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5分《鬓边不是海棠红》:京剧文化背景下的民国主义知音情

文:@咘咘叽儿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李白

豆瓣7.5分《鬓边不是海棠红》:京剧文化背景下的民国主义知音情

《鬓边不是海棠红》于3月20日在爱奇艺上线首播,众所周知这是一部网络小说改编剧。原作是水如天儿的同名小说,一部民国梨园小说。

这本小说有些受众面小,但原著书粉却觉得鬓边是惊艳的,堪称“延禧攻略”版的《霸王别姬》。

豆瓣7.5分《鬓边不是海棠红》:京剧文化背景下的民国主义知音情

而初次看剧的小白们也无不惊艳于每一幕景中景的色调。对称居中的布景,京剧文化的每一个细节的现,小到一针一线,大到戏台子的陈设简直堪称治愈强迫症。

豆瓣7.5分《鬓边不是海棠红》:京剧文化背景下的民国主义知音情

豆瓣7.5分《鬓边不是海棠红》:京剧文化背景下的民国主义知音情

1.剧集简介: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一名叫商细蕊的梨园新魁凭借过硬的本领在这一行声名鹊起。为了让自己在北平站稳脚跟,兑现自己当初要将戏曲发扬光大的承诺,他不屈不挠,一门心思扎进艺术的海洋中。在此过程中,从未看过京剧的新派富商程凤台偶然间看了他的表演后被深深打动,有意与他结交,并在他的影响下对京戏日渐痴迷。在程凤台的帮助下,商细蕊克服重重阻挠,在北平重建水云楼,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京戏人才,影响力深远。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面对他们令人发指的烧杀抢掠的行径,不忍大好山河与国粹艺术就这么葬送的有识之士们开始奋起反抗,商细蕊和程凤台也被众人保家卫国的热血之情所影响,暂时放下自己渺小的人生目标,投身革命队伍保家卫国,也为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豆瓣7.5分《鬓边不是海棠红》:京剧文化背景下的民国主义知音情

豆瓣7.5分《鬓边不是海棠红》:京剧文化背景下的民国主义知音情

2.知己难觅

在张爱玲的《红楼梦魇》中写道“三大恨事”是“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是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红楼梦未完”。而看《鬓边不是海棠红》让人觉着,这第三大恨事应当是人生在世难得一知己。“二爷”和“商老板”之间的情义宛若“高山流水”。

也真是应了李白的那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脾气古怪却技艺高超的“商老板”,这匹千里马在尚未被伯乐“二爷”发现时也是吃了不少生活的苦。在第一集得罪了梨园会长姜荣寿之后,又因为舆论的压力说他得罪了曹司令等一系列的事情导致他最后都快在北平混不下去了。而好在这是“二爷”再次偶遇“商老板”也因此让这段京剧文化下的国民主义知音情走向商业化。目前看到14集,看完之后继续更文。

在羡慕“二爷”与“商老板”的彼此之间懂对方的那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情谊的同时也期待后面的剧情。

豆瓣7.5分《鬓边不是海棠红》:京剧文化背景下的民国主义知音情

豆瓣7.5分《鬓边不是海棠红》:京剧文化背景下的民国主义知音情

豆瓣7.5分《鬓边不是海棠红》:京剧文化背景下的民国主义知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