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哥哥牽9歲妹妹跳樓,告訴我們:缺乏“死亡教育”孩子是無知

文/蘭媽談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近期,河北邯鄲一位11歲哥哥牽著妹妹手跳樓的新聞,一直讓我的心緊緊揪在一起。倆兄妹牽手從家裡面4樓跳下後,在重症監護室裡搶救了幾天,才把這兩條生命從生死線給拽了回來。

11歲哥哥牽9歲妹妹跳樓,告訴我們:缺乏“死亡教育”孩子是無知

不過,事情並不是就這樣結束了

11歲叫航航的哥哥,因為面部塌陷的原因眼睛失明,至今還處於病危的擔憂下,而9歲妹妹的雙腿骨折,肺部也遭到了嚴重的損傷,未來的病情會發展如何還不可知,只能祈求上天可以保佑這地兄妹健康平安。

在悲傷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家也非常好奇,好奇倆兄妹牽手跳樓的原因

根據其父母的介紹瞭解,孩子跳樓的原因是手遊戲誤導,孩子的母親說:“兒子最近特別沉迷和平精英、和迷你世界這兩款遊戲,女兒醒來後,則表示哥哥跟她說從樓上跳下去不會受傷”

11歲哥哥牽9歲妹妹跳樓,告訴我們:缺乏“死亡教育”孩子是無知

因此,倆兄妹的父母一致認為是遊戲誤導的

對於這倆孩子的不幸,絕大多數網友們都認為:“不懂安全意識的孩子太可怕了”

還有網友認為,現在的遊戲就是禍害,不知道傷害了多少青少年兒童,也不知道耽誤了多少孩子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11歲哥哥牽9歲妹妹跳樓,告訴我們:缺乏“死亡教育”孩子是無知

聽上去,好像遊戲真的是十惡不赦,也真的是導致孩子做出極端事情的罪魁禍首,但是孩子做出極端事情也不能完全讓遊戲去背黑鍋。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家長既是孩子的父母也是監護人,在孩子懵懂無知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犯的錯誤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倘若家長一開始就不讓孩子接觸到網友,又何來孩子沉迷遊戲一說法?

通過11歲哥哥牽著9歲妹妹跳樓的實例,我們不得不注重兩大育兒信息

第一:健康育兒,從杜絕網遊開始

這段時間,關於玩網遊沉迷偷錢買裝備,或受不了爸爸媽媽批評幾句就跳樓的孩子,在網絡上出現的實例是越來越多了。網課,給了孩子們接觸電子產品,給了他們初嘗禁果的甜頭,像孩子玩遊戲被父母訓斥而跳樓的例子,每每出現一次就讓我揪心一次。眾多例子擺在眼前,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警惕再警惕,千萬不要讓你的孩子陷入玩遊戲的旋渦裡。

11歲哥哥牽9歲妹妹跳樓,告訴我們:缺乏“死亡教育”孩子是無知

第二: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最無知

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平時最容易走向人生極端,中美精神病學術研究曾經得出一個結論:自殺已成為我國青少年走向極端的低齡化趨勢,在這次疫情的網課推動下,孩子以跳樓方式結束生命的新聞已是屢見不鮮。

11歲哥哥牽9歲妹妹跳樓,告訴我們:缺乏“死亡教育”孩子是無知

據說,在3月26日的平凡一天裡,河南平頂山某地發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一位13歲孩子在一小時內相繼跳樓兩次,第一次是站在3樓陽臺上沿著電線往下跳,所幸當時受的只是皮外傷。當消防員救下孩子,將其送往醫院救治安排妥當準備返回的時候,孩子又爬到醫院7樓情緒還非常激動,朝樓下的人群大吼大叫,於是消防員又不得不進入緊急戒備救援狀態。

11歲哥哥牽9歲妹妹跳樓,告訴我們:缺乏“死亡教育”孩子是無知

這樣一個對生命沒有絲毫敬畏之心的孩子,很難想象將來的人生會怎麼樣?一件痛苦的事例、一條鮮活的生命,也告訴我們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走向人生極端。抗壓力能力太小的話,在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裡是很難優秀起來的。

第三:死亡這個話題沒人能繞過去

每個人都離不開生老病死,也沒有人能夠繞過生死這個話題,既然我們不能繞過,倒不如從現在開始正面去引導,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死亡。年齡越小的孩子在接受“死亡教育”的時候,也越容易在他們內心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父母在對孩子坦白死亡這個話題的時候,一定要用恰當的比喻去解釋,然後再加以引導思考。

11歲哥哥牽9歲妹妹跳樓,告訴我們:缺乏“死亡教育”孩子是無知

比如說,我們帶孩子去看一顆大樹的時候,告訴孩子大樹的生長規律,是有生長、開花結果、也有落葉的時候,而落葉也相當於枯萎的死亡,讓孩子明白生命都是有自然規律。可能在成人的意念裡,或許對死亡這個話題認為不吉利,實際上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最無知、也最可怕,因為他們對死亡無畏無懼,才會不懂得去珍惜生命。

11歲哥哥牽9歲妹妹跳樓,告訴我們:缺乏“死亡教育”孩子是無知

網課下偷玩手機、偷錢充值遊戲,而被父母訓斥選擇跳樓的孩子,實際上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死亡,也不明白跳樓之後會發生什麼。就拿開篇所說的11歲哥哥,他的潛意識裡根本就不知死亡是什麼,所以才會去模仿遊戲裡的跳樓姿勢,大概是想體驗一下游戲裡飛躍而下的刺激感,但這種刺激都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受傷頗為嚴重的兄妹二人,雖然暫時是沒有生命危險,但是身上的多處骨折,多處摔傷留下的後遺症,都足夠他們精神上的承受折磨了。最後,希望這對兄妹能早日康復少受傷痛折磨,也希望更多孩子都瞭解死亡,並且做到珍惜生命、呵護健康!

---------------------

持續更新性文章,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勵志於育兒方式的發現和探索,對育兒有想法的朋友,歡迎一起學習溝通。

關注【蘭媽談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