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新教育的探讨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教育

世界上任何教育一定为本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治理来服务的。

就中国而言,自古以来的教育,是贵族教育。以周朝为起点来说,就是天子国制定的社会秩序,包括等级,人文等等

要通过各国的诸侯贵族来完成,诸侯贵族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语言统一,文字统一

在这个统一下学习典章制度

然后完成对本国人民的教化,实施。

也就是说,那个教育服务于当年的分封制

前提是中国的聚族而居的农业社会

所以我们重视德治:因为我们是宗族制聚族而居的社会。团结是最重要的。

隋朝以后,大一统时代的进一步完成,由于疆域广大,语言不通,又没有电视电报,这样的工具,就产生了科举制:培养统一语言,统一文字,了解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人。

这帮人作为国家机器的延伸,来负责各地的治理工作。

这就是科举制,由于中国聚族而居的农业社会本质没有变,教育基本上延续了之前的德治体系。

到了近代,受西方侵略的影响,我们用100年的时间学习西方,改变了原有的学习内容,变成以学习西方科技知识为主

如今,随着4G,5G网络的到来

教育也一定会产生大的变革

因为在古代,比如说孔子:他能教的学生有限的,并且古代限于工具的局限,往往只能口耳相传

但如果孔子来到今天,一根网线,全世界的人都能听得到,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了基本教育素养的人,对任何知识领域感兴趣,都可以打破空间,无障碍的学习,天底下最好的教授的讲课

也就是说,原本的私塾制,到如今的学校制,达到的目的都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

但是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人员毕竟是少的

所以古人教育不普及也是有道理的

如今生活高度提高(即便我们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准,也远远高于80年代的公务员,好多方面要高于当年的国家主席)

我们还不知足,贪得无厌,那就是辜负了工业革命给我们的恩赐

这个时代,是很好的时代,衣食住行都很充裕,只要人不去攀比奢华

富而后教之,真正成了可能

也就是说未来大部分人的教育:不应该是竞争,当公共服务人员为目的

而是为自己而学习

物质生活解决了,教育必然转向精神领域:思想,艺术,心灵健康,身体健康……的追求,乃至于很大一部分人,会关注到生命终极关怀的问题

如今这种学校的模式,当然还肩负了种种社会平衡的功能

但是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一定会有本质性的变化

一定从追求分数,到追求个人的成长而变化。这就需要学校内部深层的针对社会需要而做调整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