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三个细节证明大娘子才是"红狼"的良配

王老太为小女儿王若弗寻找的夫家,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门当户对",虽然表面上看,大娘子嫁给盛纮是有些亏了,但除了家世,其他的条件,譬如:人口简单、婆婆省心、夫婿上进,这些都更有力于王若弗的生存。

知否原著:三个细节证明大娘子才是

原著中,王若弗四五岁的时候,父亲被派了西北巡检,王老太执意要一同跟去,于是便将王若弗寄养在了远房的亲戚家,这个人按辈分来算,应该就是王若弗的叔叔,叔叔虽对王若弗极好,但毕竟是商人出身,商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突出,所以对王若弗的教育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导致王若弗回到母亲身边的时候,大字却没识得几个,王若弗即将到了出嫁的年纪,再去抓她的教育问题,恐怕已经是太迟了,于是王老太干脆另辟蹊径,将王若弗许配给了当时需要扶持又颇有上进心的盛纮,想着将来若是盛纮能有出息,再去亲手提拔提拔,至少今后的王若弗在衣食住行上是不用过于担忧的。

知否原著:三个细节证明大娘子才是

王若弗嫁给盛纮以后,虽然有林小娘横在了两个人的中间,但夫妻相守十几年,王若弗正氏嫡妻的位置一直都是比较稳固的,她既动不了林小娘,林小娘也奈何不了她,所以"红狼"的后宅基本上都是这两个女人的掐架现场,你来我往,刀光剑影,火星四溅……比起贪图利益的林小娘,大娘子的形象仿佛更适合盛纮这个角色,夫妻之间吵归吵,生活的方式却是十分的搞笑,这也让许多喜爱《知否》的观众都觉得,大娘子才是"红狼"真正意义上的良配。

知否原著:三个细节证明大娘子才是

大娘子捎带能力极强,"红狼"被传染了

盛纮虽然算不得一位很好的父亲,但对于子女的教育还是相当严苛的,原著中,盛纮曾为自己的四个女儿请过三任老师:第一位是孔嬷嬷,然后是庄先生,最后是庄夫人,三位老师分别负责教授她们的礼仪,学识和琴艺,说来也是搞笑,这三门课程大部分都是针对一个孩子专门开授的,但大娘子本着"资源最大化"的原则,让每个女儿都在其他姊妹,兄弟的课程里蹭上一蹭,导致后期"红狼"将这一原则发展成了"利益最大化",只要在一门课程或者一个方向上花了资金,就让自己的七个儿女都去蹭上一蹭,大娘子的这一点优势居然被盛纮学了个十成十,真应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谚语。

知否原著:三个细节证明大娘子才是

大娘子"刀子嘴豆腐心",脾气爆但好劝

能容忍妾氏兴风作浪的正妻,恐怕在那个年代,还真的没有几个,若彼时的情况换做是大娘子的姐姐康姨妈,不知道盛纮的小妾要扑满多少条大街小巷,就算出现了再多的林氏,恐怕也是留不下的,可见王若弗只是嘴上比较不饶人,心地还是十分善良的,而且大娘子特别懂得自省,她自知自己并不懂得盛纮那些所谓的"月有阴晴圆缺",所以就让自己的儿女们努力去读书,每次盛老爷论起学习的重要性时,大娘子总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同,虽然表达的意思早已偏离了主题,但夫唱妇随的态度依然让"红狼"觉得非常满意。

知否原著:三个细节证明大娘子才是

大娘子识时务,不给"红狼"添麻烦

小公爷来到盛府走读以后,几个小姐对他都生出了非分之想,为了吸引齐衡的目光,四姑娘、五姑娘都将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因此被庄先生赶出了学堂,平宁郡主更是亲自过府点拨,大娘子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齐国公府门第太高,小公爷又貌美又优秀,如兰是根本高攀不起的,所以她亲自教导自己的女儿,要懂得及时的收手,放弃小公爷,反观林小娘,不仅想让墨兰嫁进齐国公府,更是在后期撺掇她付出了贞洁的代价,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红狼"若想官运亨通,家族兴旺,大娘子都是最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