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色的路上 我們從未停止追尋初心的步伐

【前言】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曾強調,我們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往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不要忘記初心、繼續前行。

2019年是個特別“美麗”的數字,不僅代表著中國共產黨建黨98週年、也染上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那鮮紅的顏色。為深刻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領導隊伍的黨性教育,增強黨員幹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楊興鎮黨組全體領導幹部前往楊興鎮大城村財園塘鄭代鞏故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緬懷先烈、感恩奮進”主題教育活動。

巍巍青山下,綿綿細雨中,硬化的進寨路藏身於蒼松翠柏之間,沿途那稀疏的房屋在白色的霧裡若隱若現,增添了一分神秘的色彩。

在紅色的路上 我們從未停止追尋初心的步伐

一行人驅車來到財園塘革命先烈鄭代鞏的故里,推門而下,映入筆者眼簾的是一幅殘破的畫卷。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所說“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一般,如此的景象彷彿在向我們訴說昔日的“榮光”。那鄭代鞏到底何許人也呢?

鄭代鞏,1915年8月出生於今楊興鎮大城村財園塘,幼年時期在本地的野春園祠堂讀過書,11歲隨父親到安順、貴陽等地讀書,1933年就讀於南京中學,1936年考入北平大學法商系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參加並領導過“九一八”事變後的貴陽學生運動,投入過1935年的”一二九”學生運動,抗日初期組織華北流亡學生從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3月在武漢當選第二屆全國學聯主席,1939至1941年間為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委委員,從事《戰時青年》半月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曾兩次被國民黨特務逮捕,關押於南京警備司令部監獄,後經多方營救出獄,出獄後繼續投身於抗日救亡的火熱鬥爭。1942年受康生主持的“搶救”運動的迫害,不幸去世,年僅27歲。他是遵義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鄭代鞏出生民國時期的官宦家庭,其祖父鄭作卿是晚清知縣,父親鄭先辛(字紹臣),1917年畢業於貴陽政法學堂,先後任四川省敘永縣縣長、貴州省安順縣縣長、貴陽縣縣長、貴州省財政廳廳長,他放棄父親給他鋪就的人生道路,去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拋頭顱,灑熱血,為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獻出了自己年輕的一生,雖然生命短暫,但留給我們的卻是無價的精神財富,這種初心和使命,正是我們今天應該宏揚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深情緬懷,永遠不忘。

黨旗在堂前高高掛起,鎮黨委書記何勇作了動員講話,我們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就是要學習他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精神,廉潔奉公的共產黨員形象。結合當前的脫貧攻堅事業,他強調,大家要學習革命先輩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以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守崗盡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合格黨員。

面對鮮紅的黨旗,楊興鎮組織委員餘小江帶領大家重溫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錚錚誓言,是我們黨員對黨的莊嚴承諾,誓詞雖然簡短,但意寓無比濃厚。通過重溫入黨誓詞,不僅增強了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也堅定黨員幹部的理性信念。每一次銘記,都是為了汲取精神動力;每一次回望,都是為了新的出發。此次主題教育活動,使全體黨員幹部思想上受到了革命的洗禮,重溫和加深了入黨宣誓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紛紛表示要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職責,在脫貧攻堅奮鬥的路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創造無愧於歷史的新光榮,書寫無愧於時代的新篇章。(楊興鎮 謝歐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