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在課間飲奶

一般而言,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進餐4小時後,就已經全部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了,此後機體要維持血糖在血液中的相對恆定量,便只能利用肝糖元來補充不斷消耗的血糖。但是肝糖元的儲存量很少,一個成年人也只有70克左右。

人血糖的正常範圍為5.5—6.6mmol/l,低於這個數值,大腦的興奮性就明顯下降,其外在表現為反應遲鈍和注意力不能集中。如果此時參加劇烈活動,血糖進一步降低就有可能出現周身無力、心慌多汗、臉色蒼白、手足發涼等“低血糖”反應,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意識喪失。

兒童的基礎代謝較成人高,而體內儲備的糖元比成人少,又活潑好動,因此他們總是比成人容易飢餓。通常情況下,中小學生的早餐與午餐相距5個小時左右。到第三、四節課的時候就會有飢餓感,上課時的精力就會不如第一、二節課,注意力不易集中,學習效率下降,尤其是上體育課時跑不動、跳不高,甚至會暈倒。

另一方面,中國人普遍輕視早餐,形成了不合理的早餐習慣和早餐結構。按照國際科學標準,早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應占全天需要的30%以上,而在我國,由於早餐傳統、食品結構、家庭環境和早餐供應體制等諸多方面影響,中國人的早餐還普遍達不到一般的營養和能量要求。近年來,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打破了傳統生活的閒適,在都市中不吃早飯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根據零點公司的一項對我國10個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調查顯示,廣大在校學生的早餐普遍不足,而且早餐的食品構成不合理,缺乏足夠的營養成分。

調查顯示:4.6%的學生在第一節課後有飢餓感,13.8%的學生在第二節課後有飢餓感,而到了第三、四節課後,分別有70%和95%的學生有明顯的飢餓感。

醫學家曾經在上午二、三節課間,用酶片法測定學生血糖。實驗表明學生在上午二、三節課間血糖水準偏低,未達標和處於達標值低限的學生佔40.67%。很多老師也反映,在二、三節課後學生們的聽課注意力和反應速度明顯下降,出現了煩躁、好動等現象,影響了學習效果。

營養學家們提倡為孩子們在上午10點左右的二、三節課間補充200毫升左右牛奶,迅速提高血糖濃度,從牛奶中補充兒童生長髮育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反應速度。

所以確定學生奶的飲用量為200毫升,也是考慮到這些牛奶約需半小時左右自胃內排空,實際上不會對學生們中午進餐產生影響,同時還考慮到200毫升牛奶中只含有約9.6克乳糖,絕大多數孩子能避免“乳糖不耐”的發生。

為滿足廣大中小學生飲奶需求,湖南新希望南山乳業聯合優生活科技啟動湖南中小學自助學生奶工程。由新希望南山乳業與優生活科技聯合開發的“自動售奶機”創新了“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的推廣模式,向廣大學生提供更新鮮更營養的鮮奶和酸奶,所有產品由廠家直接供應,全程冷鏈運輸,新鮮直達每一位學生。學生自由選擇,自願購買,家長即時監管。

新希望南山&優生活,用科技保護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