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紀曉嵐、劉羅鍋兩位“和珅鬥士”為啥親自為這對兄弟寫墓碑

在明清兩代,就地域而言,山東的濟南府和青州府科舉發達,在科舉世家分佈的密集區域,壽光屬於教育發達的科舉強縣。在山東地區明清兩代63個重要的科舉世家中,有兩個家族與壽光聯繫緊密,一是明代的壽光陽河(今屬青州市)劉珝家族,自大明永樂至成化年間科甲相繼;二是清代壽光斟灌李迥家族,自大清順治初科甲蟬聯不絕,先後有6人中進士(其中3名翰林),15人中舉,其中位至封疆者3人,人稱“斟灌李家”。

近日,筆者來到聖城街道西玉兔埠村,斟灌李氏後人、《壽光科舉人物》主編李永吉告訴記者,前幾年,斟灌李氏九世祖李垌的墓誌銘和墓碑相繼被發現,劉墫、劉墉兄弟為李垌寫銘、碑的傳說相繼被證實。

揭秘!紀曉嵐、劉羅鍋兩位“和珅鬥士”為啥親自為這對兄弟寫墓碑

紀曉嵐題寫的墓誌銘

李垌與劉墉家族為聯姻關係

李垌(1733至1795),字漢川,李琬(官至溫州知府)之子,今文家街道南潘曲村人,祖籍斟灌,由四庫全書謄錄分發江蘇州同知。李垌卒於裡第,東武劉墉表其墓。江寧布政使劉墫為其撰銘,墓誌銘書丹為汪鏞,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科一甲第二名進士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歷官至順天府丞。其墓誌銘篆蓋由王衍福撰寫,是乾隆四十五年(1781年)殿試二甲第25名,兵部主事遷員外郎,官至廣東韶州知府。

李垌墓碑碑文的落款,是“姻愚弟東武劉墉”,即“劉羅鍋”,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李永吉介紹,署“姻愚弟”,是因李垌之女嫁給了劉墉的從侄。

為李垌墓誌銘撰文的劉墫,是劉墉的堂哥,劉墉四祖父劉棐的孫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改庶吉士(亦稱庶常。其名稱源自《書經·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的人當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為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書,有為皇帝講解經籍等責),歷官至順天府丞。

揭秘!紀曉嵐、劉羅鍋兩位“和珅鬥士”為啥親自為這對兄弟寫墓碑

劉墉題寫的墓碑

劉墫評價李垌:公之政,修於家;公之行,著於裡

劉墉撰寫的墓碑,為李垌與夫人劉氏合墓。劉安人,是同邑康熙丙辰科進士,廣西提學劉體元的孫女、貢生劉宏績的二女兒。劉墫墓誌銘中稱其“事翁姑以孝,御臧獲以恩”。與李垌生子李鋼,為太學生。

劉墫撰文的李垌墓誌銘,介紹了李垌家族的相關歷史及家族情況,記載了李垌的家事、政事。撰銘之末,嘆曰:“公之政,修於家;公之行,著於裡。欲竟其為,而嗚呼已矣。”

後人對李垌的評價是:“李垌樂做善事,為官廉政。”對於劉墫評價的“公之政,修於家”,通過相關資料記載,我們得知,李垌自幼讀書用功,孝老敬親、友愛兄弟,做事周全,“李垌年甫弱冠,即諳練周詳無缺事,絕去紛華氣”。並且教子有方,其七個兒子均有功名。二弟李壎在卒於四川重慶府同知,李垌“撫遺孤如己出”。

劉墫評價的“公之行,著於裡”,也有確切事蹟。民國版《壽光縣誌》卷十五編年篇記載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海水溢,人多溺死者。李垌墓誌銘亦有記載:“邑濱海,戊戌秋潮溢,居民之死於水者不下數千人,公(李垌)親往,率人瘞(埋葬)之。蓋公(李垌)之勇於為善類然。”相關資料也記載,戊戌年城北海水氾濫,發生海嘯,百姓溺死無數,李垌親往救援,僱人將千餘死者安葬,人人交口稱讚。

揭秘!紀曉嵐、劉羅鍋兩位“和珅鬥士”為啥親自為這對兄弟寫墓碑

墓碑


劉墉、紀曉嵐為李垌、李封堂兄弟撰銘題碑

李永吉介紹,除了李垌與劉墉家族的聯姻關係外,李垌四伯父李烈之子李封,與劉墉同朝為官,私交甚密。“所以我認為,劉墉兄弟為李垌寫碑銘,除了親戚關係外,與這兩個官僚世家的私交也有很大關係。”

近年來,電視熒屏上與和珅鬥智鬥勇的人,最有名氣的就是劉墉和紀曉嵐。而歷史現實中的這兩位清正廉潔、足智多謀的名臣,都與我市斟灌李氏有著緊密的聯繫,李垌與李封兩位堂兄弟的墓碑、墓誌銘,均由其二人親自題寫、親自撰文。

揭秘!紀曉嵐、劉羅鍋兩位“和珅鬥士”為啥親自為這對兄弟寫墓碑

劉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