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傷害,大家都悠著點

共情傷害,大家都悠著點


“共情傷害”是一個心理學概念。它指人們如果長期大量地關注災難的、負面的信息,同情心導致的代入感,會傷害人們的心理健康,會讓你抑鬱、焦慮、憤怒甚至精神崩潰。

多少天了?

關注著,隔離著,議論著,

絕大多數人沒有被病毒感染,

卻無一倖免地被它影響,

包括不知不覺中的情緒影響…

從白衣天使的感動,

到他們凱旋歸來的喜悅;

從吹哨人的悲壯,

到求救人的悲憐與逝去;

從從未有過的封城,

到習慣於不出門戴口罩;

從上半場中國的戰場,

到下半場全世界步其後塵的硝煙…

疫情期間,

我們過著不同尋常的生活,

也不知道波動了多少的情緒

疫情的共情傷害

是否已潛移默化地存在?

心理醫生提醒大家:可以適當減少對同一公眾事件的過度關注,以減少共情傷害的可能。

我們也可以測一測自己:

你更願意關注、轉發世道不公的新聞,

還是更喜歡分享那些感人故事?

你更願意在意身邊人的安危與快樂,

還是憂天下之憂,義憤填膺?

下面有關於進入疫情下半場後,在美華人的描述,

看圖或文字後,

你最想告訴別人的是什麼?


共情傷害,大家都悠著點


描述1:

這個非常時期,華人社區成立了日常互助群和緊急救援群。前者是大家互相照應,比如萬一誰有確診需隔離的,社區朋友可以就近伸出援手,以防不時之需。後者是極端情況下,如碰到武力襲擊,在群裡報警,其他人前來馳援。最近網傳華人因“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而在公共場合被無故歧視或攻擊,還有小道消息,說一歹徒看準華人趁火打劫,這些傳聞甚囂塵上,估計能得以坐實的很少。但還是有效傳播了恐懼、加重了一些華人的不安全感,加上被韓裔美國人在1992年洛杉磯騷亂事件中反擊黑裔、西裔的打砸搶而捍衛社區利益的英勇傳說所激勵,華人擁槍自衛的人越來越多。當然,這些還要以合法使用槍支、考量法律風險為前提。但也許能有震懾作用。這個所謂的武裝群,大概率只是個心理安慰劑。

描述2:

除了紐約這類的大都市,美國大部分人的居住方式是獨門獨院的所謂別墅,上下水、空調都獨立;出行交通是自駕車,不存在坐電梯、地鐵等公共交通的密閉空間內的傳播風險。所以,閉門不出是最安全的。偶爾去超市買菜,超市的客流量也遠不及國內那種熙熙攘攘的繁榮景象,戴上手套、儘量保持社交疏離(social distancing,是政府提出的策略之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米以外),回家再用消毒劑狂噴一通,應該還算風險可控。現在,美國很多超市都把開門的第一個小時給了老年人,因為經過頭天晚上的消毒,早上的超市相對安全,照顧高危群體單獨,不和其他人接觸,不失為好辦法、也體現了人性化。我家附近的Costco採取了限制每個時段客流的辦法來降低密度。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減少去超市購物的頻次,從每週2次降為兩週1次,降低感染幾率。

描述3:

我所住的小區,有300多戶,我們這條街上是20戶,我家華人、一家韓裔、一家印度裔,其餘都是白人,其中,退休老人(65歲以上)是12戶。上週六上午,我發現郵箱裡不斷有新郵件閃現。打開一看,很意外:我們這20戶通過郵件形成了互助小組,發起人是Anna, 她說在這個非常時期,讓大家鄰里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她告訴大家,她今天會出門採購,誰需要買什麼,她可以幫著買回來,尤其是老年人,她隨時可以提供幫助。在她的倡導下,鄰居們紛紛回覆,說他們很樂意幫助有需要的鄰居,大家還紛紛留下電話號碼……頓時覺得好溫暖、好感動!

共情傷害,大家都悠著點


說說我看到的:

1、我相信在病魔前,每個人的恐懼與不適應都會一樣的,不分種族。所以對別人幸災樂禍或歧視的絕對是變態;

2、我喜歡“很多超市都把開門的第一個小時給了老年人,因為經過頭天晚上的消毒,早上的超市相對安全,照顧高危群體單獨,不和其他人接觸,不失為好辦法、也體現了人性化。”這樣的存在;

3、比起華人武裝的消息,我更喜歡社區鄰里互助的消息

……

當然,

我最想徹底聽不到有關疫情的消息,

最希望它不曾存在過,

最祈望沒有限制、沒有警告、沒有撕裂,

從一月開始的日子

抑鬱已經延續得太久了

我們都需要

呼吸自由而健康的空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