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国往事丨手造·器丨云南文化地图之建水紫陶

滇国往事丨手造·器丨云南文化地图之建水紫陶

滇国往事

云南多山,山川孕育生灵,又有六大水系横穿境内,而水则哺育万物。在大山大河之间,人们聚居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衍生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不同让云南多古镇,而在众多的古镇之中,建水虽小有名气,但却格外低调,不同于丽江的奔放,建水多了一种含蓄的美,如同当地盛产的紫陶,在时间里静默却又底蕴深厚。

滇国往事丨手造·器丨云南文化地图之建水紫陶

滇国往事

建水,古称临安。唐代时建城,元朝时儒学兴起,明清两代文风兴盛、商贸繁荣,数百年的文化润养之下,这座古城拥有着众多保存完好的古宅、古井和古桥,在城市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却还能在这儿领略到“滇南邹鲁”的风采。

滇国往事丨手造·器丨云南文化地图之建水紫陶

滇国往事

如果说,千年建水古城所氤氲的历史像一杯茗茶,那建水紫陶便是再好不过的载体。

滇国往事丨手造·器丨云南文化地图之建水紫陶

滇国往事

在建水,再寻常的人家中都会用到当地盛产的紫陶。

若用于装饰,显示出主家端庄

的底蕴;或用作器皿,则可盛百谷万物

匠人拿捏方寸之间,让泥土有了灵气,而一炉窑火,燃过的是宋元明清。

滇国往事丨手造·器丨云南文化地图之建水紫陶

滇国往事

最初的建水紫陶,主要出产的是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

等生活日用小物件,直到清朝光绪年间,在云南杨林、建水等地流行用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煲鸡,并把这道菜取名为“杨林鸡”,而煲制“杨林鸡”的陶制火锅则名为“杨林锅”,但此锅却只产自建水,后经陶工师傅潘怀金改造,用红、黄、紫、青、白五色陶土烧结制成,并赋予了“杨林锅”更多艺术造型上的美感。

一九一二年,一名叫向逢春的陶工在继承家传手艺的同时,独创性的烧制出烹饪用的汽锅,至此,“汽锅鸡”取代了“杨林鸡”,并成了一道闻名海外的建水名菜。

滇国往事丨手造·器丨云南文化地图之建水紫陶

滇国往事

“明如水,亮入镜。体如铁石,音如磐鸣”这是人们对千年建水陶的绝佳形容。

1932年,建水陶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荣获博览会美术大奖,首次登场就惊艳了世界。上个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携建水陶出国访问,做为“国礼”的建水陶,凭借其古拙雄壮、文韵盎然的典雅气度和铿锵若磐、质如明镜的丰姿华彩再一次征服了世界。

滇国往事丨手造·器丨云南文化地图之建水紫陶

滇国往事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用泥制成的陶器承载着难以言表的情感信息,尽管如今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载体来记录生活,但烧制瓷器中,土地与人的羁绊仍然反应了文字的惨白。

建水的紫陶亦是如此,唯有亲身体验或者跟随了整个过程,才能体会到用灵魂去制陶的超然。

滇国往事丨手造·器丨云南文化地图之建水紫陶

滇国往事

时间赋予了泥土存在的意义,经过匠人的精心打磨,形成了一种叫

文化的部分,并得以传承。

滇国往事民艺造物坊,它能满足人们关于云南的一切好奇心

它把云南39.41万平方千米土地上最具特色的文化,融进了2万平米的空间

这是一个临近南亚的新商圈,位于滇池时代C座负一层

地铁五号线南亚站的出口,也是集文化、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核心业态

它把乡野文化带到了城市

同时,也让“云南”从一个地名,变成了可观、可玩、可体验的存在

滇国往事丨手造·器丨云南文化地图之建水紫陶

滇国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