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期中複習,第四單元知識要點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期中複習,第四單元知識要點

一、《古詩三首》

多音字:

朝:zhāo朝霞cháo朝向

舍:shè宿舍shě捨不得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黃沙萬里,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裡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三萬裡滔滔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雲霄向上碰到天。中原人民在胡人暴政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忽然間從劍門外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我剛聽到這個喜訊,眼淚就灑滿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憂傷,我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在大晴天裡放聲高歌,應當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方舟從巴峽動下,穿越巫峽順流而下,一過襄陽就徑直奔向洛陽。

藉助註釋,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塞外的將士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的氣概。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迴百轉的心情。

趕緊動身啟程從巴峽穿過巫峽,穿過了襄陽後又直奔洛陽。表達了詩人急切、喜悅的心情,是詩人想象中的飛馳。

二、《青山處處埋忠骨》

1、課文以毛澤東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主要講了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光榮犧牲後,毛澤東驚悉這個噩耗後極度痛苦的心情和決定將愛子葬在朝鮮的抉擇過程,表現了毛澤東常人的情感(對兒子的愛,失去愛子的悲痛),超人的胸懷(將愛子葬在朝鮮的寬廣胸懷)。

2、本文通過對毛澤東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反映了毛主席的內心世界。

3、文中“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出自清朝詩人龔自珍 的《已亥雜詩》,

忠骨:忠臣的屍骨。何須:用不著。馬革裹屍:用戰馬的皮把屍體包裹起來。

這句詩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個身心都獻給祖國,就不在意死後是否要把屍體運回家鄉安葬。這句詩既是對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評價,又表明毛主席決定將愛子葬在朝鮮的態度。

三、《軍神》

寫劉伯承在一次戰鬥中被打傷了右眼,在要摘除壞死的眼珠時他拒絕使用麻醉劑,因為他需要的是一個清醒的大腦來指揮千軍萬馬,所以堅持不用麻醉劑。他忍著巨大的痛苦,成功地完成了這次手術。

沃克醫生怎麼發現劉伯承是軍人的?後來為什麼稱他為“軍神”?

沃克醫生曾經當過軍醫,根據傷口就能判斷出來;劉伯承受了這麼重的傷,還能如此鎮定從容,這是一名軍人應該具備的素質。由此,也可以判斷出來。

劉伯承頭部連中兩彈,右眼受重傷。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劉伯承未用一點麻藥,疼痛使他把身下的新床單都抓破了,但是卻一聲沒吭。他鋼鐵一般的意志,深深地打動了沃克醫生,所以沃克醫生稱他為“軍神”。

四、《清貧》

本文主要記敘了一件什麼事?表現了方誌敏怎樣的品質? 

本文記敘了方誌敏在被捕當天,敵人在他的身上一個銅板都沒有搜出的事。表現了他甘於清貧的品質。

“在這長期的奮鬥中,我一向是過著樸素的生活,從沒有奢侈過。”“這在有些人看來,頗似奇蹟,或認為誇張;而矜持不苟,捨己為公,卻是每個共產黨員具備的美德。”

這兩句話闡明一個觀點,清貧是共產黨員的美德。這是開篇點明主旨。第1句是自我表白,革命多年一向清貧。第2句是並列複句,從正反兩方面談不同人對清貧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認為是奇蹟或誇張;共產黨員認為這是美德。

五、語文園地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期中複習,第四單元知識要點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