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開學第一課:在人類歷史、宇宙長河中,我們能留下什麼

同學們,大家好,我叫施一公,來自西湖大學,很高興今天有機會給同學們上開學後的第一課。

今天我想給大家講四個觀點,第一個觀點就是“獨立”。“獨立”的英文叫independence。為什麼一開學要講獨立,自立?你們雖然還沒有成年,但你們應該要逐漸自立,獨立,用獨立的眼光審視世界。在生活中也要一點點獨立起來,自立起來。沒有獨立,就很難有今後一點一點對社會的判斷,對周圍世界的認識。

施一公開學第一課:在人類歷史、宇宙長河中,我們能留下什麼

第二個觀點,是“獨立思考”,和獨立不太一樣,“思考”是指自己去用心觀察世界,基於自己的觀察、比較,作出判斷。獨立思考的背後,實際上是批判性的思維。也就是說,無論是教科書、老師、家長、朋友,還是你周圍的小夥伴,給你說了一件事情,講了一個故事,自己都要想一想,這個故事的道理對不對?逐漸形成自己的判斷。

其實,任何一個人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一開始總會有各種標新立異的想法,也許有些觀點不被社會接受,也許有些觀點是錯誤的,都沒有關係,獨立思考的價值是一輩子的。不僅在學習中會受益,將來走上社會,工作中,甚至走出國門,在任何一個地方,你都會受益於這樣一種行為和能力。

施一公開學第一課:在人類歷史、宇宙長河中,我們能留下什麼

除了獨立和獨立思考,我的第三個觀點是,“尊重”。

尊重什麼呢?尊重自己。任何一個人在成熟過程中一定是尊重自己的過程,我們可以謙虛、可以謹慎,也可以偶爾外圓內方,無論怎麼樣,我們都需要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讓自己在社會中,在學習上走下去。

但是尊重自己遠遠不夠,只是尊重自己,社會就會變得很對立。同學們在過去一兩個月中上網課,在網上搜一搜消息,看一看新聞,會有很深的感觸。這個社會是需要包容的,是需要彼此理解的,包容和理解的背後是需要尊重別人。

你尊重了自己,同時尊重了別人,社會自然會有包容,自然可以和諧發展,周圍的環境自然會讓你賞心悅目,世界會變得平和。

尊重別人之後,我還有第四個觀點,“尊重科學”。

什麼是科學呢?科學是對自然界客觀的描述,它是近似真理的一些存在。我們有時候會情緒化,對事物的判斷會走極端,這些都是和科學相悖的。我相信,只要大家尊重科學,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好的解釋。尤其是現在新冠疫情仍在世界各國蔓延的時候,最後的主宰,就是科學。科學是社會前進的推動力,也是第一生產力,我們必須尊重科學。

同學們,剛才我給大家講了我的四個觀點,獨立、思考、尊重、科學。那麼科學和我們究竟有什麼關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很長,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有一個荷蘭的科學家叫倫琴,他在1895年發現了x射線,他用x射線給他的夫人拍了一張手的照片,能清楚地看到婚戒、手指和骨骼。這是人類已知的第一張x射線穿透組織之後留下來的照片,顯示了x射線強大的穿透功能。這個科學發現,我想同學們都很清楚,後來走進醫學,成了醫學影像的一個重要基礎。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一個就給了倫琴先生。在他後面,是一位著名的德國科學家叫馬克斯·馮·勞厄,他發現了x射線可以被氯化鈉試驗晶體折射衍射的現象。他意識到,折射之後,衍射之後,在氯化鈉晶體後面的背板上出現的一個個黑斑,在膠片上出現的黑斑,代表了氯化鈉、氯原子和鈉原子相對的位置,以及它們本身的化學物理性質。這個發現非常重大,所以馬克斯·馮·勞厄獲得了19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大家可以想象,x射線的發現,從倫琴到馬克斯·馮·勞厄已經開始接力棒往前走了。儘管馬克斯·馮·勞厄發現了食鹽晶體,他並沒有發現其衍生的規律,而這個規律是由後來的英國父子科學家,布拉格父子發現的。父子攜手合作用了很長時間,成功推演出一個簡單的公式:2dsinθ=nλ。

