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你真的讀懂了嗎?(建議收藏)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莊子·胠篋》

在《莊子》一書中,有太多的智慧哲理,我們總是能在它的身上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但不同的人對其有不同的理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便是這本書中最偏激的論斷之一,有人認為這並非莊子本人的想法。因為後世往往並無聖人,而大盜依然不止。那麼,《莊子》中的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按照字面上的意思,聖人如果不死,不消失,大盜也就不會消失。但該如何理解呢?莊子開篇講了一個故事。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

《莊子》: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你真的讀懂了嗎?(建議收藏)

如果人們為了防備那些開櫃子,撬箱子的盜賊,而綁好繩索,關緊門櫃,這是世俗所謂的聰明。但是大盜一來,直接舉起箱子就跑,唯恐繩索不牢固。那麼這些所謂的聰明人,不正是盜賊積累財物嗎?莊子試圖以此申論,所謂的聖人,有誰不是為大盜看守財物的呢?

從管理國家的角度來看,君王以聖明的法度來治理國家,可如果有人殺了這位君王,竊占了他的國家,所盜走的僅僅是他的國家嗎?是連他聖明的法度也一起盜走了。

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盜賊,也需做到“盜亦有道”。大膽猜測屋內有寶藏,這是聖明;入內時領先,這是勇敢;要走時殿後,這是義氣;判斷進退時機,這是智謀;分贓公平,這是仁恩。不具備這五項條件則無法成為真正的大盜。

所以說,有聖人存在時,真正的大盜便會興起。《老子》中就說道:“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當聖人以他聖明的法度治理國家時,大盜也就開始出現了。

《莊子》: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你真的讀懂了嗎?(建議收藏)

如果聖人不再出現,大盜就此消失。這就是老莊二人所想要的“小國寡民”的理想國度。《莊子》中的這一篇,便是對儒家中所謂聖人不遺餘力的批判。莊子認為,只有完全破除天下人的聖明法度,才可以真正與百姓討論事情。

《老子》第十九章也曾說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在理想的條件下,國家不需治理。聖人消失,盜賊才不會出現,這個世界才會迴歸到它本來的樣子。

《莊子》: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你真的讀懂了嗎?(建議收藏)

然而,當真正的聖人已死時,大盜就會消失嗎?其實這就在於人類本身了,如果每個人都追尋著大道,那麼,又何來大盜呢?聖人與大盜其實在莊子的齊物思想看來,是一回事。都是人自己思想作祟造出來的,只有按照自然的發展來生活,順應天道,方可達到一種理想國度,無為而為,這就是道。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您的點贊與支持是我前行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