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科技淨利增速連續下滑 上市募資或為緩解“錢荒”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晶科科技淨利增速連續下滑 上市募資或為緩解“錢荒”

近期,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准了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科科技”)的首發申請,將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招股書顯示,公司本次擬發行股數不低於2.41億股,擬募集資金25億元用於遼陽忠旺集團230MW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營口忠旺鋁業156MW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寶應光伏發電應用領跑者2017年柳堡2號100MW漁光互補等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晶科科技5月6日啟動新股申購後,上市日期已越來越近,但其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卻連續大幅下滑,負債高企、財務數據等多方面隱憂依然廣受市場關注。

營收、淨利增速均大幅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晶科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清潔能源服務商,涉及太陽能光伏電站的開發、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等環節,以及光伏電站EPC工程總承包、電站運營綜合服務解決方案等,光伏電站運營業務為公司成立至今的核心業務,李仙德、陳康平及李仙華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記者梳理發現,晶科科技近幾年的業績表現並不盡如人意,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長率均在大幅下滑。

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9年,晶科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58億元、40.53億元、70.66億元和53.40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02.36%、118.14%、74.34%和-24.4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處在大幅下滑狀態;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97億元、6.72億元、9.02億元和7.29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35.86%、592.52%、34.32%和-19.22%,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長率亦在下滑。

對此,晶科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目前國家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產業,相關利好政策為公司的盈利帶來了良好預期。但是針對電價補貼款,目前可再生能源基金收繳結算的週期較長,導致國家財政部發放可再生能源補貼存在一定滯後,導致了營業收入以及歸母淨利潤的下滑。

同時,招股書中還提到,基於行業政策變動及光伏發電行業發展特點,未來光伏發電行業將逐漸由快速增長轉至穩定增長,未來期間公司存在收入增長率下降的風險。

記者查詢發現,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晶科科技收到政府補貼金額分別為1.11億元、0.89億元和0.66億元,補貼也在連年退坡。

招股書中提示稱,如果未來相關稅收優惠及政府補助的政策或法律法規出現變動,公司所享受的全部或部分稅收優惠及政府補助政策出現調整或取消,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有分析人士指出,政府對光伏行業的扶持力度減小,一是因行業內進入的資金量太大,造成產業過剩和浪費;二是行業終將市場化運作,靠補貼容易使光伏行業產生對政策的依賴。

負債高企,借上市募資還貸?

近年來,在補貼滑坡、電價下降以及補貼拖欠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光伏企業逐漸開始陷入資金流轉不暢、財務成本增加的困境。

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和2019上半年,晶科科技負債合計分別為155.3億元、216.5億元、236億元和221.5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3.54%、79.04%、75.68%和73.54%,均在70%以上,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對於報告期內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在70%以上,晶科科技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記者表示,因公司所處行業為資金密集型行業,光伏電站項目融資以債務融資為主,隨著業務規模的增加,公司負債規模相應增長,資產負債率維持在較高水平。

該負責人進一步解釋稱,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及2019年9月末,公司流動比率分別為0.95、0.82、1.01和1.08,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逐漸擴大,資產流動性逐步改善;與此同時,公司積極優化資本結構,先後進行了兩次股權融資,資產負債率已出現逐年下降趨勢,資產結構正不斷優化。

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光伏發電行業屬資金密集型行業,企業需投入大量建設資金,但光伏電站運營業務本身卻是微利行業,所以很多企業都是負債經營。

另外記者還注意到,招股書顯示,此次公司擬募集資金為25億元,除用於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外,還擬將其中的6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

“募資還貸”?公司的負債壓力可見一斑。市場上有聲音認為,公司此次借上市募集資金或為緩解“錢荒”。對此,上述負責人表示,本次A股上市是公司結合自身經營業績、財務狀況作出的符合公司發展戰略的決策;所募資金投資項目是對已有業務的延伸和擴展。

“募集資金到位並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後,有利於公司優化財務結構,促進公司財務狀況朝著更加穩健、可持續方向發展,增強抗風險能力,有助於進一步強化公司整體盈利能力。”該負責人補充說。

不僅是負債累累,尚未上市的晶科科技因融資渠道受限,還承擔著大量的財務費用。2016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財務費用分別為4.20億元、5.78億元、9.46億元和4.63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2.59%、14.25%、13.39%和21.20%,財務費用遠高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數據“打架”系核算口徑不一致?

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連續上升,但其中2017年的財務數據與存在業務交易的上市公司所披露數據卻存在“打架”問題。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晶科科技向合肥海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海潤”)、江陰海潤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陰海潤”)合計採購商品/服務的金額為3.47億元。

而合肥海潤和江陰海潤兩家公司同屬於原A股上市公司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潤光伏”)的全資控股公司,但是海潤光伏2017年年報披露數據顯示,2017年其向晶科科技的銷售收入為2.07億元,兩者所披露金額相差1.4億元。

無獨有偶,晶科科技2018年向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州中來”)及其姜堰分公司支付的採購金額為2.34億元。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泰州中來是蘇州中來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來股份”)的全資子公司。中來股份2018年年報未披露具體的客戶名單,但其中也未發現與2.34億元同樣的交易額,如果選最接近晶科科技採購規模的數值2.1億元做為參照,那麼扣除稅金後,兩個數據的差異約為0.4億元。

對於財報所披露數據“打架”的問題,晶科科技相關負責人稱,公司披露數據與海潤光伏2017年年報數據差異系雙方核算口徑不一致;而中來股份2018年年報未披露前五大客戶名稱,無法與公司披露數據對比,故不存在所謂差異。

此外,據媒體報道稱,晶科科技還存在嚴重的環境汙染等行為。據不完全統計,報告期內,晶科科技及其旗下子公司因生產、環保、稅務等違規105起,被處罰金達778.43萬元,處罰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達28起,其中,一家子公司因環境違法曾一次被罰12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