布斯。

不要透支,儘量避免借錢買東西,太多即將到期的賬單會給你的帶寬帶來負擔。

對於時間也是同樣做法,時間不能存起來,但要為每月,每天每月供出一些空白時間,不要把每天排得太滿。在想辦法提升工作效率之外,做事情分清楚優先等級。

每天都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比如減肥和學英語,有錢的話可以請一個私教,如果沒錢的話就加入一個社群或社社區。每月的儲蓄可以把銀行卡設置為自動還款,把忽視變為默許。

人生最怕的不是窮,而是你不知道為什麼窮

我知道你已經足夠努力,看過凌晨三點的城市的夜空,在地下室床上曾經淚流滿面。每天吃著廉價的外賣,還在為一年的工資都買不起一個衛生間的房子努力。

有些事,真的不是隻有努力再努力就夠了的。如果不改變這種心態。付出行動,你將永遠逃不過階級重演的規律。新媒體寫作的九零後,

人生最怕的不是窮,而是你不知道為什麼窮

寫作獲得的一筆稿費就又買了一大堆書和課程。也許你可能會說,他寫的這些都白寫了。最後一分錢都沒有得到,但是你別忘了,從長遠來看,他獲得的知識可遠遠不是用錢能來衡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