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感受字里行间的唯美气息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品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感受字里行间的唯美气息


原文如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品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感受字里行间的唯美气息


暮春时节,在癸丑之年,和好友们一起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聚会,举行禊礼。大家聚在一起,年少年长的都在其中,一起感受崇山峻岭,茂盛的竹林给人惬意的感觉,青色竹林让人心旷神怡。小溪流时缓时急,听着曲,感受流水漫漫,大家坐在一起感受这种假日的氛围。

王羲之的笔下在崇尚一种闲适的人生态度,大家一起欣赏风景,研究文字,甚至吟诗作对。这样的天气让人感到舒适,没有功利,没有朝野的官宦气息,完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自娱自乐,或者大家一起享乐,是一种人生境界,身心通达,去掉尘世的浮躁,洗涤心灵。

自由所致,身心怅然,王羲之作为前辈大家,更加崇尚清静无为的人生境界,内心静谧之处,只要开心,寻一处竹林,方可获得人生的恣意,更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人生观,不必惆怅老之将至,死生自然。大致有朱生豪笔下的几分可爱,对宋清如说的这么几句话: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如此看来,对生死和老去的概念都是自然而然的,一切不必刻意,都会迎来人生的变化。


不必叹息,大家一起讨论诗文,也是不错的人生归宿。为内心找一处静谧,迎接人生中自然的转折,就像迎接春夏秋冬一样!

品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感受字里行间的唯美气息

欢迎转发,收藏,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