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办大学学生:外籍老师们,啥时候回来?

我是某中外合办大学的大一学生。在学校,平时上课有时采取十来人的小班制教学。

由于一学期换一次小班,我的tutor(小班老师)在年前最后一节课时和全班合影留念,我们每个人都给他送了礼物、写了贺卡。他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的寒假计划:先去越南旅行、再回老家爱尔兰探亲,最后返回中国批改我们的论文。

这个瘦瘦高高的爱尔兰人上课最喜欢穿着衬衫,迈着长腿在食堂里尝试各种中国菜。他有个记录学生状况的小本子,有同学看见过那上面全是班上每个人的家乡以及是否养了宠物。而且他至少接手了三个班级。

对,他可以牛哄哄地说出中国所有的省份。

中外合办大学学生:外籍老师们,啥时候回来?

这是某节课的小班教室,我们是走班制。

“我知道你们都要回家乡,XX要回山东,XX要回重庆,这是你们的传统。

我也要回去,因为我是你们的老师,要和你们有一样的传统。

那个临海城市的十二月份还时常有气温十几度的大太阳天气。分别那天,tutor把我们送的各种奇奇怪怪的礼物装在了他的电脑包里,脸上是藏不住的嘚瑟笑容。

中外合办大学学生:外籍老师们,啥时候回来?

看,我的学生多喜欢我。

我只想开学以后早点见到他,告诉他我过年时吃的什么中国特色菜肴,告诉他在今年这个过得委屈巴巴的新年里,我们被迫宅在家里一个月,每天被新闻轰炸,高速路口到处是拿着体温枪的工作人员。

当然还要告诉他,那个吃蝙蝠的事大概率不是真的,如果吃那就是全民公敌,以及中国人不是都喜欢吃野味。

学校仍然处于寒假状态。国内各大普通高校已经开始通过各类平台进行网上授课,争取保证课程进度。

现在,我们的外籍老师们也在四处打听现在的情况。我能想象,他们现在正分散在世界各地,在多出的一段假期里好好和许久不见的家人团聚,同时提心吊胆地了解着中国的抗疫情况。

西方媒体对于新冠疫情的大肆渲染很可能会让他们犹豫踌躇,毕竟隔离、封锁等各种大阵势还是让国际佩服,但新冠病毒的凶残还是现实地挡在了他们面前。

中外合办大学学生:外籍老师们,啥时候回来?

网课已经提上议程,在家即将发霉的同学们在收到provost的邮件后奔走相告。爹妈也纷纷调出翻译软件仔细查看邮件,确认了自家娃终于不用再当黑暗料理制作者和一动不动追剧者了。

但是,小班制的优点就在于老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人的进步和不足,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习效率。如果应用在网课上,价值极有可能会大打折扣。

没有办法,国家有需要,

能不添乱就不添乱。

provost的邮件还说教职工在二月中旬前必须返校备课,意味着老师可能要在空荡荡的校园里上网课,学生窝在家里收听,想想都是名场面。

我记得有句话说,我们不是在见证历史,我们就是历史。

这是共和国在互联网时代遇上的疫情,小到一节网课,大到整个线上物流平台,都是历史。

作为普通学生,也不能立刻化身医学小天才奔走前线,只能在线上打气呐喊,有时夜深人静还觉得有点丧气。

但是我们就是历史,我们的存在就是这个国家运行的一部分。

作用再小,即使变成了两百年后历史书封皮的一丝纤维,也要发出声音,呼唤春天的降临。

国际生小伙伴询问国内是否安好,

我只能告诉她:多买点口罩屯着带过来,也记得给我带一点,疫情结束后咱请客最正宗的中国小吃。

要知道,

中国人的胃和心,可都是强悍了几千年的。

中外合办大学学生:外籍老师们,啥时候回来?

#青云助力 共渡疫情#

#青云计划# #外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