這個簡單的“布拉格公式”,是我們人類觀察物質世界最重要的理論依據,布拉格父子因此在1915年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小布拉格只有25歲,是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

施一公開學第一課:在人類歷史、宇宙長河中,我們能留下什麼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科學需要合作,需要激勵,它在求真,它在尋求自然界的規律,而這些手拿接力棒的科學家們,都沒意識到,他們的發現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今天,除了剛才我講的醫學影像透視,甚至在高鐵站、在飛機場的一些安檢措施,都跟x射線直接相關。

X射線對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最重要的改變,還不在醫學上,而是讓人類從微觀上看到了原子分子的排布、規律、蛋白質的組成,細胞的結構,讓我們看到了每一個重大疾病的發病機理,從而可以用這些結構信息,用來製藥,用來理解世界。

我舉個簡單例子,艾滋病和艾滋病藥物的發現。

我們有一種藥叫利托那韋(Ritonavir ),它上市之後,兩年之內,把艾滋病死亡率降低了80%,這個藥非常強大。怎麼來的?很簡單,我們人類用x射線衍射的技術,看清楚了艾滋病病毒裡邊有一個叫蛋白水解酶,看清楚了它的空間三維結構,水解酶空間排布怎麼工作,我們就可以設計特異的小分子抑制劑,針對艾滋病病毒的水解酶。

從從倫琴到馬克斯·馮·勞厄,再到布拉格父子,一直到世界上很多科學家,從醫藥公司到實驗室,這個故事並沒有講完,我們再往前走,就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在世界大爆發。

在這個過程中,從西湖大學到清華大學、到中國科學院、到美國、到西歐的一些實驗室,大家先後用x射線的技術、冷凍電鏡的技術,他們都在用同一個根本的方向的技術,從微觀上看清大分子,比如蛋白質的空間、三維結構,從而給人類以希望,給人類以治藥、疫苗,今後來防控治療疾病的希望。

在西湖大學,我們的周強研究員,運用冷凍電鏡的技術,和他的團隊一起解析了一個重要結構。這個結構有什麼意義呢?同學們想一下,一個病毒怎麼進入人體細胞呢?像是一個人去開門,必須抓住把手才能打開。周強研究員他們的工作,就是搭建起一個空間三維結構,這個結構使得我們第一次看清楚了,從原子水平的病毒怎樣在第一時間進入人體的過程,它的第一步是如何進行的。看清楚了這一步,我們就可以想象,就可以做研究,防止這一步發生。如果這一步發生之後,有什麼辦法來解決等等。

施一公開學第一課:在人類歷史、宇宙長河中,我們能留下什麼

我講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同學們,科學發現、基礎研究,是決定我們現在和未來最根本的力量。大家可以認真想一想,未來該怎麼做,才可以更好地發揮你的潛力,給這個世界、給周圍的社會、給關愛你的人,帶來無愧你自己先天的一些貢獻。

我從事科學研究差不多30年了,每一次一個重大的科學發現、科學突破,在我實驗室出現的時候,它帶來的是一種刻苦銘心的愉悅。怎麼來描述這種愉悅呢?我試圖讓同學們理解——在人類浩瀚的歷史中,在宇宙的長河中,我們能留下什麼?當你在實驗室裡,當你在你的筆記本里,當你的思考過程中有一個重大的理論突破,有一個核心的實驗觀察,這種愉悅感你不覺得比中了彩票、大獎更加不可思議了這是用你自己的力量在改變世界,在創造奇蹟。

講完故事,我想給同學們叮囑幾句,緊張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鍛鍊身體。兩天前,我在西湖邊上跑了半程馬拉松,用時1小時38分,我相信同學們可以比我跑得更快。

最後,我用一個順口溜來鼓勵同學們,保證自己的學業順利吧:

愛體育、愛科學、愛鍛鍊、愛學習。教室一去如故,操場常來常新。學習鍛鍊兩不誤,健康學習工作50年。

我是施一公,我能做到。你呢?

來源 | 西湖大學WestlakeUniversity(文稿據施一公給杭州中小學生的“開學第一課”演講視頻整理,有微調)

施一公開學第一課:在人類歷史、宇宙長河中,我們能留下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