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怎麼做短視頻?

在非洲怎麼做短視頻?

本文首發大灣腹地公號;作者:林風,編輯:趙小南

頭圖來自:pexels


如果說東南亞是十年前的中國,非洲就是十年前的東南亞。


大部分國人給非洲貼上了“饑荒”、“埃博拉”、“暴亂”等標籤,可已經有先驅在非洲做短視頻。以互聯網視角看非洲,這的確是一塊蠻荒之地,對在非洲做短視頻的團隊來說,並非無計可施。


短視頻發展的肥沃土壤


“我以前玩的最多的是開心消消樂,在手機商城看到likee軟件就下載了,現在每週刷短視頻3次左右,一次玩半小時左右,也會拍一些工作和生活相關的視頻上傳。”來自烏干達坎帕拉的年輕人Benjamin(化名)告訴虎嗅大灣腹地(公號:dawanfudi)。


包括YY旗下Likee、字節跳動旗下TikTok Lite、網易與傳音合資子公司傳易旗下Vskit在內,中國人開發的短視頻平臺,已經成為當地年輕人常用的娛樂軟件。


與Benjamin相似,大多數非洲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比較高,這是出海開發者選擇在非洲市場做短視頻的重要原因。


非洲人口結構呈現明顯年輕化的特點。數據顯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擁有超過10億的人口,年齡中位數也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尼日利亞擁有2億人口,該國年齡中位數僅為18,而中國的年齡中位數為38.4。


另一方面,除了豐富的本土種族文化,由於殖民歷史,非洲年輕人被動接受著歐美文化的薰陶,全球化程度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高。他們中的大多數早已是Instagram、Facebook、YouTube等全球社交、視頻軟件的忠實用戶,這為短視頻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非洲老鐵在唱歌、跳舞、搞笑段子等方面很有天賦,娛樂精神與生俱來。而年輕人們基本上都會使用ins、fb、snapchat、whatsapp等社交軟件,也有分享視頻的習慣。因此非洲用戶跟短視頻的調性是非常吻合的,所以我們選擇短視頻這個賽道來切入非洲市場。”Vskit短視頻內容負責人林司我說道。


作為最後一個10億級人口紅利的市場,非洲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呈現高速增長的狀態,這增強了出海開發者們的信心。林司我告訴虎嗅大灣腹地:“短期來看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但我們反而覺得自己更早一步地抓住了機會,希望通過提前佈局來卡住賽道。”


但另一方面,非洲互聯網滲透率低、網速慢、流量貴、智能手機普及率較低,這對從業者提出了挑戰,所幸市場在快速發展。


國際電信聯盟數據顯示,

2005年非洲的互聯網普及率為2.1%,到2019年,人口13億的非洲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28%。從智能手機普及率來看,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智能手機佔移動設備比例達39%,預計2025年將達66%。


當地網絡設施建設發展快速,加上出海開發者的耕耘,中國公司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


觸寶大數據所發佈的非洲市場APP榜單顯示,自2019年來,Likee、TikTok Lite、Vskit等出海短視頻產品便一直活躍於視頻類熱門APP榜單上。此外,VivaVideo、Inshot等短視頻工具類產品也在被非洲用戶所接受。


探索本土化運營策略


事實上,先行者們看中非洲短視頻市場的“空白”,企圖搶先佈局市場並佔領用戶。


從區域來看,非洲擁有54個國家和7個地區,還涵蓋了不少原始民族和部落,民族文化底蘊深厚且複雜。從語言種類來看,非洲人使用的語言包括英語、法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以及統計到的2000多種非洲本土方言。


因此,短視頻運營團隊需要針對不同文化地區、不同語言地區,將產品功能、玩法、內容審核等方面進行優化和調整。


非洲短視頻行業“前無古人”,加上文化、地域的特殊性,使得先行者無法將在中國或其他海外市場的運營模式全盤照搬,只能探索出一套本土化策略。在非洲做短視頻大有文章。


首先是獲客。當前,非洲年輕人主要娛樂方式仍集中在線下。烏干達某家中資工廠的生產經理林鵬(化名)表示:“廠裡的非洲員工平時喜歡踢踢足球、下飛行棋、聽歌,大家也經常聚會聊天,他們特別能聊天,可以聊很久。”


因此非洲短視頻平臺的獲客渠道的重要特點是線下與線上並行。一家主打非洲市場的短視頻公司提到,在線下獲客時,平臺會進駐高校進行宣傳、拓展校園大使,並聯合當地知名品牌舉辦營銷活動,“非洲人更相信線下活動,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跟當地大品牌合作也有背書作用。”


