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山西物语-

​网红大爷、网红民宿、网红餐厅、网红街道、网红厕所、网红打卡地......

除了这些,有多少人了解真正的平遥呢?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一个对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到了平遥,往往会被眼前的“热闹”所迷惑。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在灰黄色古老城墙的包围下,镖局、票号等挂着博物馆牌子的窄小门脸,间或掺杂在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之中,于热情商家的积极叫卖和窗明几净的商铺衬托下毫不起眼,甚至显露疲态。

如果说古城内,外来的一切都在模仿着古色古香,那么在护城河之外的不远处,围绕着城墙的除了宽阔的马路,还有拥挤的商铺,连锁酒店的招牌又高又大,游人如织,数不尽的商贩叫卖着“平遥特色”......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往前追溯几百年,明清时代古城街市的热闹程度恐怕只增不减,可那时的平遥“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场五百年”,靠的不是摄影展,不是电影节,更不是红红火火的旅游业。

没错,平遥很火,但它的走红,让太多中国人把它读浅薄了。

歌舞升平后的战火与机遇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时光流转,秦一统六国,推行郡县制的时候,平遥,才第一次以县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唤名“平陶”。在公元424年,平陶县为避拓跋焘名讳,改陶为遥,得名平遥,延续至今。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作为“表里山河”的军事重镇,平遥在战略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以一座土夯的城垣,经历过冷兵器时代一场场战争的考验。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五次亲征漠北,但仍未消除边患,于是大举修筑长城,驻扎重兵,保卫边疆。而作为“西通秦陇,北达燕京,洵乎腹地”的平遥城,更是防御的重中之重。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俯视平遥古城,犹如一只巨大的“神龟”。从风水学的角度出发,乌龟给人带来好运和长寿,将平遥古城设计为“龟城”的形制,既含固若金汤之意,又寄长治久安之愿。平遥古城无论是内墙的马道,还是外墙的敌楼、角楼、垛口、射眼、瞭望洞,都暗示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激烈角逐。

而恰恰是战争,为平遥乃至山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智慧、创新,应运而生的“中国华尔街”

明帝国建立后因备战成本过高,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在此情形下,山西地方官员杨宪提出“开中法”,特许商人供应边镇所需的粮食和物品。作为交换,政府发给商人“盐引(食盐销售许可证)”,可以在国家指定的盐场领盐,再销售到指定区域。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山西运城·盐湖,为晋商发家提供了可能。

当时的盐引还可以用来换米、铁、马等紧俏物资,用于销售。晋商在这不断的食盐—商品交换中赚取巨量贸易差额,并且利用地理优势逐渐垄断了北方边境贸易。渐渐地,晋商的业务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可就晋商的辉煌而言,这只是个开始。

到了明朝中晚期,贫瘠的黄土地不能承受人口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山西人被迫离开土地,外出经商。频繁的钱货往来,让他们成为了山贼土匪眼中的肥羊,但这依然阻挡不了晋商赚钱的脚步。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晋商驼队

平遥西大街一座朝北的染料行 “西裕成”的总经理雷履泰,随机应变,将在京津一带卖染料收来的银子借给需要在当地用钱的山西商人,再让他们的家人在山西把银钱交给平遥总号,规避长途运银的风险。

随后,西裕成在全国各地的分号都开始了“拨兑”业务,雷履泰向东家李大全提议,将颜料坊改为专营汇兑的票号,在李大全的支持下,专营存、贷、汇业务的“日升昌”开业了。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临近的县城商家都从中觅得商机,纷纷效仿。平遥县相继出现了以蔚泰厚为首的“蔚”字五联号、日新中、协和信、协同庆、百川通等票号,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网络,成为了“汇通天下”的票业主力军。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平遥票号业发展鼎盛时期,22 家票号因为晋商的贸易而兴旺。余秋雨先生的《抱悔山西》书中写道:

“在十四世纪末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你想象的地区和省份,而是默默无闻的山西省!直到十八世纪末山西仍然是中国金融贸易中心。北上广那些有模有样的金融机构他们的总部和基地确都在山西省的平遥、太谷、祁县、榆次的老街里,北上广等大城市只是山西财东们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山西票号主宰着当时中国的金融流通业,被西方人称为“Shan Si Bank”(山西银行),宋蔼龄更是称平遥的票号一条街为搬不空、填不满的“中国的华尔街”。

后“5A”时代,“网红”平遥将何去何从?

一如开头所言,今天的平遥,总是热闹的。它似乎忘记了辛亥革命的前夜,晋商票号和清王朝一起走向的崩溃,忘记了“刀下留城救平遥”的往事,忘记了从4A到5A,一个“A”的距离。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平遥国际电影展

这里的热闹,没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该有的庄严,甚至过分活泼轻快,让人不禁产生“过度商业化”的怀疑。

“平遥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会越来越像丽江,越来越像阳朔,越来越不像自己。”然而,平遥应该是什么样才像平遥?是“影视城”“旅游城”,还是“博物馆”?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又见平遥》

一个恍惚间,恐怕会分不清今夕何夕,仿佛还身处《又见平遥》的剧场之中,又突然联想到这高度的商业化,或许就是晋商的再现?

靠做买卖维持生计也好,发家致富也罢,不过是在这片黄土地上讨生活的人们,祖祖辈辈为数不多的出路,根本没有好与坏、高与低、优与劣之分。但“网红城市”的称号作为一份“殊荣”,不应成为商家骄傲与敛财的资本,而应成为城市居民共同构建与维持的声誉。

“网红”,是对2700岁平遥的最大误解

从历史感受兴盛衰亡,从人物感受到真善美,从古建感受立德立业,从礼制感受日常学养……以这样的深度看平遥,你的体验就不再只是“到此一游”。而“后5A时代” ,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升级永远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