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塞“三嫁养子”是否幸福?结束昭君远嫁凄苦的历史形象

形容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句子是:"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王昭君

。故事是这样的: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遂于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

王昭君出塞“三嫁养子”是否幸福?结束昭君远嫁凄苦的历史形象

王昭君剧照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嫁于韩邪单于后,被册封于宁胡阏氏(yān zhī)。可好景不长,两年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患病,病亡前传位于复株累的长子,并"约令传国与弟"(要求以后将单于位置传给弟弟)。

按照匈奴的习俗,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不但继承父亲的王位,还可以继承父亲的妻子(非亲生母亲)。《汉书·匈奴传》里记载:“匈奴父子同穹庐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无冠带之节,阙庭之礼”。

王昭君认为这是乱伦,不能接受这种习俗,上书汉成帝。《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成帝赦令从胡俗”。

王昭君出塞“三嫁养子”是否幸福?结束昭君远嫁凄苦的历史形象

王昭君剧照

圣旨在,胡俗在,无可奈何。你的身体早已不属于自己。在那个时代,不要说一个他乡的女子,即便故土,多少红颜,也是香消玉勋,这就是命。比较欣慰的是复株累大单于对王昭君很好,俩人的感情倒是不错,封为大阏氏,并生育了两个女儿。

十一年后(公元前20年),第二个丈夫也先她而去了,这时继位的是单于的弟弟——搜谐若鞮单于(公元前20年-前12年),史书从此对王昭君没有了记载,有人说王昭君又嫁给了“小养子”搜谐若鞮单于,也有人说王昭君过上了寡居的生活,我们也得而知,但是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生,卒于公元8年,活了60年,后期生活在“小养子”搜谐若鞮单于期间。

王昭君出塞“三嫁养子”是否幸福?结束昭君远嫁凄苦的历史形象

王昭君出塞剧照

文人对王昭君的评价: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宋)王安石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清)曹雪芹

对于上面的史实,我其实想重点表明我特有的看法:

1、匈奴人为什么有“匈奴父子同穹庐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的习俗?

我们把匈奴的“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妻其妻”的习俗称为“收继制”,为什么匈奴有这样的习俗?据现代科学研究,北方人缺锌,尤其在怀孕期间的女性。女性在怀孕期间对锌的摄入量本来就要求比平时高几倍,怀孕期间缺锌除了会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外,还会大大增加孕妇孕产并发征的概率,大大增加了孕妇的死亡率。为了将现有的能生育的女性资源“利用”起来,只要不是亲生母亲,都要被再次“利用”。

北方缺锌,主要与北方降雨量小有关,年降雨量小于140毫米,土壤中的锌很难被植物吸收,植物缺锌,牛羊也随之缺锌,于是北方的人也随之缺锌。

这就是北方匈奴人为什么会有收继制的原因。

王昭君出塞“三嫁养子”是否幸福?结束昭君远嫁凄苦的历史形象

王昭君故里

2、匈奴人对女人的态度怎么样?

西汉初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大军迎击匈奴,不料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饥寒交迫,危在旦夕。史称

“白登之围”。

陈平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妻妾)十分宠爱,朝夕不离,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于是向刘邦献计贿赂阏氏,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派遣使臣,乘雾下山向阏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后才得以脱身。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中说明:阏氏在匈奴的地位却很重要,不仅在内政、外交上有重要地位,在战争中也起作用。

从现在的世界各国看,北方的民族都比较尊重女性,如英国人,挪威人,德国人等,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大家有目共睹。

《匈奴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在此匈奴歌中,将女人的容貌与生存资源的六畜相提并论,由此判断,匈奴人对女人的态度是比较好的,女人的社会地位也相对较高。

王昭君出塞“三嫁养子”是否幸福?结束昭君远嫁凄苦的历史形象

王昭君故里

3、王昭君到底幸福与否?

王昭君夫亡嫁其养子,后可能再嫁小养子(史书未记载,但王昭君生活在小养子时期。搜谐若鞮单于继位期间公元前20年-前12年,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生,卒于公元8年),是出于匈奴人缺锌导致成年女性数量减少而不得已实行的“收继制”,情感上,应该不能接受不了,但是情理上也不是特别大逆不道的事。

重点是匈奴人对王昭君怎么样?王昭君的社会地位怎么样?第一次嫁于韩邪单于,被册封于宁胡阏氏;第二次嫁养子复株累大单于,封为大阏氏。史书也称复株累大单于对王昭君很好,俩人的感情倒是不错。同时按照前面第二点即匈奴人对女性的尊重方面分析,王昭君的社会地位应该是比较高的,并且两位单于对王昭君的感情很好,由此判断王昭君是比较幸福的。

女性作为一个统治集团内的附属品,是不能被迫远嫁番邦的,认为这是有失尊严的事情,并且认为远嫁番邦就是不幸福的,就是凄苦的,因此王昭君在后代历史中都是以“凄苦”的形象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