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高转化率文案》:一本教你写好文章的葵花宝典

《如何写出高转化率文案》:一本教你写好文章的葵花宝典

三毛曾说过“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由此可见,梦想对于人的重要性,它让我们孤独寂寞的心灵有了栖身之所。

而对于写作者来说,写出好的文章便是他们的愿望和梦想,让他们身有所安,心有所依。既然写好文章对于写作者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呢?

为此,一个爱好写作的我也一直在寻找,直到我看到了英国文案写作培训负责人安迪•马斯伦所写的《如何写出高转化率文案》,我才真正明白写文章的方法和技巧。

或许有人看到这本书的题目,会不加思索地认为写出高转化率文案和写好文章有啥关系,我起先也是这样认为的,总觉得前者是靠赚钱为目的,而后者却是依靠走心,两者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我的读书之旅,在书中寻找答案。

在我不断地汲取书中的知识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本书是利用心理学知识为依托,带你深入读者的大脑,利用读者最深层次的心理驱动来进行文案创作,真正地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为读者创作。

就在这时,我才明白这本书或许不仅仅对在市场中写文案的人有用,它有可能对于我们这些开始写文章并且想把文章写好的人来说,也有一定的可读性。

带着这样地猜测和兴趣,我读得飞快,像是遇到了一位知心的好友,用她那渊博易懂的知识打开我紧闭的思路,让我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我无法做到一一阐述,只好撷取其中对于写作者最有用的部分来进行简单的表述。

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青年时代》曾提到“作品是读者和作者交流的媒介,作者将情感藏于文字,而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去试图了解作者的情感,并从中获得了人生感悟或者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

这简单的几句话便描绘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相交流的合作关系。这是常人惯用对于写作者和作者关系的思想,但是这本书却另辟蹊径地利用销售学方面的理论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也就是——为读者服务。

但在为读者服务之前,我们必须先正视关于读者的四个事实。

1、他们不是白痴。

2、他们没有义务阅读你写的内容,更不用说即便他们开始读了,也随时都可以停下来

3、除了阅读电子邮件、信件,广告或是网站之外,他们还有其他事要做

4、相比你要告诉他们的事,他们还有其他重要得多的事情。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你不是读者唯一的选择,他们随时开始,也可以随时结束

。”

明白了读者阅读事实之后,我想你必定也联想到自己作为读者的经历。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这样,那么怎么吸引读者的目光,让他们持续地读下去呢?

这时候,拥有一个为读者服务的意识便显得极为重要了。

为什么要为读者服务?

听到为读者服务这一字眼,或许有些写作者就会反驳了,凭什么我们要为读者服务,我们凭什么不能写我自己想写的?凭什么……

可是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凭什么?

这里的“为读者服务的”并不是表明作者就比读者低一个等级,而是说作为一个写作者来说,你要有为读者负责的态度,你要保证你写的东西可以给你的读者一些收获,而不是白白浪费读者宝贵的时间。

有时候,作为写作者来说,你把文章写出来并且在平台上面发表,我想你必定不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人看,没有人去欣赏,没有人去赞扬,是不是?

那么,当你对读者有希翼和要求的时候,作为写作者的我们是不是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你的文章是不是让他们在阅读了之后去做、去感受或是考虑某些新事情?

带着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你便会明白你要做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态度来让读者愿意亲近你以及你的作品。

在销售学中,有时候销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你整个人,你的魅力,你的专业度。作品只是你的附带值。而拥有为读者服务的意识便是放低心态,保有谦卑和包容心的一种方式,它会让你的读者始于你的态度,敬于你的才华,终于你的人品。

读者的喜欢和追随是写作者写下去的不竭动力。写作者要始终对于自己的读者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有了这些读者,你才是他们眼中最好的作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唐太宗对官民关系的阐述,我想对于读者和作者之间这种说法也成立,作者带来读者,读者也造就了作者,让作者走得更坚定,也更加长远。

为读者服务,也是写作者为自己的写作之路开拓新的捷径。

怎么为读者服务——唤起读者的情绪反应

我们既然知道了要为读者服务以及原因,那么怎么才能为读者服务呢?

书中提到“不要表达你的情绪。因为你的读者对此不感兴趣。有趣的是,他们对自己的情绪也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体验到自己的情绪罢了。”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便看到了文案和文章的区别,这不能简单得说哪个好哪个差,只能说对于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作为读者我们要辩证地来看,而不是全盘吸收。

作为写作者,我们要为读者服务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写作者不能时时刻刻写一些自己的碎碎念还渴望有大量的读者来阅读它,这是不合实际的,因为你的碎碎念只能代表你的一些经历或感悟,它不能代表其他人的想法,但这并不是书中对文案写作者的要求“不要表达你的情绪”。

作为文章的写作者来说,你的情绪还是要表达的,但不是用这种简单又直白的方式,

你可以把自己的饱满的情绪融进你编织的故事中,让读者在曲折丰富的故事情节中感受主人公的或喜或悲,而这往往既能抒发你想要表达的情绪,也能更为高级地让读者更深层次地感受这种流动又极为丰富的情绪,从而引起他们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思考。而这,才是读者极为关心和在乎的。这也算是对上文“为读者服务”的一个诠释。

对于如何唤起读者的情绪,书中写到要用简单的语言来唤起丰富的情绪。这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同。在我看来,文章的最高境界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丰富多彩的人生。可是很多时候这种看似的简单往往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因为它背后的努力是你无法感知的,但这也确实也是最打动人心的。

比如说我们的《道德经》虽然只有5126字,但却千古流传。还有英国的莎士比亚爱写的14行诗虽然短小,但每首诗却又都脍炙人口。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

”生活是平淡又简单的。但是有谁能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勾勒生活?对,没有。为什么?因为生活的简单是最难诠释的。它看似简单,但又不简单。所以,它才如此地拨动人的心弦。

由此可见,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是来源于我们简单的日常生活,而这又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但是,看到人生的简单智慧变得有些复杂,我们有些人可能会望而却步。

我想,也实在没必要。

我们做不成大家,但是我们只要保证我们的语言可以准确地表达我们看到的,而不是我们知道的,少一些不必要的华丽辞藻,多一些扣人心弦的细节,也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唤起某些人内心的共鸣,引起他们心中丰富的情感,我想这就足够了。

结语

写好文章从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写作者的热爱和坚持,它还需要读者的鼓励和支持。

读者作为写作者的阅读对象,写作者自然要对他们负责,为读者服务,用简单的语言来唤起他们内心最丰富的情感。

写作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作为写作者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写作不仅仅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要启迪更多的人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