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Photo by Nynne Schrøderon Unsplash

简简周 / 文

这两天,我在各大网站、论坛和母婴群中看到很多人在讨论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一位妈妈付费加入了一个睡眠引导群,让3个月大的婴儿跟自己分房睡,目的是训练婴儿的独立入睡能力。

在“训练”时,婴儿突然翻身趴睡,而妈妈就在隔壁房间,一边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看监控,一边不停地在群里@所谓的答疑老师。

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结果,等妈妈2个小时后再进房间喂奶时发现,孩子已经窒息死亡。

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1

一个让小婴儿跟父母分房独自入睡的训练群,还收费不菲,竟有那么多妈妈深信不疑地追捧,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类似的哭声免疫法、睡眠训练法,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训练出不哭不闹、让妈妈省心省力的“天使宝宝”。

这一点精准击中了在养育中孤立无援、焦虑不堪的妈妈们。

当她们不停地被一些邪恶机构洗脑,“孩子哭,你就不是个好妈妈”、“孩子能自己独立入睡才叫完美”、“婴儿哭是在要挟父母”,就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被坑钱不说,还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首先,婴儿趴睡很危险,尤其是还不会翻身的婴儿,因为一旦口鼻被堵住,他自己完全没有能力避开,很容易出现“婴儿猝死综合征”

1994年,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婴儿猝死综合征联合会等共同发起“仰卧睡觉”运动之后,婴儿猝死综合征发生率下降了40%。

但那位妈妈接受的所谓睡眠指导,反而是要引导婴儿趴睡,当哪个孩子实现趴睡之后,整个群的妈妈们都会为她庆祝“解锁趴睡”。

或许,直到现在,一些依然留在那个睡眠群里追捧“睡眠训练”的妈妈们还在想,这只是个意外,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训练”,不仅存在让婴儿窒息的危险,对孩子的心理和人格也是严重的摧残。


这类“睡眠训练”,起源于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将近100年前,心理学家华生倡导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他把婴童当成机器一样去训练和塑造。

华生还有一句名言: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随机把他们训练成不同的职业,可以是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是乞丐和贼,不管他们的天赋、兴趣、能力以及血统。”


他的理论影响了美国整整一代人的养育方式。因为行为主义的矫正方法确实见效快,让妈妈们很是省心、省力,因此在当时备受追捧。

然而,践行华生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的人都尝到了恶果,包括华生自己。

这些“被训练”的孩子,长大后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

华生的两个儿子也因童年期严重的情感匮乏,成年后都患上了抑郁症,大儿子年仅30多岁就自杀身亡。

质疑华生理论的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哈洛,也用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证明了早期母婴亲密关系对孩子一生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深远影响。

2

现在被这些中国妈妈们追捧的睡眠训练、哭声免疫,都是美国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早就已经摒弃了的育儿法。


教无知、焦虑的妈妈们用这样反人性、反科学的方式,来给小婴儿做“睡眠训练”,简直坏透了。

婴儿的哭声,是他与世界唯一的沟通方式,如果长时间没有人回应,等同于让一个毫无自保能力的婴孩身陷绝境。


一些妈妈觉得睡眠训练确实有效,因为慢慢地孩子确实不太哭了,那只是因为孩子已经彻底绝望,而这种强烈的威胁感和孤独感,也将成为伴随他一生的底色。

有网友说,自己曾经使用哭声免疫法冷酷训练孩子,出生后就让小婴儿在单独的房间里睡觉,哭得死去活来也不管,现在,孩子已经被诊断为自闭症。

还有网友透露,自己一个朋友因为相信孩子是在用哭来威胁大人,所以,从小婴儿开始,她从不理会孩子的哭声,也不会去抱他。上学后,孩子患上了儿童精神分裂。

如果能够了解这些真相,还会有多少妈妈愿意要这样一个不哭不闹、让人省心的“天使宝宝”?

就连著名女星马伊琍都曾上过所谓“独立睡眠训练”的当,所幸她及时醒悟、紧急刹车,还把这段经历分享在微博上,以提醒更多妈妈们避免踩坑。

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3

其实,妈妈天生就对婴儿的哭声敏感,婴儿一哭,很多妈妈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要抱起孩子。

这种明显反常识的睡眠训练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就是因为他们拿捏住了妈妈们的软肋——焦虑。

就像这位痛失孩子的妈妈,她犯错,不是因为她不想当个好妈妈,恰恰是因为她太想当个好妈妈。只是,她病急乱投医,被有毒的观点给洗脑了。

训练孩子不哭的缺德生意之所以有市场,不仅是无良机构的引导,还有周围环境的推波助澜。

在日剧《坡道上的家》中,女主角里沙子是一位全职妈妈,她意外被选中成为一个虐待婴儿致死案件的候补陪审员。

这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就是婴儿的亲生母亲水穗。她把年仅8个月大的女儿,亲手溺死在浴缸里。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妈妈丧心病狂,不配为人母。可是,随着审理案件的深入,里沙子慢慢在水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原本水穗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收入也比丈夫高,可她不得不为生孩子,放弃自己的事业,成为一名全职妈妈。

孩子出生后,丈夫不仅不帮忙,还常常对水穗不满,觉得是因为她做得不好,孩子才总是哭闹。

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婆婆因为觉得孩子哭闹会影响自己儿子休息,所以还出了个馊主意,让儿子自己出去住商务酒店。

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战战兢兢总担心自己做不好的水穗,一直不停地被丈夫和婆婆指责,甚至还拿她跟其他妈妈比。

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就是这些琐碎却无孔不入的家庭矛盾,一丝丝瓦解了水穗的心智。

而里沙子原本看似美满的生活下,也早已是千疮百孔,来自丈夫和婆婆的一句句牢骚和抱怨,都一刀刀扎在了她的心上,仿佛是在告诉她:“你不是一个好妈妈”、“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

终于,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里沙子失控了。

在一次带女儿外出的时候,她恍惚中将女儿丢在了地铁上,被吓坏的女儿不停地哭泣。

生怕遭到丈夫责备的她,崩溃地摇晃着女儿,恳求她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爸爸。

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现实中,有多少妈妈在承受着类似的压力?

婴儿反正不分白天黑夜,有需求就哭,可身边的人不仅不帮忙,反而觉得,孩子哭就是妈妈的错。

母乳不足,也会有人跳出来指指点点,说喝母乳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如果想尽一切办法,还是催不下奶来,又会被说,当个妈连奶水都没有。

孩子哭闹、挑食、发脾气,甚至生病……所有人都会看向妈妈,“你都是怎么当妈的?”

甚至,有些妈妈自己的成长经历本身也有很深的议题。她们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被指责。


当一个妈妈被强烈的焦虑、自责和自我否定所裹挟时,她又如何能保持理智,做出明智的选择?

妈妈们的焦虑,也让那些为赚钱就把灵魂喂了狗的伪育儿专家有机可乘。

4

父母需要学习,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也是对一个新生命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可是,在选择育儿课程的时候,也千万要擦亮眼睛。以牺牲亲子关系为代价的所谓“训练”和课程都是毒瘤。

妈妈们是真的很需要被支持、被看见和被理解。只有让妈妈先装满了自己内心的杯子,她才有可能真正给予孩子爱和温暖。

在育儿这件事情上,请不要让妈妈们一个人在战斗。

- 作 者 -

3个月的小婴儿猝死,“独立睡眠训练”还要再害多少人?

简简周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美国科恩博士亲授游戏力讲师、儿童游戏治疗师

亲子关系顾问、专栏作者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