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之-世间唯有钱难说

第23篇

钱这玩意,当今掀起了一股崇拜,变成了一种宗教,犹如中国人之崇拜龙,西方人之信仰耶稣上帝。

放之四海皆认同的一条经典准则是:赚不到钱?无能!

先前听商人们如是说,不以为然,后听学问比我深、文凭比我高的同学也如是说,我就不能不以为然了。于是无论晨昏,无论闲忙,就总这么自问:赚不到钱(或者说拥有的钱不多)就一定是无能、低能吗?

想来想去,认为是不是可以分别这么几种情况:一种人是以赚钱为职业,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一种人干别的事,得到钱只是社会(他人)给他的报酬,报酬的多寡,于他本人基本是被动的。

你说教授们一篇论文就值一百二百?爱因斯坦相对论究竟可以卖多少钱?一部《红楼梦》,用现在的稿费标准给钱,充其量不过一万。

当今社会,还有当兵的没钱,农民拥有的钱也很有限。既然复杂劳动、简单劳动获得的报酬即钱都十分有限,就不能说从事这些劳动的人都是低能、无能的。

本来,钱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作为圆周方孔的形象,战国后期才出现。此前,钱作为交换手段,形象像把铁铲,是为“农器”,读音曰“泉”,取泉水流泛之周致也。也有的像刀,取其以锋利向人也,故曰“钱刀”。两个形象,两个象征意义:钱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应该“周致”地让大家都得到好处。渐渐地,它专利于某些人了,于是提醒这些人:钱就是一把刀啊,有锋利的刃口啊,当心着吧!所以明智的古人感叹道:“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当然,钱毕竟是厉害得很的东西,连以清廉自守的人也能被吓唬住。古时有个清官,严令查办一桩冤案。第二天他发现自己桌上有钱三万。意思是请他就此止步。他十分气恼,命令手下人五天内查出结果。但下一天早上又发现桌上的钱增到五万。他更感羞辱,再令三天结案。结果桌上的钱增加到了十万。他不得不长叹一声:钱到十万可以通神!我可得罪不起神明啊。于是办案之事偃旗息鼓。

才能、贡献、正义、真理,都离钱太远了。

离远些,也许是好事?

散文随笔之-世间唯有钱难说

泰姬陵外母子游客(作者拍摄图文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