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真乖!爱孩子的中国父母,只想着把活泼好动的孩子变乖

家长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宝宝今天在幼儿园乖不乖啊?”一个乖字,是中国家长对孩子最高的赞美,也是中国家长最容易说出嘴的夸奖,可也就是一个乖字,成为中国式育儿和中国式教育唯一的模板,毁掉的不只是孩子的创造力,还有孩子的幽默感。

儿子从小就怕狗,周末带着他去一个同事家玩,同事家养着一只小型犬泰迪,可是我儿子就是那种是狗都怕的孩子。门一打开,泰迪已经欢快的跑到门口,绕着我儿子转圈,儿子被吓得瞬间哭了起来,往我身上猛蹿,想要逃开泰迪,我也赶紧抱起了儿子。

宝宝真乖!爱孩子的中国父母,只想着把活泼好动的孩子变乖

同事感觉很不好意思,急忙说着,宝宝不怕,狗狗很乖的,它不咬人。孩子怕狗,其实和狗咬不咬人无关,不像是一些成年人,有过被狗咬的经历,才会从心底害怕狗。孩子怕狗,就是单纯的从狗的外形、叫声上害怕,我儿子就属于胆小的那种,不止怕狗,连蝴蝶都能吓到他。

说回去同事家的经历,同事人很好,看到孩子怕狗,就把泰迪关到了阳台上,狗狗叫了几声,就跑到自己窝里一趴,晒起了太阳。这时候我儿子才逐渐安静下来,不再像进门时那样惶恐不安,吵着要离开,熟悉了一会儿,孩子不闹了,安静的看着电视,我和同事聊着天。期间,同事起身给我儿子拿了一杯酸奶,孩子很有礼貌的接过去,说了一声谢谢,继续看电视。

宝宝真乖!爱孩子的中国父母,只想着把活泼好动的孩子变乖

同事转身对我说,你儿子挺乖的吗?也不吵不闹的。想到进门时同事说自家的泰迪很乖,然后现在又夸孩子乖,总是觉得怪怪的,事后我再想这件事情,孩子的乖和狗狗的乖不都是同样的道理吗?我们家长教育孩子要有礼貌,到比人家做客不应该吵吵闹闹,也是经过了反复的教育,而养宠物的人们,把狗狗培养的多才多艺,听主人的话,不也是经过了不断的尝试、驯化之后的结果吗?

孩子变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们教育孩子经常要说的一句话就是:“乖,听话!”而等孩子长大之后,又开始嫌弃他太老实、听话、没出息,我们明明知道听话的孩子多半没有出息,又再反复的教育着孩子听话,这样的悖论大多数家长意识不到,或者说,家长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听话。

宝宝真乖!爱孩子的中国父母,只想着把活泼好动的孩子变乖

我们教育孩子变乖的过程中,就和驯化宠物一样,通过胡萝卜+大棒的原理,和孩子自身的天性做着斗争。孩子变乖之后,就会按照家长既定的方式生活、做事,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了幽默感。孩子天性活泼,喜欢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喜欢大声尖叫、和家长嬉戏打闹、拥抱,而中国家长深受几年前传统文化的熏陶,喜欢安静,把孩子乖巧听话当做稳重。

这才有了孩子在家长工作时,突然跳出来大喊一声、扮鬼脸时,家长突然爆发的脾气,对着孩子不是大吼,就是直接上手,孩子刚才还开心的期待家长和他互动,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批评教育。中国家长就希望孩子做一切事情都是井然有序的,当看到孩子玩不该玩的米、面,把厨房搞得一团糟时,和血压一起升高的是脾气和嗓门。而西方国家的父母遇到这样的状况,甚至会和孩子一起玩耍,当我们看那些熊孩子的捣乱搞笑视频时,有没有想过是怎样的父母,还有心思给孩子拍视频。

宝宝真乖!爱孩子的中国父母,只想着把活泼好动的孩子变乖

我们不应该把乖作为评判一个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把孩子变乖的过程就是打压孩子天性的过程,近些年受到追捧的蒙氏教育,其核心就是在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己去接触事物本身的样子,从中发现孩子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让每个孩子变得不同。


孩子想玩,家长只要引导孩子安全的玩耍,有时间的话可以陪孩子一同玩耍,放下自己的身段,不要害怕笑话,不用担心孩子搞砸了怎么办。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得到锻炼提升,也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关系,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在玩中学习,能动性是孩子最重要的建设能力,我们中国父母一直忽视了孩子的能动性,在持续打压孩子的能动性。让孩子动起来,做孩子精神的唤醒者,是新时代的成功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