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童在問題中學數學——鼓勵兒童產生問題

讓兒童在問題中學數學——鼓勵兒童產生問題

英國當代數學家哈利莫斯曾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課堂上問題的不斷產生,猶如心臟律動般有力量。好的問題可以讓數學課堂更加厚重。靈動充滿思維的碰撞和峰迴路轉的蕩氣迴腸。我們應該重視喚醒兒童心理那份對問題的情有獨鍾。鼓勵兒童提出那些介於已知與未知之間而又須知的真實問題。

一、營造良好的提問環境。

兒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意識的培養,不是某一節課就可以完成的,它貫穿教學始終。在常態課堂中,創設友善寬鬆的學習氣氛,形成鼓勵兒童體溫的課堂文化氛圍很重要。即便開始提不出問題或提出的問題。有些可能比較幼稚,但只要兒童不斷思考下去。發現提出問題的中,就會在他們心裡慢慢生根發芽。

讓提問成為老師和學生的共同約定。有了約定後,老師需要做的就是給而提問的空間和時間。鼓勵學生根據情境或者是解決完後提出自己想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做兒童問題的傾聽者和鼓勵者。教學中對學生的問題。不應忽略和敷衍回應。而要成為傾聽者鼓勵者給予積極回應。

向兒童展示你的好奇心。老師的好奇可以源於數學現象,也可以源於生活現象。要經常字體字體自然地和兒童分享。還可兒童一起討論,深入研究。

將家長納入提問共同體。將有利於提問大環境的形成。首先要幫助家長理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對於兒童思維力創造力等發展的重要性。其次。可以經常與家長分享兒童提出的問題。並請家長關注孩子在生活中提出的問題。鼓勵他們探索問題的答案。還可以鼓勵家長記錄孩子的問題。在班級交流平臺進行分享。分享的問題絕不僅限於數學,也可以包括生活中的問題。

每週一問,數學小講堂都是學生展示的平臺。讓孩子在展示的過程中理解數學,保持數學,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讓兒童在問題中學數學——鼓勵兒童產生問題

二、用好情境圖。

剛把一幅情境圖呈現在兒童面前時,各種信息會撲面而來,老師首要的任務是幫助他們提取信息。我們可以帶領兒童有順序的進行觀察,然後將提取的信息摘錄並且簡潔的表示出來,在此基礎上將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梳理,每一類信息之間的關係,以及類與類之間的關係,為兒童提出問題做好準備。

兒童走進數學課堂時絕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以往的學習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些經驗將成為他們的學習起點,當新的學習內容與已有經驗相匹配時,兒童容易將新知納入自己的知識系統,當學習內容與已知經驗相悖時就會產生衝突,兒童就會產生疑問。我們可以通過前期的調研來了解學生的經驗,深入瞭解兒童答案背後的真實想法,瞭解他們的經驗和可能的學習障礙。課堂上有意識地暴露孩子的原有認知,引發學習需求。

讓情境圖貫穿一堂課。情境圖通常可以成為呈現信息催生問題的載體,不僅可以出現在課的開始,還可以在課的學習過程中新知學習後發揮作用,在課堂的結尾,可以再一次回到情境圖,鼓勵兒童在本節課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提出想要研究的問題:再次觀察這幅圖,你還有什麼疑問?還有另外想要研究的問題嗎?當兒童提出新的問題後,及時的將孩子的問題予以記錄。問題多了就需要分類。可以根據問題與本節課核心內容教學目標的關係,對問題進行分類處理。

讓兒童在問題中學數學——鼓勵兒童產生問題

三、創設裸情境。

裸情境指的是蘊含的豐富信息,但沒有明確提出研究問題的情境。根據張丹教授的研究,裸情境有4個特點,一是真實性:情境應該來源於兒童生活現實,一個真實的情境如果喚起了兒童的經驗,需要解決的問題就自然地產生了;二是挑戰性

:能夠引發兒童的認知衝突;三是開放性:可供人們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思考;四是黏著性:可以激發學生持續思考的願望。

將情境圖變成了裸情境。

將貼近生活的挺進圖變成真實的故事;將情境圖變成有利於理解知識的體驗活動;將有挑戰性的情境圖變成開放性的小實驗。

運用“觀察——思考——提問”的思維模型。

觀察:我們看見、感受到了什麼?

思考:我們有哪些相關的想法?我們發現了什麼?

提問:我們頭腦中有哪些疑問或問題?有什麼好奇的?

定期開展問題分享會。

讓兒童在問題中學數學——鼓勵兒童產生問題

四、佈置挑戰性任務。

當兒童的好奇心找到了挑戰性任務這塊土壤,也就只下了問題的種子,作為老師,需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

真實的生活+兒童的興趣+學科的內容。催生挑戰性的任務。挑戰性任務提出後,可能會遇到由於任務挑戰難度大,兒童無從下手的情況,此時需要搭建腳手架。讓腳手架架設在兒童的已知與未知之間。並借用思維導圖提出多個問題,以此引領兒童完成任務,並激發兒童富有創意的思考和實踐

讓兒童在問題中學數學——鼓勵兒童產生問題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