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的滦州兵谏,成了袁世凯的垫脚石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所开的第一枪之余威还没有散尽,危如累卵的清廷又被迎头击了一棒。

虎头蛇尾的滦州兵谏,成了袁世凯的垫脚石

武昌起义博物馆

这一年的10月29日在统制张绍增的带领下,第二十镇新军利用秋操之际开赴滦州,与自己麾下的三位协统联合第三镇新军的卢永祥,向清廷发起了挑战。他们的通电“十二款”号称是最后的通牒,而这次通电的目标就是满清的那些皇亲贵族们。就在同一天,山西发电通报天下脱离清廷,这时的第二十镇新军已是集结于娘子关,随时可以直扑京畿重地。

武昌起义虽说是引起了全国的轰动,但他毕竟和京畿之地远隔千山万水,但是对于近在咫尺的“滦州兵谏”却是令清廷更为恐慌,兵谏之兵只需要一场急行军就可以抵达京城,而京城附近却是已无兵可调,那时离清朝下课也就为时不远了。

虎头蛇尾的滦州兵谏,成了袁世凯的垫脚石

新军

此时拱卫京师的只有贝勒载涛率领的第一镇北洋军了,由于其组成人员为“京旗”常备军,这样的人员组成,其战斗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清廷也并不甘束手就擒,一方面召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做防卫准备,另一方面利用“罪己诏”拖延时间,释放维新以来所收监的相关人员。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将张绍增稳住,不要迫使他走极端。于是,张绍曾被授为侍郎,实授“长江宣抚使”。这样还不保险,他们利用

“通过徐世昌,联络张绍曾帐下第四十协协统潘榘楹,迫张绍增南下就职,万不得已的时候迁都热河”

虎头蛇尾的滦州兵谏,成了袁世凯的垫脚石

滦州起义纪念园

与此同时还在彰德作秀的北洋新军幕后掌权人袁世凯,向清廷提出的“六个要求”还没有收到满意的回复。当他看都张绍曾的“滦州兵谏”之时,也是大出意外,意外的是二十镇新军不是一个纯正的部队,是由各镇新军中抽人混编而成的“杂牌军”,这样的军队敢于向清廷发起挑战。这时候的袁世凯可以说是喜忧掺半,喜自不用说了,他可以利用兵谏的压力帮助自己从清廷获得想要的东西。忧的是清廷倒台过快,他可以利用的工具就丧失了。宦海沉浮几十载的袁世凯,他的目标可不只是即将坍塌的清廷,还有哪些想要在乱世之中分一杯羹的各方势力。

虎头蛇尾的滦州兵谏,成了袁世凯的垫脚石

剧照:袁世凯

袁世凯成功了,1911年11月袁世凯正式出山并检阅孝感北洋军。此时的他要为更为复杂的局势踩一下刹车,把它理顺到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因为此时的娘子关已是风云际会,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山西都督阎锡山已达成协议,由第六、第二十镇新军、山西新军组成“燕晋”联军,由吴禄贞出任联军大都督,准备不日直入京畿。

虎头蛇尾的滦州兵谏,成了袁世凯的垫脚石

爱国将领吴禄贞雕像

袁世凯为了自身利益,自然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他收买吴禄贞的卫队长马惠田,利用吴禄贞出行之机,将吴禄贞和他的那些亲信一锅端掉。滦州兵谏至此宣告瓦解,袁世凯利用这样一个虎头蛇尾的兵谏,完成了自己重出江湖之事,但他所面对的不仅有清廷的那个乱摊子,还有南方那些虎视眈眈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