其次是內容體系的建立。非洲短視頻呈現“僧多肉少”的特點,即用戶更傾向於吸收而非輸出內容。非洲沒有MCN機構,也幾乎不存在短視頻內容創作者。幾款短視頻App上,活躍的KOL多是素人,上傳內容多為生活記錄、自拍視頻、簡單的唱歌跳舞等視頻,相對比較“粗糙”。


相比之下,非洲以外市場如印度、中國、歐美等,用戶已經被短視頻平臺教育得十分成熟,他們對於短視頻的拍攝、剪輯和上傳使用比較嫻熟,也更熱衷在平臺上上傳視頻內容。


因此,短視頻平臺必須充當起MCN機構的角色,拓展並培養屬於自己的內容創作者。


現階段,短視頻從業者需要做的還有培養和提高非洲用戶對短視頻認知,逐步打造和構建短視頻內容生態。公司一方面要培養非洲用戶的視頻拍攝和剪輯能力,推動更多用戶參與到視頻的創作和上傳中;另一方面要將內容類別做得更全面也更細緻,拓展出多個子類別。


非洲網絡基礎設施落後,導致流量資費比較高,如非洲當地頭部運營商MTN推出的流量月套餐,500MB的4G流量為5000先令,相當於50元人民幣。同時,非洲當地人民收入水平也偏低,而在非洲,收入較高的技術工和管理層,每月工資也僅為人民幣800元至2000元,用戶更傾向於把昂貴的流量用在剛需通訊軟件上。


針對這個問題,不少非洲的短視頻團隊都採取了相關措施,如壓縮平臺視頻大小,與當地運營商合作,推出短視頻平臺專屬優惠流量包等。Benjamin表示,“我刷短視頻半小時才用100MB流量,這是消耗流量比較少的軟件了。”


此外,與其他海外市場不同的是,非洲本土主要為黑色人種,這需要短視頻運營團隊研發新的濾鏡、特效和貼紙等以滿足用戶的需求。林司我提到:“我們發現非洲很多女孩子頭髮比較少,所以我們就在軟件中做了一些假髮的貼紙,反響也挺好。”同時,如針對黑色人種的人臉識別等功能,都對短視頻運營團隊提出了技術挑戰。


談商業化為時尚早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拋除傳音手機的加持,Vskit還未進入商業化階段;同樣,在非洲已經站穩腳跟的likee平臺也正處於積累用戶規模的階段。


關於未來的商業模式,林司我提到,“Vskit會將國內短視頻平臺成熟的商業模式作為參考,尤其是廣告可能會作為首選。同時也會結合非洲用戶的偏好以及本地市場的實際生態來開發出一些增值方式。”


在中國,快手和抖音已經探索出了廣告、直播打賞、遊戲和電商等變現方式。但在非洲市場,短視頻變現仍是一個難題。僅以廣告來說,非洲品牌的投放渠道仍集中在線下和傳統媒體,線上廣告少之又少。


以傳音手機為例,公司的品牌宣傳和廣告投入主要集中在線下,小到電線杆廣告,大到體育賽事活動的冠名,廣告深入到非洲毛細血管中。儘管已經成為非洲當地市佔率最高的手機,但傳音手機仍保持著大量線下投放。


再者,非洲用戶還未養成線上付費的習慣,這也阻礙了短視頻平臺的變現進程。


非洲居民收入偏少,他們更願意將收入用在日常剛需上,在娛樂軟件的付費能力較低。林鵬透露,他所在工廠的普通工人為當地居民,崗位實習期日薪為12元人民幣,正式員工日薪為人民幣16元。如前所述,即使是收入較高的技術工和管理層,每月工資也僅為人民幣800元至2000元。“我瞭解過烏干達其他城市的工廠,我們工廠給員工的待遇在整個國家可以說是最好的。”


另一方面,非洲移動支付條件還不完善,主流支付渠道仍在線下,如現金、信用卡、網點充值等支付方式。即使在電商平臺購物,用戶的主要付款模式也為“貨到付款”。出乎意料的是,當虎嗅大灣腹地提及線上付費時,Benjamin表示從未使用過線上支付,與他一起共事的幾位當地年輕人更表示對此毫無概念。


由此來看,在非洲做短視頻平臺想實現商業變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顯然,出海開發者們也早已預料到這個情況。在多個賽道進行佈局,建立起產品矩陣,這已經成為他們搶佔非洲市場的主要戰略。


除了在短視頻賽道佈局,傳音還推出了音樂軟件Boomplay、新聞聚合類應用Scooper。而YY除了短視頻產品likee,還推出了直播軟件Bigo Live、休閒遊戲社交平臺Hago等。


隨著越來越多用戶的進駐,商業化變現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