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史新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背后的故事

对于明末清初的吴三桂,后世大多给的评价是叛贼、汉奸之类的负面评价,唯独“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事给他添了几分多情的色彩。

其实,吴三桂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就像水面的浮萍,随波逐流。在当时混乱的时局下,不过是为了生存,或按兵不动以求保存实力,或归顺以求继续做地方霸主。

当发现手里的面包被抢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别说作为一名武将,就是普通人也会反抗。至于“红颜”陈圆圆被抢,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即便没有陈圆圆,吴三桂还是会反抗。

【旧史新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背后的故事

弃明

吴三桂出身官僚之家,父亲是锦州总兵,用现在的话说也是富二代,不过并没有沉迷于酒色之中,而是勤奋习武,还考取了武科举人,也是一位有抱负的有志青年。

在大明被灭之前,吴三桂忠于职守,坚守在大明北面,就像一道盾牌阻挡着北方之敌,期间也曾多次与大清交战,身先士卒,为大明奋力拼杀。而后,大明没有被北面的大清击败,反倒是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打得溃不成军。堡垒往往是先从内部攻破,这句话对之前的历史同样适用。

在农民军逼近北京城时,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命吴三桂救驾,吴三桂是走一走停一停,边走边看。直到收到北京城被攻破消息后,吴三桂领兵又回去了。

这是怎样的心态呢?明哲保身,如果大明能撑得住,吴三桂就会来个里外夹击,打败李自成的农民军。如果大明撑不住,那也不用愚忠一个即将覆灭的王朝,为大明陪葬。

【旧史新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背后的故事

反顺

顺是指1644年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吴三桂自知不是李自成的对手,打不过数量众多的农民军。而李自成也看重吴三桂掌握的兵权,于是给了吴三桂白银四万两,并许诺父子都封侯(吴三桂父亲在北京城攻破时被俘)。

吴三桂盘算,打又打不过,现在对方主动给封侯,给军费军粮,自然是同意的。就在吴三桂去北京朝见李自成的路上,收到边关来报,父亲被李自成索要军饷二十万,不给就打,而且爱妾陈圆圆也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抢去了。

这里解释一下,李自成曾发布对农民三年免税,庞大的军费靠大明末朝的残羹冷炙根本不够,于是命令明朝三品以上官员强制要求捐军饷,不给就打,四品以下官员自主捐献,捐了有官做,不捐走人。

从李自成这边收到的军饷才4万,结果还要反过来捐二十万,这不欺负人吗?加上女人被抢了,家里房子也被农民军烧了。作为一名武将,被欺负成这样,如何归顺?马上返回山海关,派人去找大清多尔衮,要联合大清找李自成报仇。多尔衮正愁怎么打败吴三桂入关,得到消息后马上回信答应出兵,并许诺可以封王。

【旧史新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背后的故事

反清

大清开始也实现若言,给吴三桂封王,而吴三桂也处处表忠心。顺治四年,吴三桂同八旗将领李国翰共同出兵镇压西北地区的抗清力量,最终将西北地区的义军屠杀殆尽。

顺治八年,吴三桂入川平定重庆、成都等地。顺治十四年,攻打云贵。顺治十六年攻下云南,而后攻打缅甸。

期间,吴三桂勤勤恳恳,毫无怨言,作为一名武将,就当如此,驰聘沙场,马革裹尸还。

等仗打完了,吴三桂想着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希望可以在云南安安稳稳做平西王,“世镇云南”。

【旧史新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背后的故事

事实证明吴三桂想多了,大清康熙首先收缴了平西大将军大权,然后命令云贵两省督抚听命朝廷,不仅如此,还剥夺了司法特权,完全架空吴三桂。

吴三桂作为一名将门之后的武将,无非是想建功立业,然后做一方诸侯,世世代代做权贵一族。若是在先秦时期,也许可能实现,历史发展到大清这个时期,早就有一套成熟的中央集权制度,容不得国土上有实力强大的诸侯驻守。

吴三桂就像是水中浮萍,或是墙头草,只想找个靠山,安安稳稳的做一方豪杰,结果大明覆灭了,大顺烧了他的家,抢了他的女人,还要勒索他爹钱财,不给就打。最后投靠大清,服从命令南征北战,满心想着可以世镇云南,安安稳稳做一方诸侯,结果名没了,兵权也没了,最终啥都没得到,反倒落个一身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